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步行街起名(说说六安的路名)

发表于:2023-08-25 12:00:5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说说六安的路名




作者:寒江雪


昨天路过“御龙湾”小区的时候,看到这里命名了一条新路,叫“下龙爪路”,名字起得倒是挺好,可惜拼音标注错了,爪,应该读作zhao,而不是读zhua,同样在文化墙那里,有个指示牌也犯了这个错误。

“爪”的读音,在字典里解释得很清楚,六安人也一直读作“下龙爪zhao”,这个错误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稍微用心一点,查一下字典,或者问一下老六安人,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

说说六安的路名


说说六安的路名


细究起来,六安很多新道路的命名都是有问题的,要么莫名其妙,要么平庸无特征,要么重复混乱。

例如“八公山路”,以前叫“淠望路”,这是一条贯穿城区南北的主干道,为什么要命名成“八公山路”?八公山现在跟六安有关系吗?即便有关系,它是否能担得起这样主干道的命名?

还有像原312国道现在改名为“长江路”,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叫“长江路”,哪怕叫“江淮路”或是“淮河路”,多多少少跟六安还能扯上一点关系。

说说六安的路名


说说六安的路名


明珠步行街,位于原六安老城的中心位置,这里曾经是老六安最繁华的地方,有刘铭传的“宫保第”;有众多会馆,这里还曾经是安徽省临时省政府所在地,随便取一个名字,也比叫“明珠一街”、“明珠二街”要强吧?

其实这个地方,如果能把“九拐十八巷”的老六安地名,重新用起来,给现在的小街小巷命名,我相信效果一定不会差。


既然老城已经拆了,这是无法挽回的事实,那么,用老地名给这个城市留下一点记忆;用一些文化痕迹,去延续这个城市的历史脉络,不也挺好的吗?至少,它可以让老六安人有个念想;让新一代六安人,可以更多地了解六安历史。

老城拆了,再彻底抹去它的历史印记,那么,我们拿什么去记住乡愁?我们又到哪里去寻找这个城市的根呢?

说说六安的路名


说说六安的路名


龙河路,在东苑小区那里已经是向北方向了,却叫“龙河东路”,而真正开始拐向东了,又叫“许继慎路”了;

图书馆那里的“文韵路”,与“小华山路”部分重叠;

万达广场那里的“园林路”,是完全互不相通的两段路,

像这些让人糊里糊涂、无所适从的道路命名,在六安你可以找出很多。

说说六安的路名


说说六安的路名


说说六安的路名


一个城市的路名,既要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要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和特征,同时,还要有明确的位置指向性和应用的便利性。

路名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品味和管理水平,更是宣传一个城市的重要载体,它就像一张名片,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名片,去认识这个城市;去了解这个城市,继而去记住这个城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切不可轻率。


那是不是我们已经词穷,实在找不到词语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城市呢?非也。


我们六安有四千年历史,近代又是著名红色革命根据地,北接中原、南邻吴楚;徽风皖韵、山清水秀,这里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诞生过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我们的“古、红、绿、文”资源都非常丰富,只要用心挖掘,一定可以找到很多既有文化特色,又能充分反映城市风貌的名词。


说说六安的路名


六安的三大“城市精神”,分别是“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皋陶法治精神”;我们的市花是“映山红”,我们的市树是“桂花树”。

我们为什么不能选一条主干道,命名为“映山红大道”?

既然“八月桂花遍地开”早已唱响全国,我们为什么不能命名一条“桂花路”呢?

难道只有“金”啊、“裕”啊这些俗不可耐的词才能代表六安?


六安又叫“皋城”,皋陶文化是我们这个城市重要而又特色鲜明的历史财富,皋陶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五礼、五教;立九德、亲九族;厚德尚法、民本公正”,这些文字里难道提炼不出内涵丰富的文字?

说说六安的路名


说说六安的路名


过去的六安,曾经也有过很多好的地名。

翻开《六安州志》你会看到,老六安城分别有四个门,北门叫“武定门”,东门叫“朝京门”,南门叫“德胜门”,西门叫“通济门”,这些带有历史符号的名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城北小学门口就是武定门,那个位置可以起名叫“武定门路”,如果觉得不够文雅,旁边还有一个著名的“赓飏书院”,叫“赓飏路”或是“书院路”也是可以的。

说说六安的路名


我们现在的六安城,形成于唐朝的“盛唐县驺虞城”;

文庙那里原是老六安的“学宫”;

老仓房拐过去有个“常丰仓”;

九墩塘曾经叫“六德公园”;

老棚场那里是六安的“试院”;

我们六安有“古八景”及其咏诗,

我们从这些老六安的历史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很多优雅而又好听的词语。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各个县区或乡镇的名称作路名,至少可以增加县区人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我每次到合肥,走到“六安路”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说说六安的路名


“情人路”现在改成了“小南海路”,改名字的人,或者不知道这条路的来历,或者心理想法上有偏颇。


这条路诞生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这里是紧靠“交际处”围墙外的一条小路,幽静而又漂亮,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好地方。


那时候年轻人谈恋爱,没有酒吧饭店茶楼可去,很多人都会选择到这里来散散步、聊聊天,久而久之,这里就被人们称为“情人路”了。


“情人”,在过去的语境中,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有情人终成眷属”、“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只是到了现代,它才被赋予了一些不好的词意,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回归本意偏偏去想它不好的一面呢?何况,在这四、五十年的历史里,我们老百姓早已习惯了叫它“情人路”。


情人路,温馨而又浪漫,有历史,有故事,独特性很强,可识别性也很高,我觉得是一个难得的好路名,今天改了这个名字,且不说我们做得对不对,至少会淹没这段充满情感和故事的老六安历史。

说说六安的路名


很喜欢霍山的一些地名,黑石渡、鹿吐石、落儿岭等等,一个地名一个故事,每当说起这些地名时,人们都会忍不住去探寻背后的故事,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习了当地的历史、宣传了本土的文化、扩大了地域的影响。


宣传不拘于形式,同样,教育也不局限于书本。


去年,合肥的“延乔路”冲上了热搜,并带火了前头的繁华大道,人们纷纷到“延乔路”的路牌下献花,以祭奠为革命献身的英烈,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当人们再走到这里的时候,自然会想起那些奋不顾身的英雄们;想起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说说六安的路名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久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也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要老是说有些人不关心历史文化、不了解历史文化、记不住历史文化,我们更应该反思做了什么?做得够不够?

当把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到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中,以多种形式,时刻与老百姓发生关系的时候,历史文化的信息,自然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树立并清晰起来,而利用路名来推广宣传历史文化,就是其中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们今天的作为,亦是明天的历史。

因而,我们应该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城市道路的命名工作。

尽管我也知道,这是一件复杂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一个外行在这夸夸其谈这么简单,但是,我还是希望这项工作做得更完美,毕竟,六安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个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一孔之见,肯定有很多不妥之处,敬请多多批评指教。


源|寒江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