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传子辈起名(阑珊灯事话仙霓:昆曲“传字辈”人才一览)

发表于:2023-05-11 10:15:25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阑珊灯事话仙霓

灯市过了元宵,一到十六,便阑珊了。十九谓之落灯,人家宅里的喜神收起来了,孩子们的马儿灯、兔儿灯也破碎了。番摊骰子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三街六市重复从热闹中回复平静。在这阑珊灯尾之间,却有一处的灯却还在热闹,便是仙霓社的昆班戏,曾在小世界排过全本《吴王采莲》。

阑珊灯事话仙霓:昆曲“传字辈”人才一览

朱传茗、郑传鉴之《蝴蝶梦》

昆曲的灯彩戏,却不同于京班的《洛阳桥》《斗牛宫》那么一味俗闹。单是《吴王采莲》一场,那些荷灯、莲盏全是缂丝的纱笼,花光人面,仙乐悠扬,真有此曲只应天上,人间难得几回之美感。这副行头也不是仙霓社所自有,据说还是赶人到处州遂昌去借来的。

处州遂昌是明朝大昆曲家汤若士在那里做县令,著《南柯记》的地方。三百年来风流余韵,真是卖菜佣都会唱他的“四梦”名出。

《浣纱记》也是那里盛行的本戏,到了民初还是传唱不衰。仙霓社本是穆藕初所办的昆曲传习所后身,传习所初设在苏州邑厢附近,由王季烈、吴瞿安赞襄其事,沈月泉负责督教,老全福场面遗老,小全福遗伶辅任教务,分科定名,皆出瞿安先生手笔。

各科学生就沈月泉受业者为第一期正宗科班。借上海康脑脱路徐园,时常排演,后来出科学生自行组织,在笑舞台出演,仍用传习所名义,时演时辍。

二年后改名为新乐府,出演于大世界。在此前后时间,因演员的不够分配,遂有私房授徒之事发生,其造就人才虽仍以传字排行,但其曲子、台技均与正科生有别。一般观众,不娴于此道,实难辨其鱼目。

阑珊灯事话仙霓:昆曲“传字辈”人才一览

朱传茗、王传淞之《蝴蝶梦》

新乐府以顾传玠(生)、朱传茗(旦)为台柱,自顾传玠脱离乐府,始更班为仙霓社,出演于城内小世界,瞿安先生实始终为之主持之人。排演全本《浣纱记》亦瞿安一力促成。

惜哉曲高和寡,昆班终于没落。其后一度出演于东方书场及大千世界,则寥落人才,不胜梨园白发之悲,瞿安亦墓木拱矣。民廿五年秋正式散班停演,子弟或作曲师,或沦为唱滩簧者,不堪回首矣。唯顾传玠入光华大学,更名为顾志成,高材卒业,以商业起家云。

阑珊灯事话仙霓:昆曲“传字辈”人才一览

朱传茗、顾传玠之《狮吼记》

该班以传习所及新乐府为极盛时期,各科人材济济有足记者,其分科定名,情形如下:

小生行从玉

正宗科生:

顾传琳——本工官生,病肺,以小官生、巾生应工。

顾传玠——原习官生,未出科即以巾生、小官生当行,大官生反成附艺。

赵传瑶——本工官生,以穷生、小官生应工。

周传瑛——本工巾生,出科后反以武小生当行。

私房出身:

沈传球——小官生。

陈传琦——巾生、小官生应工,未几即辍演。

生净行从金

正宗科生:

倪传钺——本工外末。

施传镇——本工正生(《别母》《乱箭》之生属之)。

邵传镛——净。

沈传琨——净。

周传铮——付净应工(白面)。

薛传钢——副净。

汪传铃——武正生(《夜奔》之生属之)。

私房出身:

郑传鉴——外末正工。

旦行从草

正宗科生:

朱传茗——五旦正工(如《牡丹亭》杜丽娘)。

张传茗——六旦正工(如《牡丹亭》春香)。

姚传芗——五旦正工。

王传蕖——正旦本工(如《琵琶记》之赵五娘)。

沈传蕊——正旦本工,班中后因生材缺乏,兼唱巾生。

华传萍——六旦正工。

刘传蘅——武旦正工。

龚传华——老旦正工。

私房出身:

方传芸——武旦正工。

陈传第——习五,六旦坐科未成。

丑行从水

正宗科生:

王传淞——付本工,兼应二净(黑净),为传字班第一名毕业生。

顾传澜——丑本工,原习付,天资稍劣,反以丑为当行。

周传沧——丑。

华传浩——二丑,武丑。

姚传湄——本工武丑,以付应工,以《水浒传》之矮脚虎出名,中途改行平剧,被革出班。

私房出身:

吕传洪——习武丑未成。

本文摘自《春申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