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起名

耶律起名(语文视窗:运用典故起名例析)

发表于:2024-04-19 11:18:5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张林)

第一节 典故与人名

典故用作人名。这种现象在汉民族比较常见。这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有关。汉民族有崇尚权威、重视人的因素和价值的人文心理倾向。名字是伴随人一生的符号,自然人人都非常重视,不仅重视平仄,叫得响,又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发人联想,能从名字的背后品出浓浓的文化韵味来。同时让人看出取名者的文化品位。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名字中含有典故因素,表示有所寄托。

(1)孙过庭,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名用 “过庭”典故,源出《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句,义为 “受到父亲的教诲”。

(2)耶律楚材,字晋卿,辽皇族,初仕金,后仕元。“楚材”一词源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联系耶律楚材字 “晋卿”,初仕金后仕元的经历,着实别有一番味道。

(3)方鸿渐,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男主人公。“鸿渐”源出《易经》“渐”卦,“渐”训为进。义为飞鸿渐进于高位。故后以“鸿渐”喻仕进。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曰:“公孙弘、卜式、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通过取名字,可以寄托取名者的愿望,也体现了取名者的修养。

(4)孟浩然,“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这种浩然之气,及其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5)白居易,字乐天。“居易”出于出 《中庸》第十四章: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端正自己言行不去乞求别人,这样就没有怨恨,上不报怨命运,下不责备别人。所以君子居心平正坦荡等待上天使命,小人则想以冒险求得偶然的幸运。又 《礼记·哀公问》:“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白乐天取名 “居易”,符合其晚年的“中隐”思想。

(6)陆九龄,“九龄”出于《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九龄”指90岁,后引申为长寿。

(7)余日新,“日新”出于 《大学》:汤之 《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第二节 典故与地名

地名文化也是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因为地名的形成可以找到历史文化理据。通过对地名典故色彩的分析,可以看到人们命名时的心理历史背景及地名沿革的概貌。

(1)渭阳里:《三国志·后妃纪第五》:(明)帝思念舅氏不已……又于其后园为像母起观庙,名其里曰 “渭阳里”,以追思母氏也。

(2)拙政园:今在江苏苏州市。园址本为唐代陆龟蒙故宅。明嘉靖中,御史王献臣在遗址上建别墅,以自托潘岳 《闲居赋序》“拙者之为政也”,命名为“拙政园”。

(3)“鸡黍”作为地名,今在山东金乡县,范式就是 “山阳金乡”(今山东会乡县)人,此地即是由 “鸡黍”而得名。“鸡黍”,来源于《论语·微子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是 《后汉书·独行列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后汉书》所载 “范张鸡黍”的故事更是为后人所熟知。

(4)“宝鸡”,今陕西省宝鸡市。秦陈仓县地,唐乾元元年改名宝鸡,以相传秦文公在此得陈宝鸣鸡,故名。《史记·封禅书》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

(5)“灞桥”,本作 “霸桥”,《三辅黄图·桥》:“灞桥在长安东,跨水做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后形成折柳送别的风俗,“柳”与 “留”谐音,以示不舍之意。灞桥两边,长柳依依,住在长安的人送别都至此桥。文人墨客借景抒情,所作诗文大多抒发离愁别恨,所谓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概括。又名“销魂桥”。

(6)“云阳”:《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汉朝桓宽 《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裂于云阳之市,亦愿负薪入东门,行上蔡曲街径,不可得也。”李斯妒才,害韩非于云阳。秦赵高奸,谗使李斯车裂于云阳。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常以“云阳”代称行刑地。

第三节 典故与书斋名

很多名人的书斋也很有典故的文化底蕴,包含了中华的深厚的文化。

(1)“知不足斋”是清乾隆年间安徽歙县鲍廷博藏书斋名,取《礼记》“学然后知不足”为义借以劝学。

(2)“龙虫并雕斋”,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的书斋名,由“雕龙”“雕虫”这两个典词而来。“雕龙”源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以“雕龙”喻善于文辞.南朝梁刘勰取其意名其文论为《文心雕龙》;“雕虫”与 “雕龙”相对,用来讥讽文人雕辞琢句,亦常用作文士自谦之辞。源出杨雄《法言·吾子》。

(3)“人境庐”是清代黄遵宪的书斋名,出于陶渊明的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笼鹅馆”是明朝王与纹的书斋名,出自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5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好几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他任情率性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