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林雨知起名字(邓子恢如是说:林雨膏是革命者)

发表于:2023-05-13 08:43:0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1966年我在邓子恢家做客

邓子恢如是说:林雨膏是革命者

□林跃鸿


  1966年10月2日,我作为龙岩县第二批赴京红卫兵代表,接受了毛主席检阅。当时的代表中有我的同学,时任龙岩县副县长邓坤的女儿邓利英等十人。赴京之前,邓坤副县长写了便信,要我和他女儿一起去他堂兄邓子恢副总理家做客。

  10月8日早上,我和邓利英乘公共汽车去万寿路10号(北京红旗通用机械厂边的小巷子),向卫兵说明来意,不到3分钟,邓副总理夫人陈兰来接我们。到了客厅,陈兰阿姨喊:“子恢,老家来客人啊!”邓副总理面带和蔼的笑容,走出来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请我坐在他身边,并对他的小女儿邓小燕说:“这是龙岩老家来的客人,叫哥哥,叫姐姐。”

  邓副总理平易近人,非常关心老区人民的事。座谈中问到:“东肖墟还是逢二、七吧?”我们说:“是的。”“东肖豆腐花、咸酥花生、萝卜丝红烧肉还有卖吗?”我们说:“有。”“我最爱吃豆腐花,现在专门叫厨师加工。龙岩人民的生活怎么样?可以吃饱吗?”我们说:“可以吃饱,地瓜丝饭、菜稀饭管饱。”邓副总理说:“能吃饱就不错了,比起我们闹革命时好多了,我相信以后大家三餐会吃上白米饭的。”接着又问:“穿衣有困难吗?”我们说:“每人有定额布票,虽然紧点,但缝缝补补可以穿。也算够穿吧!”邓副总理说:“艰苦朴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实,中国总有一天会富强的。”这时邓副总理问我:“你是哪里人呀?怎么会到东肖来念书呢?”我说:“我是赤美山人,就是现在苏坂公社美山大队的。当时中考成绩达不到一、二中的录取线,就被东肖中学录取了。”邓副总理风趣地说:“这也是缘分,不然今天我们也不一定能见面。再说了,东肖中学也不错,东肖是革命老区,东肖中学应该是除一、二中外最好的中学吧!”

  谈到革命老区时,我连忙问:“我有一件事,受乡亲们委托问邓副总理。我们赤美山的林雨膏,听说是早期龙岩县委的领导人之一,还组织发动了很多赤美山的农民参加红军游击队,但又有人说他是土匪,据您所知,他是不是革命的?”邓副总理不假思索地说:“林雨膏是革命者,是第一届中共龙岩县委委员。我和郭滴人也是。民国十八年龙岩暴动,岩东片的赤美山和苏邦、大吉暴动,就是林雨膏组织领导的。岩东片和漳平、宁洋县很多村的赤卫队和农会是他发动组织的。他曾带领赤美山赤卫队配合朱德率领的红四军首克漳平立下大功,朱军长当时送了一大批枪炮给赤美山赤卫队。说到土匪,那是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污蔑。朱毛不是也被骂赤匪吗?可惜的是,林雨膏用人不淑,没有及时识破叛徒的嘴脸,被反动民团收买他的卫兵所枪杀。”

  忆及往事,邓副总理接着说:“我到过你们村,赤美山一面背山,三面环水,有三个渡口。除林雨膏外,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我和你们村的林宗明、林加木等结下了很深的革命情谊。赤美山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

  从北京回乡后,我向当时的党支书和大队长汇报了邓子恢副总理接见我时所说的关于林雨膏的谈话内容,因为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他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我手上没有邓子恢写的证明,也没有其他人可以证明。即使是事实,文革期间,邓子恢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今年我已经75岁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休教师,特别是通过学习党史教育活动,我觉得有必要把我所经历的事写出来,还林雨膏革命者的真正身份。(作者系原东肖中学高中六六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