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经入门

易经入门 易经简析三

发表于:2021-06-02 08:48:1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三易”当中的第一个“易”我们称为“变易”。

首先《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的人,甚至宇宙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时时刻刻变化的。在时间和空间里,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万事万物一定是在变化。例如,当你们看我的文章的时候,我们看的第一秒已经改变了,第二秒就不同了。时间不一样,环境不一样,心情不一样,精神也不一样,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变,必须变,没有不变的东西。一个高智慧的人不仅知道变化,而且能适应变化。这就是我最开始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不学易学就不能当将军”的原因。

由此我们也知道印度佛教中的“无常”一词。在城隍庙里,一个又高又瘦的鬼,穿着白袍,头戴高帽,舌头长长。据说是人在去世的时候会看到“黑白无常”,但是事实上,佛教中没有“无常”这种“东西”,佛学中的“无常”指的是什么呢?

从材质的特性方面相比较,中医“四五”系统的五行讲温、热、凉、寒,加中心的湿。而“五六”系统的五行关于气的性质,即木配风、火配暑、土配湿、金配燥、水配寒,更具中医的特色。相比之下易经五行有关材质的特性的论述,则是水是湿润、火是炎热,木是外观的枝曲杆直,金是金属液的顺从,土是农作内容的改变。由此可见,中医五行与易经五行在这方面明显差异也很大。

有些谈论 “五行”的文章把中医五行“木配风”认定为因春季多风,从而有人质疑“木配风”。这是不理解五行有中医五行和易经五行的分类,也不懂中医五行中“木”行所配的“风”是个中医概念,即是通常年纪很大的老人和身体很衰弱的人,讲的“怕风”的那种带有“气”性质的“风”。否则“风为六淫之首”;“风为百病之长”就讲不通了。

从“五行”的味性方面看:《尚书-洪范》下的定义: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与中医五行的“木为酸、热为苦、土为甜、金为辛、水为咸,”完全相同。

关于五行的味性问题,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木为酸”和“金为辛”。“木”不能仅仅呆板的理解为树,应该理解为一切生物,即有机物的代表。“木为酸”的含义,简单举例讲,做米酒发酵首先就产生酸味,有酸味就是发酵了,有甜味就是成了。生发阶段产生酸味,所以“木配酸”。不明白为啥定“金为辛”的人是不了解铸造行业,如果到铸造小工厂去参观一下冶炼熔化,到浇铸整个工艺流程,尝尝那呛人的味道,就明白为啥古人定“金为辛”了。所以中医的五种味性是气运动产生的味,不能完全等同于味觉产生的味,否则有些中药性味理论就讲不通了。

关于“五行”配季节的问题,易经五行与中医五行的差别也相当大。《尚书·洪范》对五行的论述中并没有直接论述“五季”的内容,“四时”的内容也是以“四方”配“四时”的观点来认知的。而中医五行配季节是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即“四五”体系为木配春、火配夏、金配秋、水配冬,土为化配四时;“五六”体系则为木配春、火配夏、土配长夏、金配秋、水配冬。

“长夏”是中医运气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论述“五行”的文章将“长夏”季,准确的说是“长夏运季”说成是为了配五行而硬编出来的,这是不正确。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既不懂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在国内是不讲运气理论了,这也就是乱删乱改中医理论的恶果——也不懂时间的划分。时间按不同的学科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常用的地理学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时、天、旬、月、年等等;气象学按气候可以划分为,侯、节气、季节等等,中医按本学科的需求,既可采用气象学的标准“四时”,也可将一年划分为“五运季”,这有何不对?!要知道中医不光有“五运季”分法,还有将时间划分为稀奇的“六步”来论述的内容呐。其实,气象学里也有“六季”的分法,也是只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不为人熟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