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枣庄附近哪里起名比较好(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

发表于:2023-05-09 15:54:3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

枣庄历史悠久,7000年的北辛文化、3000年的战争文化、1000年的运河文化和100年的工业文明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而其中枣庄市中区齐村崔家翰林府等几处古老的大宅院,更是散落在民间的珍珠,拂去历史的尘埃,它们至今仍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沧桑老建筑见证着城市文明的发展轨迹,名山大川、老街深处、古井之畔,处处留下先贤名士的足迹,还有那斑驳旧影中的民间记忆、民俗风情背后的历史渊源……人文齐鲁,寻觅老峄县崔家当年的那段辉煌的历史记忆。

“崔(齐村)、宋(官地)、黄(马兰)、梁(峄北)”是老峄县的“四大家族”,从清朝起在峄县的势力与影响就颇大,其中以齐村崔家为最。

解放前,齐村二街最有名气的建筑是崔家大院,崔绍颖的老宅。崔绍颖是翰林的长子长孙。解放后崔烧包全家被扫地出门,他的老宅成了齐村小学南校和北校。北校是崔家主宅,座北朝南,有三进院落,大门内居中有4间二层堂楼,门朝北开,楼下成了教师的办公室,楼上是仓库。小楼隔开了前院与中院。学校为了扩大活动场地,把大门内东侧靠路边的那座二层楼拆除了。前院辟有花圃,学生们对那棵百日红情有独钟,大家叫它痒痒树。用手轻轻一拂摸就枝叶摆动,似有灵性。还有花圃里的含羞草,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用小手摆弄的花草。中院是学校的核心部分,呈长方形。北面有4栋教室,每栋3间,将中院与后院分开,中间偏西有一过道连接中院和后院。中院南侧就是老师的办公室兼仓库。东西厢房各4间。西边用沙石砌了一座简易舞台,全校性集合学生面向西站立,领导就在这座讲台上训话,年节演出节目也在此举行。最北面是后花园,解放后改为学校操场兼篮球场,有时也在这里放映电影。后院墙外西北方向,就是那座高高的危楼——玉皇阁。

崔家老宅一色青砖瓦房,主院东侧有三座小型跨院,园内树影蔢娑,花木丛生。东跨院留有月亮门,修有花圃,解放后改建成女生厕所。东厢房后面有一个小花园,栽有菩提树、扶桑花、玉兰等,解放后学校将其改成男生厕所。

南院是大烧包的丽昌酒店,有三进院落、两座堂楼,靠大街的那座楼,楼上的窗户留有血迹,据说那是残酷战争的遗迹。解放后,这儿是学校教师的宿舍。最南边的四合院,有个较大的院落,楼房上层铺着厚实却很粗糙的木质地板。最初,学校曾把一二年级的学生放在这里。南校东侧有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小跨院。

1970年,齐村完小戴帽升格为齐村公社中学,1973年,迁往尤洼。

二街有尤家大楼。民谚曰:“尤家的丫鬟崔琏的娘。”传说,崔翰林的先祖从邹县两下店逃荒落户齐村时很穷,后人给尤家大财主当仆人娶了尤家丫鬟,生下崔琏,崔琏是翰林的曾祖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解放前夕,尤家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偏居一隅,而崔家豪宅遍及齐村东西圩子。耶稣教堂位于大街口路南,东边是百间屋。大门朝北,面对大街,圈型的大门上端绘有百花图案,阳刻福音二字。文革时期成为供销社的后院,西边成为私人住宅。文革后改大门朝东。

【崔氏人物】枣庄齐村崔广沅(1862---1927),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其父崔锡级大兴土木,兴建翰林府,楼阁连云,十分壮丽。崔锡级购置洋枪洋炮,作为宅院、煤窑、仓库的守卫。加固围墙,开东、南、西三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崔锡级病故,广东遂溪知县任上的崔广沅丁忧,回齐村居丧守制。他将翰林府西院改建花园,凿池植荷,堆假山,修凉亭,设喷泉,养金鱼;遍寻奇花异卉,移栽园中。花园北侧砌一高台,专为赏月观景,又建精舍3间作书房,工程前后历15年方竣工,取名“似园”。他长住园中,以诗、书、画自娱。重视教育,支持子侄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崔族子弟前往济南、曲阜等地新式学校接受西式教育。有《宦游吟草》一卷、《似园诗草》六卷等传世。

“崔、宋、黄、梁”是峄县的“四大家族”,从清朝起在峄县的势力与影响就颇大。

作为峄县四大家族之首的齐村崔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成巨富,迄今已逾300年。崔氏先祖崔秉忠,原籍滕县两下店,以烹调手艺糊口。因遇歉年,两筐一担逃荒至峄县。先于峄城北山阴村租种几亩土地,农闲为人掌厨维持生活。生子崔震,震生二子,名守贵、守禄。守贵受雇于齐村尤家。尤家有地千顷兼营商业,所建大楼远近闻名。守贵为人诚朴,所办菜肴甚合主人口味。守贵后生一子,聪明伶俐,取名崔琏。崔琏长成后,仍在尤家帮办。时逢一山西人来枣庄开办煤窑,要物色一个可靠的人任总管。听说崔琏有才干,就聘请他去协力经营煤窑。崔琏忠诚勤奋,凡生产销售诸般事务都能安排妥当,煤窑营业日渐兴隆。后山西人回家探亲,将煤窑托付崔琏掌管。不料山西人一去杳如黄鹤,永无音讯,煤窑产业遂为崔琏所有。该窑煤层深而质优,兼经营得法,产量跃居各窑之首。《峄县志》载:“方乾(隆)嘉(庆)时矿业大兴,而且诸大族若崔氏、宋氏以炭故皆起家,与王侯埒富。”乾隆中期,崔家已经积财百万,富比王侯。崔琏暴富之后,于齐村西圩子最高处前岭上定居(所谓凤凰山),并在附近大量购置土地,由佃户按季纳粮租税,从此农矿兼营。清嘉庆六年(1802年),捐资兴建枣庄窑神庙碑,碑上镌有首建人崔琏之名。当时崔家已成为枣庄煤业巨擘。

将崔家财势推上顶峰的是咸丰、同治年间的崔锡级。其《墓志铭》载,他早年进学为秀才,但不愿“以腐儒终”。“殚精竭虑,一以勤货殖、扩生产为急务”。“公尤精矿务,遇矿地往复观之,则知矿苗深浅,验之百不失一,虽泰西矿师之神悟不是过矣”。探矿超过了山西行家!崔锡级分家时置地120顷,曾夸耀说:“我去山阴老林上坟,二十五里不踩别人的地边。”他重金礼聘当地名儒王圣仪教长子崔广沅攻读。崔广沅不负所望,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崔锡级宿愿已达,遂大兴土木,兴建翰林府。占地15亩,楼阁连云,十分壮丽。崔锡级购置洋枪洋炮,建立民团武装,称“保家局子”,作为宅院、煤窑、仓库的守卫。加固围墙,开东、南、西三门。齐村的行政、集市贸易等也由崔家掌握。

齐村崔氏翰林府大门一侧,仅存的一口老井 崔一良摄影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崔锡级病死,在广东任遂溪知县的崔广沅丁忧,回齐村居丧守制。他将翰林府西院改建花园,凿池植荷,起假山,修凉亭,设喷泉,养金鱼;遍寻奇花异卉移栽园中。花园北侧砌一高台,专为赏月观景,又建精舍3间作书房,工程前后历经15年方告竣工,取名“似园”。崔长住园中以诗、书、画自娱。他重视教育,支持子侄办新式学堂,鼓励崔族子弟前往济南、曲阜等地新式学校深造。

崔广沅次子崔蘧庵,1919年留日期间,联络留日爱国学生齐集东京,抗议日本军队占我青岛。罢学返国后,被山东省长熊秉琦任命为省公路局坐办(局长),去青岛接收日本管理的仓库、医院等设施。1928年被聘任为中兴公司外交顾问兼齐村小学名誉校长。1935年任复兴煤矿经理。1938年筹建抗日武装,任别动总队华北第五十支队副司令。抗战期间,为统一战线作了大量工作。

崔广沅长子长孙崔绍颖,继承了崔家大部分产业,拥有良田20余顷和3座酒店。其中“丽昌”号酒店于1920年代大量发行纸币(流通券),曾流通于鲁南、苏北各地。他还任齐村镇长多年,掌管当地的政治、经济大权。

崔广沅族侄崔毓柳,于抗日战争初期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共峄县二区区长。他能用手枪击中飞鸟,被称为神枪手,活跃于齐村及北部山区。朱道南称赞他有侠义心肠。他为邹坞暴动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他准确地探明了反动分子王效卿逃跑的时间、路线,及时告知朱道南组织拦截,用夺得的枪支建立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

辛亥革命以后,崔氏后人都接受了新式教育,部分青年远渡澳大利亚、台湾谋求发展。1930年代起,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崔族青年皆以文化知识投身于革命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做教育工作的70余人,参加解放军的上百人。

翰林府原来是三进院子,前为客厅,中为餐厅、书房,后为寝房,两侧又有厢房等,亭台楼榭,雕梁画栋,非常壮观。抗日战争时期,翰林府遭到战火洗劫,破坏严重,解放后,翰林府被改建成齐村人民公社办公地,目前仅存一口老井、一座大门楼和不到十间的老房子。齐村西圩子原来建有围子墙,东西南各有一座大门,1909年,崔广沅命三子崔毓枢整修西圩子东、西、南三门,并亲以隶书题名“观海、瞻云、见山”刻石嵌于门楣之上。可惜历经战争等各种变故,围子墙等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仅留下几处墙基和南门口的石桥还可以看到当年的一点影子。

翰林府大门楼由青砖垒就,上嵌石雕,地上青石铺地,四只石鼓形柱础分立四角,但因“文革”期间门楼曾被改建,其古朴的感觉大打折扣。仅存的几间青砖老房子飞檐翘脊,上嵌砖雕等物,从中可以想见当年翰林府之华丽。但这些老房子因为缺少必要的保护,目前大多建筑已毁,仅存部分建筑房顶已经坍塌,仅剩下残垣断壁,岌岌可危。

世居齐村的张建渠老人对崔家的历史颇有研究,得知我们此行的意图后,主动领着我们对翰林府的几处老房子进行了探访。他告诉我们,作为峄县四大家族之首的齐村崔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成巨富,迄今已逾300年,但将崔家的财势推上顶峰的是崔锡级。崔家虽然积财百万,富比王侯,但崔锡级一直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崔家人没有功名,就重金聘请名师教长子崔广沅(字芷湘)读书,以求光宗耀祖。崔广沅后来果然不负所望,1890年赴京殿试得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钦授翰林院庶吉士,名列词馆,被镌入国子监碑榜。崔锡级的夙愿达到后,就在今齐村西圩子最高处岭上大兴土木,建造了占地15亩的翰林府。

张建渠说,崔广沅在京为翰林期间,正赶上康梁变法维新,公车上书,崔与康梁关系不错,也力主变法。不料慈禧重新亲政,杀了谭嗣同等六君子,崔广沅惧祸,遂谋得广东遂溪县令一职上任。1901年,崔锡级去世,崔广沅报“丁忧”回齐村居丧守制,成为崔家的一族之长。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的崔广沅,在齐村乐得安居享福,他继续扩建翰林府,把西院改建成花园,凿池植荷,起假山,设喷泉,养金鱼,遍寻奇花异草移栽园中。他在园中修建了精舍三间作为书房,又在花园北侧砌一高台,专门用于赏月观景。扩建工程浩大,前后历时15年才竣工,崔广沅将其取名“似园”,并长住园中以诗、书、画自娱。除此以外,崔广沅还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1913年曾捐耕地97亩作公田,办义学一所,亲书“勇敢诚实勤勉”校训悬挂。并聘请当地名儒王圣仪执教义学,与王联袂赴峄阳书院讲学,旨在广育英才,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崔广沅晚年留居桑梓二十六载,于1927年去世,享年72岁,留有《宦游吟草》一卷、《似园诗草》六卷等传世。崔广沅的后人多才俊者,其五子崔蘧庵颇有民族气节,曾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日本因反对巴黎协议示威游行而被捕,日本侵华后他带兵抗日多年,后因拒不接受留日同学、侵枣日军司令黑田的劝降,家中被炸,抗战胜利后曾担任中兴公司顾问。

村民崔绍峰是崔广沅的近支后人,他说,听老辈人讲,翰林府原来是三进院子,前为客厅,中为餐厅、书房,后为寝房,两侧又有厢房等,亭台楼榭,雕梁画栋,非常壮观。抗日战争时期,翰林府遭到战火洗劫,破坏严重,解放后,翰林府被改建成齐村人民公社办公地,目前仅存一口老井、一座大门楼和不到十间的老房子。齐村西圩子原来建有围子墙,东西南各有一座大门,1909年,崔广沅命三子崔毓枢整修西圩子东、西、南三门,并亲以隶书题名“观海、瞻云、见山”刻石嵌于门楣之上。可惜历经战争等各种变故,围子墙等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仅留下几处墙基和南门口的石桥还可以看到当年的一点影子。

翰林府大门楼由青砖垒就,上嵌石雕,地上青石铺地,四只石鼓形柱础分立四角,但因“文革”期间门楼曾被改建,其古朴的感觉大打折扣。仅存的几间青砖老房子飞檐翘脊,上嵌砖雕等物,从中可以想见当年翰林府之华丽。但这些老房子因为缺少必要的保护,目前大都岌岌可危,部分房顶已经坍塌,仅剩下残墙断壁。【根据各种资料整理,谢谢原整理资料老师】

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

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

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

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

探寻枣庄市齐村崔家翰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