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孟和朱起名(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发表于:2023-05-08 18:13:3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一语出,世间咏女子的词顿时绝矣。这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名句。词中的女人是他最心爱的妃子“花蕊夫人”。这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以审美而非意淫的方式写女人身体的作品一—这是一种转向,从心灵到身体的转向,从道德理想到爱欲之美的转向,从虚伪无聊到毫无挂碍的转向。然而,历史的荒谬之处是,越是美的东西,命运偏偏要让它有所残缺。《诗经》三百篇,是孔子删剩下的劫后余存;《红楼梦》是痛失后三十回的缺口玉璧。这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就是一块美玉残片,几乎无从镶嵌修补,孟昶的原词只剩下了这两句。它失而复得的故事是一个令人扼腕又惊讶的传奇。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孟昶画像

公元965年,成都,春天。这个春天和成都所有的春天一样,温暖、湿润、芳香。但是,这个春天是成都历史上最伤感的春天之一。因为蜀国皇帝孟昶在这个春天成了亡国之君。成都城外,岷江码头,200多只大船在喧闹中等待着押送孟和蜀国后妃去朝见末朝皇帝赵匡胤。令蜀国人难堪的是,这200多只大船是宋兵拆除蜀国皇宫,用所得木料做成的。47岁的孟昶如今已不是皇帝,但他心爱的惠妃“花蕊夫人”依然陪伴在侧。如果是往年,孟昶早已经在准备和心爱的花蕊夫人到他的“水晶宫”避暑去了。他天生怕热,最难熬的就是夏天。但是,这个春天之后的夏天也许再也不需要惧怕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可能不会活到新夏天的来临了。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花蕊夫人画像

孟昶是一个好皇帝还是一个昏君?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费多大力气,自从赵家宋朝夺得了天下,孟昶就被钉在了“荒淫”“昏聘”的历史耻辱柱上——这是赵匡胤出兵征服孟昶的蜀国所必需的理由。在征服蜀国后,赵匡胤还让人加紧搜寻孟昶“荒淫”的罪证,而最有名的证据竟然是孟昶的小便器——那是一个镶着七种宝玉的史上最牛尿壶。赵匡胤表面大怒,但心中大喜,他当众摔碎了那个尿壶,来显示自己的英明俭朴。他还对着大臣说了一句名言:“尿壶都用这么好的东西,那吃饭的碗又该做成什么样子呢?”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赵匡胤画像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人敢回答。其实,孟昶可以反问一句:“既然吃饭的碗更加华丽,为什么不找一个碗来做罪证呢?”赵匡胤当然没有给失败者孟说这些俏皮话的机会,政治胜利者的最终胜利是话语权的胜利—一最大的话语权是历史书写权,胜利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定义历史。但是,后人还是在被篡改过的史书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只有这些蛛丝马迹中的孟昶才是真实的孟:清朝人吴任臣说: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孟昶与花蕊夫人

史言后主朝宋时,自二江至眉州,万民拥道,协哭痛绝者凡数百人,后主亦掩面而泣。藉非慈惠素著,亦何以深入人心如此哉?迹其先平行事,劝衣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要未必如王衍荒淫之甚也。独是用匪其人,坐致沦丧,所由与前蜀之灭亡有异矣。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花蕊夫人

译文:史书上说后主去朝拜大宋朝时,从两江到了眉州,有上万的百姓拥挤在道路旁送他,伤心恸哭到昏倒的有几百人,后主见了也掩面而泣。如果不是平常就对老百姓非常好,后主怎么会这么深入人心呢?考察后主先前的作为,爱惜衣民,宽以用刑,兴建文教,很勤勉治理国家,让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他可不是王衍那样荒淫无度的人。他唯一的错误是用错了人,导致最终的失败,其灭亡的根源和前蜀的灭亡有很大的区别。让吴任臣最惊讶的是,孟如果是昏君,蜀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因为他的被俘而伤心欲绝呢?好了,孟昶是好皇帝还是昏君,只有那前来送他的上万个老百姓有发言权。人要怎样,才能得到上万个人的眼泪?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电视剧中的孟昶

知道孟昶是个好皇帝的当然还有赵匡胤本人。孟昶越受百姓拥戴,就越需要早点除掉。结果是孟和众妃嫔到东京汴梁七天后就被杀了,在被杀之前,他接受了大末朝给他的“秦国公”的爵位。对于一个曾经的皇帝,这个爵位自然是最大的嘲弄。接下来的事情是:所有的人都被教导,赶紧遗忘关于孟昶的一切。遗忘和对抗遗忘是人的一对永恒的矛盾,孟真的被慢慢忘记,像纸上写的一个名字,被扔在水里,字迹慢慢酒掉,模糊,直到终于看不清了。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电视剧里的赵匡胤

但是,孟昶不知道,他的一个小粉丝一—一位俗姓朱的小尼姑正在用一生的力量对抗对他的遗忘。这个小尼姑曾经跟着她的师父进过孟昶的后宫,她听到了孟写给花蕊夫人的《洞仙歌》一阙,心下喜欢,默默记在了心里。蜀国亡了,小尼姑没有离开,她在蜀国的故地默默成长、变老,忘了很多事,唯独没有忘记《洞仙歌》。小尼姑老了,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她跟很多人提起过这首《洞仙歌》,但没有人真的当一回事。这些人中包括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姓苏,蜀国故地眉州人。小男孩天生聪明,一下子把这阙词记住了。不过,他毕竟还是太小,没把这件事真的放在心里。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苏轼画像

这个姓苏的小孩叫苏轼,他长大后,人们都知道他叫“苏东坡”。当年上万百姓夹道哭送孟昶的地方正是苏轼的家乡。有一天,人到中年的苏东坡游历蜀国皇宫旧地,心生感慨,蓦然想起了孟昶的《洞仙歌》。可是,时过境迁,他只记得头两句,后面的句子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再去查访那位老尼姑,自然已是物是人非了。苏东坡懊悔之余,决心以自己的才力,补全这首《洞仙歌》: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苏轼雕像

孟、苏轼: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献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一点明月窥人的绝妙续写,苏轼续孟昶的洞仙歌

苏轼像

是历史的巧安排,让两代大诗人隔空对话了一回吗?又有多少好诗佳句,就在纷争、遗忘中彻底消失了?时间无情,《洞仙歌》有幸,蜀国有灵,让苏轼完成了这个机缘。如果孟昶有知,他一定会激赏苏轼的那句“一点明月窥人”,这是一阙写女人身体的词,如果庸人续之,必然会出现一个满脸淫笑的男人形象,那就大煞风景了。苏轼让明月代替人来欣赏美人的身躯,含蓄不发,尽得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