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起名字康(西安的文化符号——康铁岭和他的古城三部曲)

发表于:2023-08-25 02:17:36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作者:李战民

一部长达百万字的皇皇巨著《书院门1991》放在身边已有半年多了,光是从头至尾粗略看一遍,就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真不知道康铁岭老师当初是如何写出来的。

西安的文化符号——康铁岭和他的古城三部曲

这部以改革开放初期为社会背景,书院门为活动空间,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出版后,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老师称赞说:“这是一部以史为骨、以情色与世俗风情为血肉和细节的长篇巨制。”是一幅“举重若轻的社会历史画卷,可谓当之无愧的典范之作,他的结构意识和结构才能,让许多文坛名家也会自愧不如。其语言化俗入雅,雅俗相融,自然成趣,收到了浩荡响亮,令读者入脑入心,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从小就是读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和《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创业史》《艳阳天》等长篇小说度过学生时代的。如今虽已进入花甲之年,仍痴情不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一日不读书便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读到好书甘之如饴,就想将它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书院门1991》就是代表之作。

西安的文化符号——康铁岭和他的古城三部曲

去年九9月,位于家门口的新城图书馆正式开放。由于前期我们曾在此为周养俊老师的长篇小说《大山深处的回响》开过座谈会,与其建立了协作关系,便约定图书馆举行开放仪式时,动员一些作家为该馆捐书。康铁岭老师知道后,当即表示捐赠10套《书院门1991》以示祝贺。还在当日活动结束后,邀请与会的作家朋友到他的工作室小聚。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康铁岭老师,便被他的热情、豪爽、大气、侠义所感动。此后,我们便建立了联系。也是在这次聚会中,我知道康铁岭老师的又一部长篇小说《马道2001》已经脱稿,还在构思古城三部曲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豫剧2011》。当我看娟秀的手稿写在软皮本中,字迹飘逸似书法作品,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说起康铁岭,真是个奇人。从过政,经过商,交际广泛,善于辞令,侠肝义胆、乐于助人。他最早是商洛市文化局司机,而后又当上科长职务,后又调到商洛外事办任副主任。再后来。听说将要被提拔去某县任县长时,却辞去公职下海了……谈起创作《书院门1991》的初衷,康铁岭老师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在书院门开了三年影楼,跟在书院门讨生活的那些各色人等同处一街、朝夕相伴,同期冀、同努力、同忧愁、同高兴,同赚、同赔、同笑、同哭、同恨、同悲……其中有的人跟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想到当年在书院门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便决计把存在骨子里的那些人和事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便有了《书院门1991》。”

西安的文化符号——康铁岭和他的古城三部曲

书院门自古以来就是达官显贵的居住地,也是西安的文化符号。明万历二十年间(1592),学者冯从吾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这里淘汰了一批人,也成就了一批人。康铁岭老师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文学来自生活”这句名言作了最好的诠释。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其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因家庭遭到变故,不甘心在小县城混一辈子到西安闯荡的山区小学教师晏子敬,另一个是同样因婚姻破裂,来到西安以卖唱谋生的县剧团女演员李雯。小说由此引发出以书院门霸主赵怀仁、地痞混混王魁为中心人物的群体性故事。书中人物类型复杂,有摆摊的,开店的,吸毒的,行骗的,挖煤的,要饭的。戏场、酒场、歌舞场,官场、商场、文化场,官商伶各家纷纷亮相,儒释道三教粉墨登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向读者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观念的转变。既有觉醒与奋斗,也有抱怨与憎恨,还有沉沦与堕落。

众所周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与书院门一样,马道巷同样历史悠久。曾是隋唐长安皇城西大门里的第一条南北大道。唐末经过战乱,皇城变成了居民住所。明朝初期西安府城东扩,没有受到影响的西安城墙和顺城巷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该巷子因为临近城墙的登城马道而得名“马道巷”。沿着城墙根步入马道巷,古老城墙与现代民居、文艺小馆融合,显得与众不同。还有豫剧,在西安是仅次于秦腔的剧种,不但是河南籍人的所爱,也是西安人的所爱。在长篇小说《马道2001》里,作者围绕“发财”这条主线,再次演绎了历史显微镜中的街巷故事,被李星老师誉为一幅当代社会文化的《清明上河图》。我虽然还没有机会阅读,但有《书院门1991》垫底,相信从1991到2001,再到2011年,这三部跨越两个世纪、三个年代的长篇巨制,一定会像书院门、马道巷和豫剧这些地标和优秀剧种一样,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又一张人文名片和城市符号。

西安的文化符号——康铁岭和他的古城三部曲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了尽快完成古城三部曲的创作,使其早日与读者见面,几近古稀的康铁岭老师每天四五点钟便爬起来,投入到创作、修改和润色中来,每天都要写二三千字。让我们在为他的精神感动时,衷心期待康铁岭老师创作之树常青,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西安的文化符号——康铁岭和他的古城三部曲

李战民:笔名秋原,现任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策划总监,六艺工坊社总编辑、多家民营公司品牌顾问。编著有《长安八水记》《发现宁县·义渠国都》《孝经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