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蒙文起名网(喝的不是酒,是心情)

发表于:2023-08-25 10:57:45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听过一个段子。说是一哥们春节招待一个俄罗斯朋友,第一天晚上给他喝的茅台,他很喜欢,表示非常好喝。第二天晚上给他喝的二锅头,他很不开心,说这么好的酒为什么昨天不给他喝!


前几年还看过一条新闻,俄罗斯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中毒死亡时间,死亡人数超过60人,原因是很多穷人买不起酒,就开始饮用了含酒精的沐浴液!上面明确写明了禁止饮用,但很多人还是为了解酒瘾冒险喝下。一个边境生活的朋友告诉我,俄罗斯酿酒审批很严格,很多小作坊打着制造沐浴液的幌子私自酿酒销售,这次悲剧,可能是遇到无良制造商,真酒没有,连真沐浴液都喝不到了。


喝的不是酒,是心情


我挺羡慕俄罗斯人喝酒的态度,求醉而不求面子,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套路和细碎的名堂,一截酸黄瓜就能干掉一整瓶伏特加,简单粗暴,淋漓尽致,绝不拖泥带水。不像国人,挑酒挑菜挑场面,讲江湖地位讲规矩,不是一陪二陪三陪,就是一人提一杯,原本惬意洒脱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成了负担。


当伪文青的那几年,会吟诵老文青曹操著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会对酒桌对面的陌生妹子感叹:酒是有灵魂的水。会写下“酒是唯一对我不离不弃伴侣”的诗句。也常常流连酒吧,在嘈杂的音浪声中虚伪地喊:您好,服务员,请给我来杯Vodka and OJ。而随着自己年岁渐长,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白酒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酒,醇厚、香醇、淡雅、浓烈、刺激……似乎所有的形容词都能够和白酒完美契合。清醒总是意味着退缩,辨别和反对;酣醉则总意味着扩张,一致和赞同。没有一样东西,能像一杯清澈香浓的白酒那样使人生变得无畏和瑰丽。一匹不羁的烈马,一杯甘冽的酒,这小小杯中的液体,承载了古往今来太多热血青年的的家国情怀。


喝的不是酒,是心情


喝遍大半个中国,最有好感的是和内蒙人喝。内蒙还要区分蒙西和蒙东。蒙西人沾染了山西人的精明,少了一些耿直,拼酒时需要一定的策略;和蒙东人喝起来更爽,他们从来不挑酒,不管是身居高位的场面人,还是腰缠万贯的大款,30块钱一瓶的“莫力达瓦茅台”一样喝得尽兴,既有蒙族人的豪放,又有东北人的生猛,完全凭实力硬刚,顿顿都是一醉方休。


在海拉尔的两年,因为喝酒,我认识了不少朋友,因为爱喝酒,我瞬间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因为特别爱喝酒,我常常浑身散发酒味,游荡在海拉尔的街上,被当地人误认为蒙古族,被他们用蒙语搭讪。


喝的不是酒,是心情


酒友们给我起了个蒙古名叫巴图,蒙语意为勇敢,汉语谐音“不吐”,以表彰我在酒桌上的优异作风。另一个南方朋友被起名格日图,蒙语意为阳光,一方面因为他秃顶厉害,自带光芒,一方面谐音“隔日吐”,每次喝完大酒,第二天才精神恍惚,呕吐不止。但能不在喝酒的当天吐,也不失为一条好汉。


蒙东人能喝,下酒菜足够硬也是一个原因,清水下锅没有佐料的手扒肉是最好的酒精伴侣,就着海拉尔本地的青料韭菜花腐乳酱,能体会到真正的人间至味;其次是羊肉肠,细细切碎细细品,不需要其他的菜,常常一斤多的肉肠下肚,酒也喝了一斤多。涮羊肉丰盛很多,但最好的还是西旗手切羊肉,鲜嫩无比,溢着奶香,汤汁饱满,同样为下酒神器。


喝的不是酒,是心情


海拉尔的各个餐馆,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上不得台面的苍蝇馆子,聚集了全市酒场的各路神仙,无论性别,不分老少,酒从早喝到晚,菜从早热到晚,酒歌也从早唱到晚,无论是三十度的盛夏还是零下十度的严寒,完全不受四季更迭的影响。每年几乎都能听说喝醉了冻死人的悲剧发生,也时常能够看见喝多了的牧民,因为没带够钱,醉醺醺地把手机摩托车汽车等物件押给饭馆老板。海拉尔有一句话生猛而透彻:在这个城市,三九天出来工作的都是亡命之徒,出来喝酒的都是生死之交。


离开海拉尔已经三年,虽然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留下我的传说。酒友三哥常常会打电话给我,当然几乎都是在酒后,电话那头的声音在劝酒和九歌的背景声中微酣,翻来覆去就是几句话:兄弟你还好吗?兄弟我老想你了!兄弟你下回一定要来参加。


我在电话里告诉他我很怀念海拉尔的酒文化。三哥用半醉的声音说:狗屁文化,咱喝的就是个心情。

(本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