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王梦起名(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发表于:2023-08-25 00:11:55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文/李强国

偶然翻阅《绥德州志》的文臣篇,记载明朝的王训贤“髻齿能诗,时出惊人句,诸苦吟者莫及也。”

王训贤文采好,嘉靖十六年(1537年)乡荐为举人,为官山西平阳府赵成知县,即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三十四年后的万历二年,王训贤的儿子王毓阳成进士,后为中宪大夫,直隶兵备整饬永平山东按察司副使,工科给事中。这时,王训贤“致政归,以诗酒优游山水间”。他“沈静自持,不以操切为政。日手一编,案牍亦无滞者。家沄溪上,所著名曰《沄溪吟稿》”。

从以上所记载可以知道,王训贤的家在沄溪上游。他有一首题为《沄溪》的五言诗:

沄溪出紫柏,滢滢如玉珠。清幽宜岩月,甘腴泻石酥。发源吾乡土,寄迹在江湖。我若乘槎去,还应识忆无。

不难看出,王训贤寄情于山水之间,而“清幽宜岩月,甘腴泻石酥”写了沄溪水质甘腴之美,同时,说出沄溪源头的王家沟村是“吾乡土”,是他生养成长的地方。他爱家乡的沄溪水,“滢滢如玉珠”。即便他乘槎去远方,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在他如椽的笔端涌泻如注,因而写出许多朴实无华意境美好的诗篇。可惜的是,今人看不到他一生苦吟而成的《沄溪吟稿》的全貌了。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王训贤,字闲云,王相的五儿子。王相是正德辛已(1521年)乡荐举人,并以举人身份任山东潍县知县,即今天的山东省潍坊市。

王相有几个儿子,他们叫什么名字,没有找到墓志铭,也找不到过去的家谱,也就无法查证到我要了解的真实历史情况,但可以确定,他最起码有五个儿子,因为王训贤是他五儿子。

王训贤有几个儿子,经我所查,除王毓阳外,还有王眺阳、王矧(shěn)阳。王矧阳为万历初岁贡;王眺阳也是万历初岁贡,为隶府教谕,即今天的榆林市府谷县教育局长。

据我多年调查,王训贤家族明初居所在永和里,其族人王坦、王正阳、王晓阳等在万历初都为有功名之人。

王毓阳的儿子王士光,娶了州人永和里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辛未年(1571年)进士、兵科给事中赵世勋的小女儿为妻,也就是宁夏都司赵完璧的三妹。这就是古人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王士光是否有功名,没有资料佐证,只知道他还有个长兄,叫王士明。

王家在明末还出现过一位能人,他叫王麟标,是王训贤的曾孙,王眺阳的孙子,王士魁的儿子。他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十六年进士,任江苏吴县知县,即今天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他的父亲王士魁是清初顺治二年岁贡,任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训导,即今天甘肃省陇西县的教育局长。

王家也出过武官,即威武堡守备王士琚,这是明朝末年的事,威武堡在今天的横山县境内。

万历十七年合龙山碑记中有王毓阳、王晓阳、王矧阳、王正阳、王朝阳题名,他们是一个家族人。可以说,王家书香门第,在明朝末年,也是人才倍出。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绥德州志》《敦行》篇中记载,乾隆年间,王麟标的曾孙王曰汉,字倬(zhuō)云,为郡庠生,家贫,“籍舌耕糊口”,成为乡下实实在在的教书先生。有一天,王曰汉回椽家沟,来到了河的西岸准备渡河到东岸去。望见东岸上有一个人赶着两头驴驮着做棺材的木料要过河。因发洪水不久,河水湍急,泛起了泥沙,赶驴人便弯腰卷起裤管,扶着驴过河。上了西岸,便向着绥德城外的镇定门方向走去。

这时,王曰汉渡河到了东岸,看到岸上有一锭银子,想到这银子一定是刚才过河赶驴人遗失的,便急忙向对岸赶驴人喊话,对方无法听到他的喊声,没有回话,继续赶路。王曰汉从地上拾起银子揣入怀里,再次过河上岸追了上去。

此时,赶驴人已经来到绥德城外的东门滩,用手摸向怀中,发现银子没了,大惊失色,急得大喊大叫,流露着寻无常的打算。

王曰汉来到赶驴人面前,问他为什么急的顿蹄撒脚,知道情况后,王曰汉问他丢了多少银子。赶驴人说:“我是个穷的丁当响的穷汉,哪还会有银钱呢?这是西河驿木材贩托自己捎给州城内木器厂掌柜的五十两银子。”

王曰汉听他说的钱数和自己所捡的钱数相符合,便从怀中取出银子还给了赶驴人,惊得赶驴人两眼发直,相视了一会儿问王曰汉尊姓大名。王曰汉笑着说:“没有必要知道我的大名,我也不必知道你姓啥名谁。”

后来,赶驴人访查到王曰汉的名字,拿着从黄河里捕的鱼来酬谢王曰汉。原来,这赶驴人是西河驿的张品之。

王氏家族王曰汉拾金不昧的事意在提倡人们应具有为人举义行事有德的良好品德,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值得注意,王曰汉要回到椽家沟,椽家沟在哪里?这条河指的是淮宁河还是无定河,或者是大理河,这些问题,只有找到二百年前的椽家沟才能解决。这件事发生在夏季,那时的州城内有木器厂。

王家先祖辉煌了几代,到了王曰汉这一代,虽然儒业未弃,正气仍在,有宗亲由殷实之家化为庶民百姓,不少宗亲为了养命存身,离开了王家沟,即便以儒为业的王曰汉也一样。但是,王家后人历代流动的情况,今人很难说清楚。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一步岩永寿寺是王家沟村人参于庙事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永寿寺合会的一个公社。我查阅了永寿寺现存的所有庙牌,想从碑记题名中找到一些王家沟村人,以此佐证这个小村在历史发展中的沉浮变化。

一歩岩永寿寺现存最早的庙碑立于康熙四十年十月中甸,会首有王之栋,施财信士有王抱大、王继礼、王大成、王应升、王心义、王成思、王林、王增寿、王子孝、王花之、王自实、王国相、王国臣、王之珍、王永成、王得章、王之金、王之勤。不难看出,这些之(子、自)字辈很可能出自一个家族。

乾隆元年的碑记中的生员有王梦月、王凤熙、王子礼、王喜若,纠首有王纯伦、王廷蒋、王朝相、王国信,施财信士有王林、王尔元、王梦元、王成禧、王成智、王尔玉、王尔顺、王成金、王礼、王之成、王成才、王成中、王相位、王文刚、王天勇、王玉品、王之喜、王兵、王珩、王国贞、王国大、王贵已、王青相。和康熙四十年碑记题名比较,虽然时隔二十年,家族性的祠庙行为仍有信息,如王家的之(子)字辈、国字辈,多了成字辈、尔字辈,也有同一信士王林。不过,信士题名来自各地,如我的先祖李适、李逸、李迥、李随,他们是亲兄弟,是李孔生的儿子。李孔生的妻子蒲氏是毛家山人,毛家山村也是永寿寺庙事的一个公社。李家人出面布施永寿寺,一是自家富裕,二是给毑(jie)家人长脸。

乾隆五十六年碑记中王姓题名有三十八人,也有家族性的情况,如王曰喜、王曰片、王曰义,应该和王曰汉属于同宗同辈人。嘉庆三年建修弥勒佛四大天王庙碑序中记载王姓二十八人,仍有曰字辈王曰明。和乾隆五十六年碑记题名比较,相承的有得字辈、步字辈、尔字辈、连字辈,这些人中,应该有出自王家沟村的王姓人。道光二十一年碑记所载王姓二十七人,仍有家族性题名,如王和凝、王随凝,王才凝、王怀宝,王怀福、王怀相、王怀涛等。王毓阳的后人在鱼池沟村,后人就有王尔禄、王尔让、王尔清、王尔康,王尔泰等,也有王怀义、玉怀仁、王怀智、王怀礼等,可以佐证我的判断。

古代人参加祀庙多数为家族行为,因此庙碑中多有合社、公社这种象征集体性的提法。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我最早认识的王家沟村人是王文乐,在绥德城郊中学一个班里读过书。后来我结婚了,妻子的三姐嫁到了王家沟,一来二去的几十年中,我也亲眼见到了王训贤诗里所说的的“沄溪”。四百多年后,那条石上流的沄溪仍然是“滢滢如玉珠”。

农历六月初十,我约了王家沟村书记王海昌和村民王庆祝,了解到了他们村男丁有国、登、昌、庆、树、文字排列的谱系,而之前的就不清楚了,后来也就乱了规矩。他们知道村里有五门头人,有一门头人中的部分人去了鱼池沟。这让我想到王相有五子,这五门头人大约都是王相的后人。

记得鱼池沟老人王福祖让我帮个忙,提供明朝王毓阳的一些情况。他告诉我,老先人王毓阳当年的墓地有石坊、旺柱、石人、石马、石狮、石狗、六通蛟龙碑,五十多年前被毁。现在族人想给老先人王毓阳立通纪念碑,我将所了解的情况都告诉了他。说明王相的小儿子王训贤的儿子王毓阳是由今天的王家沟迁到鱼池沟村的。

六月十一日,王海昌给我带来一本米脂县前马家园则村《王家岔家谱》,家谱里说他们的先祖来自鱼池村。宣统三年,当年的王文义在鱼池沟讨来直系家族谱系,列在一张纸上,辈次如下:

至宁夏来。十三世王用,绥德教师;十二世王思通、王福;十一世王路,府谷县教谕;九世王林云,岁进士;八世王训贤,文举;七世王毓杨,赐进士,湖南湖北布政司;六世王子周、王夏珍,庠生,字茂竹,庠生王济大、王拴大;五世王锡玺;四世王若尧;三世王鸿;二世王来财,一世王高升、王治。王高升和王治应该是宣统年间在世人,他们的父辈是王来财,是由倒序的方式排列的,因为不见十世人,说明当年手头就没有家谱了。

《王家岔家谱》从八世王世亲立起谱系,而后是之(在)字辈。之字辈后天、佩、继字辈。和永寿寺庙碑比较,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相互之间的辈份关系的。

虽说这两个纸条上所列的世系不一定绝对正确,但也有一定的价值和信息量。

六月十二日,王文乐来合龙山,他也能列出家族中六代人的谱系用字,他说这要感谢先祖辈顽固守旧的行为,村中一旦有男丁出生,他们就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按谱系用字给孩子们起名字。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男丁起名字就打破了老规矩,说那是四旧,甚至说是封建迷信思想。起名一事自然就各家作主。现在村中在世的约有七代人。他告诉我,四五十午前,村里有一小部分人家的白红事还在和鱼池沟人一块过,互有礼金往来。

六月十三日下午,我来到王家沟村,遇上田地里松土浇水的村民马有才和王庆荣。马有才说,他们马家来自柳巷村,约有几百年了,许多人后来离开了王家沟,强家砭马家就是王家沟走出去的,现在马家在村里只有两户人家。

王庆荣说,祖先是从沟崎岖畔过来的,家族为永和里六甲,村里有八门头人,一门头去了鱼池沟,后来有族人去了子长县南沟岔的红岭湾,也有一支去了清涧县店则沟镇的崖崾沟。当然老早外迁的族人还有许多,只是失去了联系。

祖上出过名人,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他记得国字辈的上一辈在忠字上,记得有王尚忠、王金忠,王尚忠的儿子叫王国胜。忠字辈以上的就不知道了。

村里的祖坟在老坟湾,约有三亩多地。他见过那里有八根丈二长的石棱柱,有人说那是旺柱,也听说有过石人、石马和功德碑,现在都不知去向。老人们传说老坟湾叫卧虎湾,是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能出许多大官,结果后人都是些穷光蛋,逼迫的背井离乡去异地求生。有人说后人不叫卧虎湾而叫老坟湾,不接好口气,坏了风水。

村里还有一块坟地在柳树山,坟地上有只大石狮子,可惜七八年前被人偷走了。最早还有一块老祖先的坟场,比卧虎湾柳树山的坟地更早,农业社时被摊平种庄稼了。

王庆荣老人不识字,但讲起话来却风趣幽默。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早些年塔上村的会长老王请我在五月十三去村里的庙会上给人拆签。我们是老相识,我贩羊皮时他贩老毛驴,闲谝家族时,他说他们王家是永和里六甲,大王墕是永和里七甲,其实,他们是一根藤上的瓜,因为人口多,才分出两个甲头来。不过,与族人散居也有关系。

我想,王家沟王家离开大理河边舍窠地的时间,不迟于明朝的永乐年间。

告别了王庆荣和马有才,我独自一人来到了古佛庙,山门前塌陷成崖畔,我是从庙侧进去的。庙院丈二三宽,台阶左右有三通碑,其中一通折断成两截,碑面石花堆积,字迹模糊,我只择抄了能看清楚的题名人,功徳主王存阳、子 世顺,信士有王瑞、王清、王安、王庆、王义、王钦、王礼、王会、王金、王鲁、王继统、王承宗、王继先、王继宗、王继祖、王汝魁、王养宗。

这大约是明末清初所立的纪念碑,王存阳可能是王毓阳的同辈人,不知是哪门头老来得子的长寿后人,所题人也可能是王家四世人。

乾隆九年的碑记中,功德主是王仁爵、王仁财和他们的侄子王登永、王登极。合庄信士共有三十四人,王姓二十八人,登字辈六人,之字辈五人,比之字辈小一辈的是国字辈,计两人。这时,王家仍有庠生王春锦,没有马姓人题名。和永寿寺康熙四十年、乾隆元年庙碑题名一比较,王家的王子孔、王国信曾是永寿寺的会首,当然参与永寿寺会事的王家沟人就更多了,而王礼、王玉品却出现在两地的庙碑上。

还有一通道光十三年的碑,也就是1833年。王家仍有之字辈人王之衡,他是庠生。经理人有王见睹、王法利、马汉业、王怀服、王存智,说明马家来到王家沟,还应该不到二百年。王法利也出现在永寿寺的碑记中,这通碑记中出现了王加凝、王汝凝、王和凝、王邦凝,还有王国相、王登贵。和永寿寺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五年碑记比较,题名人中既有凝字辈、国字辈、怀字辈,而且还有好多人的名字几处都有出现。不过,永寿寺多了万字辈人。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再次来王家沟之前,我给村书记微信里留言,说我将去王家沟。所以我刚走出佛庙,会计王庆伍来接我了,带我拜见了村中87岁的老人王树山,老人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村里有条绵亘百里的龙山,山下的石匣里有两个石碌碡,前沿有一只石质梅花鹿。传说龙山是由梅花鹿从西草地拉到这里来,那两个碌碡像车轮一样在滚动,要跟和龙山相对的桑嘴山合扰,使沄溪变成砚池,营造一块风水宝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代代能出许多英雄豪杰。可惜的是被南蛮人发现后趁活龙引颈吸水,在龙头上盖了一座龙庙,泄了龙气、坏了风水。村里有座寨峁山,上筑寨门寨窑,后来塌陷了,村民王树华把石头拉去建了新宅。

王庆伍带我看了石匣中的碌碡,也到龙王庙去了一趟,可惜所有庙碑被毁。

村里还有马王牛王庙,如今庙殿颓废,杂草丛生,金牌都请到了龙王庙殿,同受香烟。说明王家人曾经饲养着许多大牲灵,有可能是搞拉运的脚户,也可能是贩牲口的生意人。

我独自一人走向村中,仔细观察那条沄溪,如今根本不存在溪水在石上流动那种“滢滢如玉珠”的感觉,河槽多处变为湿地,几近断流。

记得四十年前我来到王家沟,晚上明月当空,小村安谧,我被山村美好的夜景触动,吟作《王家沟赏月》:

日落西山去,牛羊憩圈中。

月移溪水响,灯灭众山溟。

风过河边柳,影移青草丛。

家人深梦里,留滞望长空。

有位老人说,沄溪水少的可怜,是邻村人打了许多深井造成的,他不知道是地下水位在下降。

村里有座童(佟)山,传说王家人未来之前,山上就住着童(佟)家人,他们没有王家势力大,就搬迁走了。农业社时,童(佟)山上刨出了不少的破瓷烂石头。

村里有窨则沟、麻黄沟,窨则沟里有窨子,是旧以前村人藏反(躲避土匪或战事)的避难处;麻黄沟里长满了麻黄,四五十年前被村人挖断种了,因为药材公司收购麻黄,村人卖麻黄可以买点灯的煤油,点火的火柴。

又有人说村里的砚碗渠里软石多,有一层石头颜色好又有花纹,老先生们采石磨制成盛墨的砚碗。后来念书娃娃在石板上练字,买不起油石粉笔,就采些软石在石板上写字。

村里两山对接处有个墕口,一山形象如虎,先辈唤它站虎墕,后来人叫走音了,叫成了站花墕。

听村民们絮絮叨叨,发现他们挺有想象力,给小村的每一个地方口传一个带有情趣的故事,抹上一层魔幻般的神秘色彩。

他们还说,老坟湾埋着一根金扁担,据说有人曾在那里挖土寻找过扁担,而且是父子俩合力去挖,是不是他们的祖先埋进去的,谁也不知道。我想这是长辈人有意囔脏编的笑话,做为村人茶前饭后的笑料,以此取乐,逗大家开心。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埋葬在老坟湾的王训贤虽然文采好,但著作并未传下来,我收集了他的几首小诗,附列如下:

月儿台

台临溪上月临台,若个游人赏月来。

清夜碧岩香满院,一天秋水桂花开。

呜咽泉

雕阳城南恨水流,鹢舟流下入鸬洲。

无须呜咽长如此,何似当年哭李由。

朔方台

朔方台下无定河,杨柳青青台上多。

攀望秦川渺无极,一川飞絮下烟波。

天宁寺

岧嶤(tiáo yáo)结危构,临郭间长湍。

斫洞云生窍,烹茶月破团。

客来檐鹊咤,僧定木鱼闲。

高阁函经处,祥霞绕翠阑。

王训贤传世的还有为绥德城内《圣母庙重修碑记》的撰文,对大德曰生的圣母他是这样赞美的:

于维圣母,有赫其灵,诞育黎庶,终和宜宁。弈弈绳绳,瓜瓞瑧龄,征兰光熊,岐嶷宁馨。如螽斯羽,如金在型,如桂流芳,如柏耐青。胎相化生,妙合成形,邦家有庆,伙翼鸿溟。日躔(chán)大火,元枵(xiāo)岁星,祀宇聿新,纪此刻铭。

离开王家沟时,我站在新修的过境线上张望,我妻姐家的三孔窑洞比新建公路低了许多,窑口残缺,据说公家给了我外甥不少的钱。

如今,王家沟村户籍有458人,实际村里也就住着小几十口人。至于他们家族发展演变的故事,也没有几个人在意。

夕阳西下归途中的我,想起了唐朝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我可以向远在府谷的文友王树强交卷了,是他提议我为他的老家王家沟写篇文章。就在今天上午九时三十分,他在微信上给我推荐了QQ音乐的一首歌——高小梅唱的《梦回老家》。我想,树强弟大概也时常梦回老家,那是一份浓浓的家乡情怀。

2022.6.16

附:王家沟乡愁

王树强

常忆沄溪槐树前,朝闻鸟叫暮闻蝉。

歌谣轻唱故乡井,流水落花又一年。

李强国:沄溪源头的绥德田庄王家沟村

作者简介:李强国,男,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五里湾村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乡下,农民,喜好诗文,有作品散见于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及网络平台。兼好《易经》、宗教、民俗诸文化。现供职于合龙山道观,从事宗教、国学、心理学咨询及研究,偶有诗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