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给八个孩子起名字大全(以人名命名的地名)

发表于:2023-05-20 14:45:5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地名管理尊重当地历史和现状,突出历史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保持相对稳定,坚持人文性、前瞻性、整体性、大众性和专有性的原则。以人名命名的地名是时代的特色,主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地名,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感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根据《地名管理条例》,以后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将不再出现。但以人名命名的地名的故事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将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我国以烈士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共有142个,分布在各个省份,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河北省为12个,其次是河南省有11个。以烈士命名的乡镇全国共有2733个,其中云南省最多为261个,其次是四川省有231个。以烈士命名的村庄全国共有约5万个,其中湖南省最多超过4000个,湖北省第二超过3000个。

晋城市市以烈士命名的村有8个:

一、鸿春村,城区北石店镇,1947年命名。吕鸿春,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鸿春村人,曾任晋城县五区史家川村农会主席。1946 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晚,吕鸿春在区公所开会返回途中,被汉奸推进本村西北山坡上的煤窑井内而牺牲。事件发生后,县区村三级在村中打粮场召开了追悼大会。1947 年,晋城县第五区人民政府决定追认吕鸿春为革命烈士,将史家川村更名为鸿春村。

二、乾棠村,泽州县南岭镇,1944年命名。李福棠、李乾海系泽州县南岭镇龙窝村人。七七芦沟桥事件发生后,李福棠、李乾海积极参加民兵组织,投身革命,保卫家乡。李福棠1942年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民兵指导员,兼民兵队长。李乾海1943年参加了民兵组织,同年5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接任了民兵队长之职。他们二人把全村40多名青年组织起来,参加了抗日晋沁县一区区分委组织的民兵轮战队,与驻周村等地的日军进行了十余次战斗,机智灵活地次次都打败了日军,被群众称赞为了不起的好青年。1944年12月16日寇扫荡时,民兵英雄李福棠、李乾海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抗日政府为纪念他们,取两人名中各一字,命名为乾棠村,并建了烈士陵园。

三、凤和社区,高平市东城街道,1945年12月命名。祁凤山,1905年生,1937年加入牺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围城抗日编村村长。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高平形势恶化,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祁凤山同志奉命转移到平顺县境内。后调任八路军某部游击队指导员。1942年冬天,在掩护药品安全转移途中,因叛徒告密被日军抓捕,英勇就义。吴子和,1908年生,1938年参加牺盟会,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奉命转移到壶关县境内,开展敌后抗日工作,担任第六区民政助理员。1943年冬,身患重病的吴子和,在壶关县西柏林村开展工作时,被日军包围,在组织突围中壮烈牺牲。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29日,在城北村召开祁风山、吴子和烈士追悼大会,取祁凤山之“凤”与吴子和之“和”,将“城北村”改名“凤和村”,以志纪念。

四、国华村,沁水县龙港镇,1945年命名。刘国华,1919年生,河南滑县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路军太岳三分区任侦察员,后任城工部副科长。1942年10月,为日伪便衣队所诱捕,遭严刑毒打,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时年23岁。1945年,中共士敏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将其牺牲地富店村命名为国华村。

五、兴德村,沁水县郑村镇,命名时间不详。黄兴复,河北人,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战士。王政德,沁水县嘉峰镇五里庙村马山庄人,1914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42年11月,士敏县二区沁河中队,由队长黄兴复和指导员王正德领导活动于郑村一带。一天夜里,沁河中队宿营豆山村,叛徒田长江等秘密勾结驻晋城国民党47军特务队将沁河中队包围。黄兴复、王正德二人在突围时牺牲。为缅怀革命烈士,中共士敏县委和士敏县政府决定将豆山改名为兴德村。

六、海江村,沁水县柿庄镇,1943年命名。田海江,1909年生,圪连山老管腰人,1942年在南河底村任抗日村长,多次配合游击队和区政府袭击驻老马岭的日伪据点。为此敌人大为恼火,多次包围其住地,企图抓获田海江未果。1943年9月汉奸李锡海秘密勾结日伪,将圪连山包围,田海江被抓遇害。事后士敏抗日第三区政府在当地为其召开追悼大会,并经县政府批准,将烈士牺牲地圪连山改名海江村。

七、小平村,陵川县礼义镇,1947年命名。石小平,1920年出生于陵川县礼义镇。1938年初,石小平参加牺盟会,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陵川县平城区分委书记。他积极发展地方武装,领导群众减息减租,实行空室清野,深受当地群众称赞。十二月事变后,石小平随军北上平顺,任区委书记。1943年3月,太南地委决定派工作队开展敌后斗争,当时情况十分险恶,整个陵川沦为敌占区,石小平主动提出参加工作队,赴陵川开展敌后斗争。不久,陵川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石小平任二区政委,后任陵高县某区政委。陵川解放后,任陵川八区政委,后调任陵川县委宣传部长。1947年3月,石小平在晋城县东张渠村病逝。3月15日,陵川县委、县政府在礼义镇蔡家坪村召开追悼大会,同时决定把蔡家坪村改名为小平村。

八、义汉村,陵川县平城镇,1945年命名。任义汉,生于1917年,陵川县平城镇秦寨村人,生前任中国共产党陵川县第一区区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青救会委员,领导全县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奉命开辟陵川敌后工作,参与组建壶陵游击队,开展对敌武装斗争。后任一区区长。1945年2月13日,在秦寨村留宿,被汉奸发现告密,敌出动百余人将他包围,双方展开枪战。他打死敌人3名,最后用手枪自杀。1945年,为纪念抗日革命烈士任义汉,秦寨村更名为义汉村。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在晋城市的历史上,还存在过一个以烈士命名的县,1941年12月至1947年7月,这个不到6年的县,却蕴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个县就是士敏县。1941年12月中旬,经中共北方局批准,将抗日沁东县新设的端氏县改名为士敏县。1947年7月15日,士敏、沁水两县合并,称沁水县,全县分7个区,131个行政村,共117439口人。

武士敏(1892年-1941年9月29日),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1941年9月29日,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的武士敏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峪马头山同日军激战时,壮烈殉国,终年49岁。武士敏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左权将军含泪手书挽联一副: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追认武士敏为革命烈士,并决定把沁水东部新设的端氏县改为士敏县。1941年10月,八路军粉碎了日军所谓“沁河作战”后,进驻沁水县东西山谷一带,接管了原国民党98军建立的沁水县政权,成立沁东(曾一度称端氏县)抗日政府。12月,为纪念爱国将领武士敏,故称士敏县政府,县长先后为赵晋美、宋醒民,设有公安、民政、财粮、教育、交通工商等科局,属岳南专署领导。1943年3月,改属太岳第二专署领导。武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将武将军牺牲的地方——东、西峪,端氏一带建立的抗日沁东县政府,改为士敏县,以表纪念。《新华日报》华北版于民国28年,30年分别写了新闻报导和社论等悼念文章,日本报纸《读卖新闻》也刊登过武士敏将军阵亡的消息。1942年,左权将军为他题了挽联“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杀身成仁,感怀将军数年知己情深”。(王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