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张仲 起名(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发表于:2023-08-26 23:25:4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在元杂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不算大但对元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映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流氓、强盗、恶棍等坏人的破坏,而使人们美满的家庭和婚姻发生重大的事故,反映了元代社会政治的黑暗;二是表现知识分子的坎坷不幸,特别是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各式各样的家庭纠纷,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一般说来,这些剧作思想内容是丰富的,因而戏剧冲突就较为复杂,情节也就曲折而近于离奇在第一类的剧作中,《合汗衫》写人称金狮子张员外的张义救济了流氓、恶棍陈虎,张义的儿子张孝友又和陈虎作了结义的兄弟。陈虎却心存歹念,要拐骗张孝友的妻子李玉娥。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艺术

李玉娥怀孕难产,陈虎便撺掇张孝友夫妻到徐州东岳庙去掷杯珓,说是可以占出怀的是男孩、女孩抑或鬼胎,夫妻二人信以为真,跟随前去,陈虎途中把张孝友推入黄河,霸占了李玉娥。这是张孝友一家第一个大变故。张孝友夫妇离家后,一场大火烧光家缘家计,张义夫妇沦为沿街叫化,这是第二个大变故。逆境的悲剧情势完全形成,以后逐渐转入顺境十八年后,李玉娥生下的孩子已长大成人,名叫陈豹,应武举中了武状元,在相国寺散斋济贫,得遇张义夫妇两个老人,以半壁汗衫相合而相认。张孝友原来被推入黄河遇救,如今在金沙院舍俗为僧,亦与父、母、妻、子相遇。曾被张义救济过的罪犯赵兴孙现为盘诘奸细、缉捕盗贼的巡检,拿住了陈虎,使这个坏人受到惩罚。作品的主旨虽然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却反映元代的世态人情和由于坏人的肆无忌惮地为恶,而使人全家罹于灾难,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艺术

张孝友一家十八年后虽得一一相遇,终于一家团圆,不过情节的安排多有偶然巧合之处,显得不够真实。《罗李郎》的情节曲折又超过了《合汗衫》苏文顺将女孩定奴,孟仓士将男孩汤哥托结义的哥哥罗李郎抚养,他们上朝取应,进取功名。二十年后罗李郎使定奴与汤哥婚配,生一子名叫受春。汤哥贪酒不务正业,罗李郎责以断酒,不听。罗李郎的家奴侯兴谋夺罗的财产和汤哥的妻子定奴,便挑唆说汤哥的父亲不是罗李郎,真的父亲在京城作大官汤哥便愤而离家去京城寻父,罗李郎叫侯兴去追赶侯兴追上汤哥,并不叫他回去,反说罗李郎到官府中告他拐走了金银钱钞,官府正要捉拿他;又送他假的银子两锭,使汤哥因使用假银子而犯罪被杀,这样就可以达到夺占定奴的目的。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表演

侯兴回来说汤哥因饿极吃了五贯钞的油炸骨朵胀死了;他自己又装疯诈称汤哥的鬼魂附在他身上,要罗李郎把财产分给他一半,给他从良的文书,把定奴给他作老婆。罗李郎不相信汤哥真的死去,自己离家到京城去寻找。作品对侯兴狡诈邪恶的描写是非常生动的,远远胜过《合汗衫》对陈虎的那种一般化的写法。从罗李郎到了京城开始,逆境转为顺境,而情节安排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又同《合汗衫》相似:罗李郎到相国寺游玩,遇到了因使用假银子而被罚在相国寺做工的汤哥。而监修相国寺的正是苏文顺,他买了个执唾孟的小正是受春,罗李郎也都同他们相见相认。又正巧孟仓士代皇帝来相国寺降香,同时拿住偷马贼侯兴及被拐走的定奴,这样使三家亲戚大团圆。就戏剧的艺术技巧来说,写得精巧,干净利落,却又胜过《合汗衫》。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表演

《救孝子》是公案剧,写杨兴祖从军后,弟弟杨谢祖送嫂嫂王春香回娘家至半途而归,嫂嫂却遇到一个专干拐骗妇女勾当的恶棍赛卢医。这个恶棍杀害了另一个被他拐骗来的梅香,还划破了她的脸面,又剥下王春香的衣服,穿在她身上,而带走了王春香。这样就制造了一个疑案。王春香的母亲见女儿未回家,便来质问亲家母一杨谢祖的母亲,认为杨谢祖调戏嫂嫂不成,而把她杀害,于是告到官府,找到尸首。春香的母亲认为这是女儿的尸首,谢祖的母亲则坚不认尸。官府糊涂,为了赶快结案了事,便拷打杨谢祖,使他屈招嫂嫂是他杀的,而下在死囚牢里。以后事态的转机是杨兴祖自军中告假回来,遇到了王春香,拿住了赛卢医,又正巧清官王翛然来审囚刷卷,这样才审明了冤案。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表演剧照

此剧的思想意义不在于歌颂坚不认尸而祖护非亲生儿子,而在于同其他公案剧一样地揭露了流氓的夺人妻女,行凶杀人,和官吏的糊涂判案,草菅人命。《绯衣梦》(《四春园》的内容与之相同,文字稍有不同),也是公案剧,它写李庆安与王香系父母指腹为婚,后来李家贫穷,王家悔亲。王闺香却要资助李庆安,约他来花园相见,先叫梅香拿一包袱金珠财宝在太湖石边等待正巧碰上盗贼裴炎能来抢劫,把梅香杀了,抱走了包袱。强盗走后,李庆安才来,被尸体绊了一交,摸了“两手鲜血”,逃回家去。梅香被杀的事情发生后,王闺香只得吐露她曾约李庆安到花园里来的真情,因此王家便到开封府去控告李庆安令史判李庆安是杀人犯,专等钱大尹再判个“斩”字。这同《救孝子》赛卢医杀人,杨谢祖被判为杀人犯的情节格局是一样的以后的事态转机也是一样的。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表演剧照

钱大尹是个清官,经过他的调查了解和判断,找出了真正的凶手,释放了李庆安。王、李两家和好,仍然结为婚姻。此剧既表现爱情的真挚,又歌颂清官的精明,但都不深刻,就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而言,尚不如《救孝子》。此剧如果真是关汉卿的作品,这也说明关氏的作品并不都是上乘之作《金凤钗》写赵鹗命运不好,去年“撺过卷子”,“闭了选场”,考试不成,带着老婆、孩子住在客店中,衣食无着。今年考试,虽然考中,却在朝见天子时失仪落简,削官为民。回到店中,妻子饥寒,只得像乞丐一样地到街上“题笔卖诗”,刚卖得二百文钱,又借给一个被泼皮流氓诈骗的庄家老汉。这庄家老汉是清官张商英私访时化装的。张商英回到府中派人送十只金钗酬谢赵鹗。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表演剧照

赵以一只金钗给店家作为房钱,至此赵鹗的境遇似有好转,但作品追求情节的曲折,使他的命运又经历一个大的波折:那个泼皮流氓李虎抢了杨衙内的十把银匙箸,并杀死了杨的仆人。李虎怕搜到银匙箸,而偷去赵鹗九只金钗,给赵留下银匙箸,借以嫁祸于赵鹗。赵被捉去定为杀人犯,已被绑缚刑场问斩。以后的转机是李虎拿着九只金钗到银匠那里去换钱钞而被告发是真杀人犯。这样才解救了赵鹗。张商英又奏请皇帝,为赵鹗加官赐赏。情节的曲折超过了《荐福碑》,但又颇似公案剧。不过它所表现的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和悲惨遭遇不如《荐福碑》深刻,尤其是后一半,为丁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滑上公案剧的老路上去,有些离奇了,因而结局与《荐福碑》相比,更觉虚假。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艺术

第三类作品表现的是家庭纠纷,而家庭纠纷的起因虽然各式各样,但在封建社会最主要最普遍的问题,一是家族的子继承(传宗接代和家产继承)问题,一是由于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而发生婚变和通奸的事故,在这类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合同文字》写刘天瑞因天灾“六料不收”,带着妻子张氏和三岁孩儿安住到“他乡趁熟”。他与哥哥刘天祥、嫂嫂杨氏“一应家私田产不曾分另”,因此在离家时立下合同文书,各收一纸为凭。刘天瑞夫妇到了外乡,不久病死,孩儿安住为别人领养。十五年后,刘安住长大成人,带着合同文书回乡,伯娘杨氏骗去文书,坚决不认,还打破他的额头。因为杨氏只有一个女儿,如今招了女婿,怕刘安住占去了财产。纠葛就是财产的继承问题,杨氏所以不认刘安住,就因为女儿女婿是外姓人,原无继承资格,刘安住却是刘家的合法继承人。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表演

这个宗法观念在封建社会的人们头脑中是极为牢固的。以后戏剧冲突的发展,是通过这出精明的审判,使杨氏交出骗去的合同文书,承认刘安住是她的亲侄儿;并宣判“其赘婿元非瓜葛,限即时逐出列门”。也就是说,包公使杨氏改正了“错误”的认识,重新树立起宗法的子嗣继承的正统观念。作品的故事情节虽然平常,但却表现了社会习俗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们今天说仍然不是属于过去时代的问题,而还有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儿女团圆》也表现了同样的一个问题。剧中写韩弘道虽有“泼天也似家私”,但年近六旬,无有子嗣,总感遗憾,因此娶了小老婆李春梅,正喜已经怀孕。这是一个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最招人妒忌。韩弘道还有个寡嫂和两个侄儿,他们对韩弘道的一份家私是眼红的。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艺术

如果春梅生个小厮儿,他们便无法染指了,因此韩弘道的嫂嫂便向韩弘道的妻子挑拨搬调,如果春梅生个女儿且罢;如果生个小厮儿,你就没有好日子过了。这正是韩弘道妻子的心病。于是她就大闹,非把李春梅赶走不可。李春梅被赶出家门,以叫化为生,在巡铺里生了个男孩。王兽医把孩子抱去给了他的姐姐。他的姐姐正生了个女孩,换给她一个男孩,自然高兴,给孩子起名叫添添,她说:“把女孩随便丢在河里井里吧!”王兽医不忍,自己抱去养育。十三年后王兽医向姐夫俞循礼借牛种田,俞不但不借,还因为自己有了儿子而骄傲,骂王兽医为“绝户”王兽医非常气愤,便把春梅所生的孩子现在俞家的事告诉了韩弘道,同时又把生身父母告诉添添。添添自愿归于韩家,韩弘道率子叩谢俞家养育之恩,并娶了俞家的女儿(为王兽医所抚养的女儿)为媳。这样儿女团圆,两家欢欣。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表演

韩家、俞家所以对男孩那么重视,除了传宗接代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他们是富人,富人因钱财多,更怕绝户!此剧情节较《合同文字》为曲折,但两剧都有一个追求情节曲折的共同倾向,而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却不注重,以致没有一个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潇湘雨》写婚变,揭露士人的无行,在元杂剧中是少见的。它与南戏《赵员外二郎》的主题相同,当是南北相互辉映的两个剧作。此剧写张翠系张天觉之女,随父渡淮河时翻船,虽被救出,但父女分散。渔翁崔文远认翠鸾为义女,又把她嫁给侄儿崔甸士为妻。崔甸士中状元后却又与试官的女儿结婚。翠鸾去找崔甸士,崔却把她作为曾偷盗家中银器的逃奴丫头发配到沙门岛去,并吩咐解子,叫他在路上只要死的,不要活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崔甸士负心的恶劣行为,同时表现了张翠鸾的悲惨遭遇,这是极富有典型意义的。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剧照

不过在张翠鸾发配的途中,到临江驿躲雨,却遇到了现作廉访使的父亲张天觉,得以惩罚了崔甸士;又由于崔文远的说情,和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观念的限制,她又肯与崔甸士成为夫妻,只是把那个试官的女儿打做梅香而已。这就远不如南戏“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情感分明。《村乐堂》写完颜同知的二夫人王腊梅与总管王六斤通奸而引起的一场家庭变故:他们合谋用毒药害死同知,而嫁祸于大夫人张氏。同知虽未被毒死,他却把张氏送到官府审问。令史张本是个精明的能吏,经他审问,把案情查清。同知为了出脱王腊梅的罪过,在张本的孩子给张本送饭的罐子里暗放了一饼黄金,来贿赂张本。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元杂剧舞台剧照

​张本发现后,准备上告。同知的好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去请求岳父张承认黄金是他放的,同知的官职便可以保住了。貌似清高的张仲最后徇私承认了贿赂之过,调和了矛盾,而作品还说他“施仁重义”、“回护姻亲”,实在是不恰当的。此剧主题不明确,是歌颂张仲吗?他不是主要角色;是歌颂张本吗?他的斗争也未能贯彻到底那么只是表明通奸是败坏人伦,应受到惩罚而已。此剧的故事情节与其他写家庭纠纷的杂剧《货郎旦》、《酷寒亭》,与水浒故事剧《争报恩》、《还牢末》多有雷同之处,而没有什么特色。不过在监牢的描写与语言的表现方面倒有些历史真实的特点。

元杂剧社会习俗剧中的正剧,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货郎旦》剧照

总之,各类社会习俗剧的正剧中,思想艺术的水平并不一致,每一类中都有较高的作品,如《罗李郎》、《荐福碑》、《潇湘雨》,其他的作品就比较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