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谁少年时与萧昊轩起名(《儒林外史》四“侠客”之二:郭孝子,伪装高手,君子动口不动手)

发表于:2023-05-13 11:53:0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儒林外史》四“侠客”之二:郭孝子,伪装高手,君子动口不动手

吴敬梓给《儒林外史》人物取名字,虽不像《红楼梦》一样寓意丰富,但本着暗讽的写作风格,有些人的名字还是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如:王德、王仁,这是谐音,讽刺两人无德行、无仁义。还有卜诚、卜信、不崇礼,却是明贬实褒,赞扬其诚信守礼。

我们还知道,吴敬梓特别喜欢把一个人物的名、字、号、尊称、官衔等切换着用的,以适应不同场合的情景需要。(这一点对初读者来说相当不友好)

对于郭孝子这个称呼,却一次都没有变换过。

郭孝子,名力,字铁山。若不是细心阅读,很容易忽略郭孝子的名字。

吴敬梓执着于用“郭孝子”这个称呼,我认为是明褒实贬,因为郭孝子的言行很不一致,让人心有疑惑。

就像牛布衣只有牛布衣一个称呼,是要强调他一介布衣却来往于达官贵人之间,以此作为追逐名利的捷径。

郭孝子的“孝子”两字,就是他追名逐利的捷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郭孝子顶着“最善”的头衔,却善恶不分。

他很会伪装。

《儒林外史》四“侠客”之二:郭孝子,伪装高手,君子动口不动手

郭孝子前往成都寻父的整个路程,充满了奇幻色彩。

两次虎口脱险,两遇神秘怪兽,还碰上了假扮吊死鬼图财害命的。

《儒林外史》突然转到了《西游记》频道,鬼怪横行。就是为了表现郭孝子其人的荒诞离奇,善于伪装,变化多端。

郭孝子遇到扮鬼短路的人,不但不伸张正义,反而与其交好,还收其为徒,传授武艺。

郭孝子会武功,是个武者,短路贼人木耐不敢对他下手。

(木耐)见郭孝子生的雄伟,不敢下手

这与在南京时,武书见到的郭孝子的形象反差很大。

头戴方巾,身穿旧布直裰,腰系丝绦,脚下芒鞋,身上掮着行李,花白胡须,憔悴枯槁。

“头戴方巾”,明代只有秀才才可以戴方巾,郭孝子明显是在附庸风雅,企图拉近与南京儒士的距离。

“花白胡须,憔悴枯槁”,说明郭孝子年龄很大,身体状况不好。

而前往成都寻父,虽然路途遥远,天寒地冻,郭孝子却身姿雄伟,令歹人不敢下手。

武者与书生的身份随意切换,遇虎说虎话,遇怪说怪话。很熟练。

对于郭孝子的“不善”,除了善恶不分,还有见死不救。

甘露僧收到郭孝子的来信,感其“孝行”,要去峨眉山,顺路就来看他,半路遭遇响马贼头赵大伪装的恶和尚,恶和尚要杀甘露僧吃他的脑子,幸萧云仙出手相救,危急关头射瞎恶和尚双眼,背起甘露僧狂奔四十里路,逃出恶和尚赵大的势力范围。

郭孝子看在眼里,不但没有出手相助,还冷嘲热讽。

“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把弹子打瞎人的眼睛,却来这店里坐的安稳!”

虽然郭孝子之后解释说是玩笑话,但四十里外发生的事,郭孝子既然知道,却无动于衷,置老友甘露僧于命危之间,何其冷漠?

《儒林外史》四“侠客”之二:郭孝子,伪装高手,君子动口不动手

同官县知县尤扶徕委托郭孝子带一封书子给萧昊轩,给了郭孝子五十两银子。郭孝子不但没有及时送信,在找到父亲之后,甚至把银子花光了,还只管一个不需要他饮食伺候的父亲,不去送信报赠银之恩。

不到半年之上,身边这些银子用完了,思量要到东山去寻萧昊轩。又恐怕寻不着,耽阁了父亲的饭食。

郭孝子的父亲所在的庵离成都四十里,萧昊轩住在离成都二十里的东山。

“怕寻不着”?这借口太牵强了,

郭孝子的父亲藏匿在庵里当了几十年和尚,还有道人伺候(这“道人”指和尚庙里负责外事的人),早就饮食无忧了。郭孝子却要在庵外买通道人送米送粮,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因怕父亲饭食受影响就可以拿钱不办事吗?

知恩不报。

从南京去成都,绕道去陕西,不知要多走几百里路?郭孝子乐而前往,因为要见的是个知县;成都二十里外的东山,郭孝子却忸怩不去,只因见一个平民百姓,没有吸引力。

这就是官民有别,另眼相待。

郭孝子不但装死骗虎活命,而且扮孝骗人扬名。

萧昊轩听儿子萧云仙说起郭孝子,曾这样评价郭孝子的武艺:

郭孝子武艺精能,少年与我齐名。

郭孝子武艺高强,与萧昊轩齐名。奇怪的是,他前往成都这一路,险阻重重,居然一次也没打斗过,难道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木耐拜郭孝子为师,学了几天武艺,后来偷袭打劫萧云仙,一个回合不到,就被打倒在地,跪地求饶。

只见一个人手持短棍,正待上前来打他,早被他飞起一脚,踢倒在地。

木耐连忙把郭孝子的名号搬出来,才免遭棒打。

那人在地下喊道:“看我师父面上,饶恕我罢!”

木耐武艺没学到,或者学了个假把式?装可怜的本事却学得秒啊。

《儒林外史》四“侠客”之二:郭孝子,伪装高手,君子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