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起名董景(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

发表于:2023-05-08 18:02:0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


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

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

河北青县

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

青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村名也趣味横生,每个村名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渊源,欢迎大家点评或补充!您还知道哪些村名的历史?欢迎私信享妹儿哦!补充完毕后我们将会发布完整版。

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

大 鹁 鸽 留

大鹁鸽留 据查,明崇祯年间,因此地是个大高台,一群鹁鸽鸟落下被收留喂养,因此取名大鹁鸽留。

丰 台 堡

丰台堡 据查,明永乐年间。赵姓来此立村,村西有一土台子。据《县志》记载:每逢大年三十午夜,老人们登台观看天色,看来年是否丰收。遂得名丰台堡。

王 福 庄

王福庄 据查,明永乐元年(1403),王福、王祥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来此占产立村,因兄弟不和,王祥搬到今黄骅县居住,以人名取名为王福庄。

打 虎 庄

打虎庄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周、张、李、沈四姓由山西洪洞县来此立村。当时,野草丛生,渺无人烟。曾发现一只病虎,村民围而击之。打虎庄从此得名。

乌 牛 庄

乌牛庄 据查,清朝末年,付、李氏立村。以相传“老君爷路过此地时,拴过一头黑牛”取名乌牛村。

岳 家 圈

岳家圈 据查,清顺治年间,满人岳贵林来此跑马圈地,取名岳家圈。

神 山 庙

神山庙 据查,明崇祯十五年(1642)立村,村北落在南运河的弯道畔,泥沙本应淤积于此,但却潜流而走,村民认为是神沙,遂修神沙庙一座。便取名神沙庙,后演变为神山庙。

摆 渡 口

摆渡口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滹沱河从村中通过,经鲍家嘴流入南运河。村民张三在此摆渡,取名摆渡口。

李 二 姐 庄

李二姐庄 据查,明永乐元年(1403)沈、杨、顾氏先后由山西洪洞县和大兴口迁此立村。清朝乾隆年间,本村是新海县齐家务李氏财主家的佃户村。李氏之女二姐出嫁时,将该村陪送给她,取名李二姐庄。

觉 道 庄

觉道庄 据查,明崇祯三年(1630),有两户李姓迁此,在一条道路的两边立村,道东称东李,道西称西李,总称交道庄。后取“交”的谐音“觉”,定名为觉道庄。

黄 老 人

黄老人 据查,明朝一位黄姓老人携全家从天津宝坻来此立村,后张、褚二姓相继迁来,黄姓老人死后,为纪念黄姓老人建村时之功,故取名黄老人。

下 马 厂

下马厂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张、倪、佟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并在村周围筑土城,取名堡子。清康熙年间,村南又建一村也称堡子,为区别二村,以上、下分称。该村在后,得名堡子下。清同治十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淮军盛字马步二十三营由山东济宁来此驻扎。因村北临养马场,故取名下马厂。

上 马 厂

上马厂 据查,清康熙七年(1668),邢姓由献县邢家屯迁此立村,取名堡子。清同治十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淮军盛字马步二十三营由山东济宁来此驻扎。因村南临养马场,故取名上马厂。

代 官 屯

代官屯 明永乐十年(1412)建,原名“代管屯”。最初是代为刘世印屯管理西部土地的场所。当时与刘世印同来文官马云逸,二品官。朝廷规定,凡二品武官可占三鞭地(三次鞭打快马所跑长度),文官可占三箭地(三次射箭长度),马云逸不会射箭,托刘世印代射,马家的地就临近刘家占地之西侧。不久,马云逸迁出,土地招佃出租。清雍正年间马家将土地易卖给河间知府鄢明东。该场所逐渐形成村落,遂改名“代官屯”。

刘 世 印 屯

刘世印屯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大明都指挥使(正二品)刘世印奉旨来此军屯。刘世印原籍江苏仪征县,随明成祖统兵北上立都北平。因战功卓著封“镇南将军”,守卫京畿南大门,驻扎瀛海(静海),奉旨就地建村。明成祖钦定人名为村名刘世印屯(原隶属静海),因修建两座砖塔,曾更名双塔刘屯,解放后仍称刘世印屯。

陈 缺 屯

陈缺屯 据查,明永乐年间,立村时发现“红禅寺”栋梁之上刻有“陈缺屯”三字,遂取名陈缺屯。又传,宋末元初,此地有陈氏兄弟,武艺高超,又爱抱打不平,深受乡民崇敬。后被人陷害,为纪念陈氏兄弟,建“红禅寺”。

曾 官 屯

曾官屯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车骑将军曾思茂随其二弟常胜将军曾思胜来此安家落户,立村取名曾思茂屯。清顺治初年,便惯称为曾官屯。

大、小 盘 古

大、小盘古 相传大禹治水,开凿徒骇河,发现盘古墓,遂建盘古殿修盘古墓。留100人守殿,后形成村落,称大盘古;留100人守墓,后形成村落,称小盘古。

东、西 王 营

东、西王营 据查,明建文二年(1400),王氏立村。燕王扫北时在此屯兵修建十二连营,该村北是连营中东部的一个营,取名东王营。刘氏在连营西面立村,取名西王营。东、西王营 据查,明建文二年(1400),王氏立村。燕王扫北时在此屯兵修建十二连营,该村北是连营中东部的一个营,取名东王营。刘氏在连营西面立村,取名西王营。

前、后 阁 上 营

前、后阁上营 据查,宋末,刘氏立村,村址建在三关阁(意为争风水之土楼)以南。遂得名前阁上;建在三关阁以北者名后阁上。明初,这里屯兵以后,分别改为前阁上营、后阁上营。

曹 辛 庄

曹辛庄 据查,清乾隆十九年(1754),曹姓由交河县泊镇迁来立村,取名曹家庄。后因属张二庄管辖,改称张二庄。因回汉民生活不便,于清朝咸丰年间迁出北一里处定居立村,因北有牛家坟,西六里有个马庄子,人们意讳牛马吃草(曹),对曹姓不利,为求人丁兴旺,故取名为曹辛庄,意为曹(草)加上辛(信石)。

塔 寺 庄

塔寺庄 据查,元朝魏、姚、王、韩四姓立村,该村东有一座塔,村西有座卧佛寺,因是四姓立村,故取名姚王韩四塔寺庄。后简称为塔寺庄。

东、西 艾 辛 庄

东、西艾辛庄 相传,宋朝名将杨六郎大战王怀女的故事发生在此地。王氏把六郎打下马来逼其成婚问:“爱奴不爱奴?”后人们立村时,便取名“爱奴庄”后演变为艾辛庄。又因是两个自然村,该村位东,故称东艾辛庄。村位西者,称西艾辛庄。

东、西 白 庙

东、西白庙 据查,明朝末年,由蔡姓立村。相传,该地有一百座庙,立村时取名百庙。因河西也有一村叫百庙,以方位相区别,该村位于河东。故称东百庙,后演变为东白庙。位于河西的村称西百庙,后演变为西白庙。

前、后 牛 圈 头

前、后牛圈头 据查,明永乐元年(1403),周氏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至青县城里。后又迁此占产立村。相传,宋朝名将杨六郎曾在此摆牤牛阵,打败敌军后,圈过牛群,立村时以此取名牛圈头,又因牛圈头分立两村,该村位前,故取名前牛圈头。村位后者,取名后牛圈头。

曹 寺

曹寺 据查,明初,张、王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附近有一寺庙,系曹姓资助一僧人所建,立村时故取名曹家寺,后惯称曹寺。

大 孝 子 墓

大孝子墓 据查,明朝初期,宣、于二氏立村。村中一子守灵三年,甚孝。死后,为表彰其孝,取名孝子墓,村逐扩大。更名为大孝子墓。

小 孝 子 墓

小孝子墓 据查,清顺治年间,戴氏第十氏祖戴一心,在此设学堂执教,卒后弟子为其设祭守灵,效仿大孝子墓。取名学孝子墓。惯称小孝子墓。

纪 辛 庄

纪辛庄 据查,清顺治元年(1644),秦氏立村。村址在辛集以南。故称南辛庄。后为齐家务袁氏佃户村。清乾隆五年(1740),袁氏嫁女时,将该村作为嫁礼,陪送给沧县崔尔庄纪晓岚家。更名为纪辛庄。

线 庄

线庄 据查,明朝末年,张氏立村。相传,该村为仙人所划,取名仙人村。俗称“线庄”。另一传说:明朝有一太监在皇宫被人诬告“贪财受贿,仿盖宫殿”。进钦差调查,老母仍然依靠纺线度日。以志纪念,取名线庄。

戴 庄 子

戴庄子 据《青县志》载:明朝洪武年间,戴亮任御前侍卫彭城卫管屯指挥,死后葬于此地。其后裔在墓西搭棚守灵,随而立村。取名戴家庄。

升 官 屯

升官屯 据查,清道光年间,王氏由李振基屯迁此立村,因距李振基一里之地,故称一里屯。民国十年(1921)军阀部队曾驻过此地,由师长曹瑛更名为升官村。

东、西 王 镇 店

东、西王镇店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王镇达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来立村。取名王镇达村。清初,因处交通要道,开店的多,取名王镇店。王镇店分两个自然村,位东者称东王镇店,位西者称西王镇店。

东 空 城

东空城 据载:宋代曾在此修筑一座军粮城,竣工后多年不用,称为空城。明永乐二年(1404),曹氏由山西奉诏来此占产立村。村落位于空城以东,取名东空城。

李 又 屯

李又屯 据查,明永乐年间,李氏振基从山西洪洞县来此占产立村,取名李振基屯。1949年,该村和东边又辛庄并为一村,各取以第一字,遂称李又屯。

李 豹 庄

李豹庄 据查,明永乐元年(1403),李虎、李豹两兄弟由山西奉诏迁此立村。李虎改迁别处。故取名李豹庄。

周 官 屯

周官屯 据查,明洪武三年(1370),周姓从河南开封府兰阳县迁居此地,以姓氏取名为周屯。周姓第八代改称为周国藩屯。明末,周氏家族一人被封为明威将军、为光宗耀祖,将村名改为周官屯。

十 王 堂

十王堂 据查,明永乐年间,一次发大水后,王姓发现此地有一无头石像,并为此修庙一座,(实际不像庙),立村时,取名为石王庙。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将“庙”改为“堂”,得名石王堂,后来沿革成十王堂。

木 门 店

木门店 据查,汉高帝五年(前202)置参户县。汉武帝元朔三年(126),因封河间献王刘德之子刘免为参户候,改参户县为参户侯国,“木门,固城中古有大树而得名。”宋元符三年(1100),丞相张商英“请开木门口,泄徒骇河东流”。明永乐年间,始称木门店至今。

白 塔 坞

白塔坞 据查,明朝崇祯末年,尹、胡二氏立村。村南有庙一座。庙中有一白塔,四周是土围子。以此取名白塔坞。

前、后 仔 仪

前、后仔仪 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此处蒿草遍地,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来此立村,取名大蒿草。明末有一支军队来此驻扎,等候圣上旨意。皇上曾连发两道圣旨。从此该村改名为“旨意”,后“旨意”二字俗改为“仔仪”,该村分前后,居前者得名前仔仪,居后者得名后仔仪。

前、后 董 景

前、后董景 明永乐年间,董、景二姓立村称董景。后来张、胡二姓相继迁来,发展兴旺,又称张胡董景。清朝乾隆年间,两个董景前后各居,前者称前董景,后者称后董景。

崇 仙

崇仙 据《青县志》载:明永乐二年(1404),村东有一镇海寺。增修后更名为永乐寺。据永乐寺碑文记载,该村称“崇仙集”。立村称崇仙。

张 二 庄

张二庄 据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兴济张氏选为太子妃。当年,弘治皇帝孝宗即位,册立为孝宗孝廉皇后。相传,当年张氏入选进京时,路过此地扎过耳眼。立村时,依此传说取名扎耳庄,后称张儿庄,又改称张二庄。

本文来源:青县地方志,百度搜索,青县发布,乐享青县整理排版


青县各村村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一村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