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张秘起名大师(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发表于:2024-04-16 15:52:5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厚重濮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慧军题写)

咱老家在哪里?村名咋来的?有多少姓氏?出过多少名人?有啥传说故事?一切尽在《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胡状镇后岗上村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后岗上村全貌

【地理位置】

后岗上村,位于濮阳县城东南约16公里,距胡状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东临106国道,南与杨岗上村相接,并与贯寨村、李家海村相望,西与董楼村相邻,北与中国集村相邻。

【村名来历】

上古时期,胡状境内有高出地面的大面积土丘高岗,由于地势高,又连绵数里,史称历山,上古时期,胡状境内有高出地面的大面积土丘高岗,由于地势高,又连绵数里,史称历山,当地有“一溜十八岗”之称。据考证,上古时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耕于历山,即指此地。

明洪武永乐年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土丘高岗之上,帝舜耕耘历山遗址、帝舜庙北侧建村定居,取名后岗上村。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民族人口】

后岗上村先后有林、李、郭、张、杨、刘、黄共七姓在此定居,全部为汉族,其中杨姓居多,占村中人口近三成。全村6个村民小组,400余户1718人,耕地1700多亩。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全县分十个区,后岗上归五星六区管辖;1947年土地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归濮阳县五星六区管辖;1951年到1958年成立集体农庄,后岗上村归胡马羡金星农庄管辖,后岗上村编制为五星农庄11大队;1963年农庄解散,归胡状人民公社管辖,时称后岗上大队;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成立乡政府,后岗上村归胡状乡政府管辖,后撤乡建镇,为胡状镇后岗上村民委员会至今。

【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水利条件差,粮食产量低,为了生计,有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烘炉锻工人员达200多人,从事唢呐娱乐服务业20多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业兴起,除传统种植以外,有专业养鸡3户,养羊20户,加油站1所,餐饮服务5家,支农服务站4家,还有工程建筑队,农民收入倍增。

【教育文化卫生】

解放前,后岗上有一所小学,没有固定教室、课桌课本,土改后建了教室。90年代建了新的教学楼,成立了后岗上中心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学生260余名。另外,又建了一所幼儿园,容纳幼儿300多名。本村培养出大、中专生48名。同时又新建村卫生诊疗室一所,一般疾病不出村。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新建垃圾池12个,改善了村内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古迹遗址】

“历山遗址”位于胡状镇后岗上村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4500平方米,东西宽50米,南北长90米,地表1米以下为墓葬。曾出土“五铢”和“大臬五十”铜钱多枚,1986年出土陶俑4件,均为泥质陶马(马头棱角分明)红白陶衣和“五铢”钱。从出土器物看此处为汉代墓群,当地群众反映,过去后岗上、王岗上均为丘岭台地,两岗相连,近年群众不断在此拉土,现已成为平地。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历山遗址)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

【古今名人】

刘富善,1927年生,中共党员,曾任鹤壁市煤矿工业局局长。

林建春,1928年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047部队师长。

李东景,1950年生,中共党员,曾任濮阳县支油办主任。

张秀成,1951年生,曾任濮阳县劳动局人事科主任。

张秘路,1957年生,中共党员,曾任焦作市中占区政法委书记。

杨文峰,1965年生,曾任濮阳市公安局孟轲派出所(孟轲分局)政委,濮水派出所所长(濮水分局局长),南乐县政府党组成员、南乐县公安局局长、南乐县公安局党组书记。

【村中故事】

舜帝的传说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濮阳县胡状镇岗上一带)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颂。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舜帝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中奇人—天生神力林二楼

(一)

林二楼,男,出生在民国初年,是后岗上村的一位奇人。弟兄二人,哥叫大楼,他排行老二故叫二楼,二楼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天生神力。

某年开州大旱,河枯井干,村民吃水都成了问题。二楼早起打水,井水早已被更早的人打光。数日如此,爱占便宜的还把水存起来。这样一来,就有人没水吃了,二楼对此很是不满。于是一天晚上,他从打麦场上把打麦用的石磙搬了三个,一个石磙约一千多斤,他将其对立把井口盖住。第二天打水的都聚在水井周围,没有人能够搬动这三个石磙,只有请二楼来。二楼到井上后告诉大家,每天大伙到齐以后,排队分水,谁也不能多占,这样每户都有了水吃。

(二)

每年四月草庙村都有一个集会。有一年的草庙村集会,村北搭了戏台唱大戏,戏台下有很多梁檩是给看戏的人坐的。那天黑鸦鸦的人群正在看戏,场外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原来是一股土匪抢劫抓人。人群受惊,像潮水涌动般向四外冲开,台下充满呼叫哭骂之声。当时二楼也在台下看戏,在人潮涌动互相踩挤时,他突然发现五个八、九岁孩子被人流冲倒,怎么办?他急中生智,立即抱起一根百斤重的梁檩挡住人群,并把五个儿童放在檩上,叫他们抱牢,随着他“嗨”的一声双手把梁檩和五个儿童高高举起,一步一步越过人流,把他们救了出来,避免了一场灾难。

(三)

农历五月正是麦忙季节,后岗上全村男女老少正在地里忙着收麦。村里有家富户,用马车在地里拉麦子,一骡驾辕,二马拉套。佣工们为节省时间,把马车装的满满的,远看就像一座小山。掌鞭马夫赶着马车,拉到地头,拐向大路时,由于路面过高,马夫猛打牲口,结果一拐弯,整车麦子就翻到路边,辕骡也被压在车下。这当口儿,马夫也慌了手脚,忙叫来收麦的五六个长工一起掀车。可这小山一样的马车,哪里掀得动。不一会儿,掌柜也赶到了,一看这架势,只能去请二楼过来帮忙。二楼来到,先绕车转了一圈,然后钻到车底下,两臂用力大喝一声“起…”,就听“咣当”一声,一车麦整个就被掀了起来。在这一瞬间,几个眼尖的则看见二楼头上冒着青烟,现出二只牛角,但转瞬就不见了。后人则传说是元神显现,二楼是金牛星转世。

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胡状镇后岗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