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阮姓班辈男孩起名(陈年旧事(六))

发表于:2023-05-09 09:07:2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二、冯村薛氏乡邻


陈年旧事(六)

薛氏现居住地冯村示意图(1979)


陈年旧事(六)

薛氏现居地冯村示意(2022)

薛氏第四代克字辈居住的院落在三方公路北边第一级台崖上(图中黄色线条为三方公路,蓝色为清峪河),背靠崖上李家(因笔者1979年离乡外出读书,对1979年之前的记忆最深,故以当时的居住位置叙述)。从东至西的院落依次是行五薛克忠及子女、行二薛克让及子女(其中老五和老七两个儿子住在最西头第二级台崖上)、行一薛克勤及子女、行四薛克俭及子女。行七薛克英居住在潘家坡上。行三薛克忍因女儿嫁到东原丰王而移居丰王。现部分薛氏后人已经居住在芋子地建的居民新村或沿三方公路居住。冯村薛氏的西边20米就是嵯峨公社驻地(现更名为嵯峨镇,已迁至杨杜村宏远公司附近),嵯峨公社原址已经建成村民新居。再往西100米是嵯峨中学(含初中部、高中部),跨过三洪公路就是嵯峨中学的操场(学校的操场现已经建起了村民新居),现高中部已经撤销合并至三原北城中学,初中部已经迁至距冯村3华里左右的樊家河村。再往西300米就是现冯村大队部,冯村合作医疗站也设在大队部里(冯村村委会也设在此处,李虎娃诊所设在村委会),再往西500米,是冯村小学(现冯村小学由原嵯峨中学改建,并建有幼儿园),冯村小学西邻是早期三原县联社设在冯村唯一的供销社(供销社在改革开放后已经撤销,现在已经被多个个体便利店代替),村民可以在供销社购买煤油、盐、酱、醋等日用所需,没有现金可以用鸡蛋换取,被农人戏称为“鸡屁股银行”。从供销社门前的三方公路爬大约500米的坡,就到了三原水源地冯村水库坝上,坝的北边是原三原嵯峨地段医院,现被一栋家属楼代替。冯村水库曾经是清峪河毛坊坝旧址,毛坊坝曾经是杨杜村以上至七里坡以下近50公顷土地灌溉的母亲坝干渠水利枢纽,现在被冯村水库和洪水支干渠代替,三原县的母亲河---清峪河不但灌溉清峪河沿岸的嵯峨镇、鲁桥镇、泾阳龙泉部分的土地,而且是三原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地。

薛家居住的地方属于原冯村九队。九队的地界包括清峪河以北的背后沟、苏家坡、雷家坡、潘家坡、朱家坡、十八亩埝、原上王家庄附近的原地,薛家崖畔下的部分芋子地、河滩地;清峪河以北的聊心水地、南坡的梯田、油坊沟、摩天岭薄地等。冯村九队除居住薛姓人家外,还居住着李姓、惠姓、庆姓、程姓人家,现部分村民现已经搬迁至芋子地原址建的居民新村里或者沿三方公路边新建的新居中。

薛家崖畔院落的最西边有一条直通东原的坡道,沿该坡就可以到崖上8队李家,这里居住着李姓、谢姓、张姓人家,现崖上李家部分村民现已经搬迁至芋子地原址建的居民新村里。

从薛家崖畔沿三方公路走200多米,就到了原嵯峨中学操场,过了该操场就是冯村四队的堡子。堡子里居住着李姓、刘姓、阮姓人家(堡子因1969年修建冯村水库水位提高,初建成时水库漏水,致使窑洞、城墙坍塌,随举村搬迁至南坡),后因冯村水库补强不再漏水,又有部分村民回迁至三方公路两侧。

原嵯峨中学西墙外有一条通往六队沟里的土路,这里居住着吴姓、邢姓、冯姓人家,六队沟里的部分村民现已经搬至三方公路旁、芋子地居民新村等地。在原供销社的西边有一条通往五队沟里的土路,这里居住着张姓、吴姓、史姓人家,部分村民现已经搬迁至芋子地原址建的居民新村里,有的搬迁至公社原址、冯村小学原址新建的院落中。

从清峪河毛坊坝(现冯村水库)跨过清峪河,就是原冯村一队到三队,这里居住着程姓、冯姓人家,因修建冯村水库,库区部分程姓人家搬迁移居至周边各村。

如今的冯村村民,享受着有史以来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自由、民主、安宁和幸福,不再因惧怕土匪或者官兵住在人工建成的堡子、自然形成的沟里或者远离马路的崖上,村民们打乱姓氏沿三方公路两旁而居。村里的土地和庄基地早已按户和人口确权到个人名下50年不变,国家早在2006年就免除了历朝历代都在收取的田赋公粮,村民可以在农忙时节种地,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村里有多家便利店、诊所,能够满足村民日常所需和医疗,自来水通到每户家里,不再需要在井里用辘轳绞水、用肩膀挑水。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村民购买了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村民女60岁男65岁政府每月发给养老补贴,解决了村民因年老力衰没有收入的难题!老人们都说:“共产党好!人老几辈有哪个政府给老人发钱呀?!儿女可怜的才挣呀,那能按时按点给父母钱呀!”

三 人文

冯村自古民风淳朴、相扶相帮、心向正义,不排外。无论哪里的人逃荒逃难来到冯村,村民都予以接纳,并相帮相扶,共度难关。正是因为这种淳朴的民风和高尚的品格,冯村村民才能团结携手,共同度过了同治年间的回乱、光绪年间的“丁戍奇荒”、民国18年年馑、抗日战争时期的“虎列拉”、暴雨洪水等战争和自然灾害。在解放战争的1947--1949年,如今横穿冯村的三方公路是通往解放区的交通要道,沿三方公路西上七里坡,就到了淳化方里地界,再往北走过了爷台山就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马栏,冯村儿女曾不畏艰难困苦、甘冒风险,沿着这条交通线为中国共产党柏嵯游击队收集、递送情报,护送北上延安的进步青年和干部,配合柏嵯游击队攻打反动的嵯峨乡公所,迫使嵯峨乡公所搬至杨杜村,使冯村这片土地变成了“白皮红心”之地,白天貌是国民党的天下,晚上就是共产党柏嵯游击队的天下!2011年1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新兴镇党委政府 ”、“嵯峨乡党委政府 ”共同编写的三原文史资料《心字区古今》,记录了从大革命的1926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冯村薛氏从克字辈到周字辈祖孙三代人为革命和全国解放作出的贡献!本家史将在第6章 二节单列专题介绍。

解放后,冯村曾是嵯峨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嵯峨公社、嵯峨中学(初中部和嵯峨、洪水、张家坳、新兴四社高中部)、三原县嵯峨地段医院、冯村小学、冯村大队曾设在这里,如今仍然是冯村村委会所在地。冯村薛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加入1954、1956年的初级社、高级社,1958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快步迈入人民公社,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为家乡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决策,冯村薛氏儿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以农业为根,兼顾养殖业、务工、经商、物流等多种行业,逐步过上了幸福生活,薛氏子孙也享受到党的恩泽和政策的福利,在为家乡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薛随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