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美食城起名大全_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发表于:2023-11-23 10:52:49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国初年,在东安门大街路南建起一栋山东风味的饭馆叫“春元楼饭庄”,据说原址是1912年1月16日在东安门大街炸袁世凯大总统的三顺茶馆。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春元楼饭庄”是一家经营山东鲁菜的饭馆,名声比不上京城“八大楼”那么响亮,但饭菜价格实惠,还是很受逛东安市场的市民欢迎。

据1940年12月出版的《宇宙风乙刊》第34期报道云:东安市场饭馆不少,高档次的有森隆、五芳斋,低档次的有春元楼、俊山馆等,中等偏上的有润明楼和东来顺。到润明楼,吃豆沙馅包、红烧肉条,很美。最常进的是东来顺,它生意做得活,比如20个羊肉饺子8分钱,加一碗小米粥1分钱,共9分钱。羊馅饼或牛肉饼,1角多钱,很好吃。再提高些,三四好友登楼喝几两,下酒之菜酥鱼、酱肉腱子各一盘,价钱都是1角6分;料上等,工细致,味道绝美。还有几分钱一碗的酸辣汤(内有鸡血条和豆腐条)和不要钱的高汤,上好的是鸡鸭汤撒豆苗,可惜后来绝种了。秋天涮羊肉上市,东来顺楼上挤满了学生,1圆钱可开一桌,饱餐“涮锅子”。又鲜又嫩的羊肉,物美价廉,人人倾心向往。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解放后,“春元楼饭庄”在东安门大街东端的位置往西数应该是第五个门脸房。第一家是转角楼懋隆珠宝店;第二家门脸房的绸布店;第三家是个小酒馆;第四家是一家门脸更小的黑白铁修理门市部。旁边是朝南的一条长约5米的小胡同,只有一个门牌号东安门大街22号,是菜厂胡同3号东来顺老板丁德山老哥三豪宅的后座房,解放后卖给几家人家居住。胡同口西侧是“春元楼饭庄”,斜对面是“馄饨侯”,六十年代分为二个饭馆,一个叫山东饭馆,一个卖山西刀削面。

“春元楼饭店”被称为“楼”,所言不虚,因为春元楼的店面本就是个二层楼。店面横里大约有三间门脸宽窄,店门开在最东端。店里门窗的油漆是米黄色的,很雅气,迎门的木楼梯却被漆成暗红。在一层楼梯下的空间里,放了个卖凉菜的玻璃柜台,余下的面积仍能摆开十来张餐桌。因为厨房在一楼,挤占了餐厅的面积,而二楼只作餐厅,所以二楼餐厅面积似乎还要大些,天花板上还装了吊扇,木地板也是暗红色的。三列餐桌由东向西摆放,最西头儿放了两张大圆桌。

虽然当时春元楼的名气远比不上“八大楼”,可菜品制作的规格却不低。像爆三样、滑熘里脊、酱爆鸡丁等一般鲁菜都炒得有模有样,色香味俱佳,是食客们常点的菜品。而上些档次的传统鲁菜,如糟熘鱼片、鸡里蹦、油爆肚仁等,便愈做得精致。尤其是油爆肚仁:看色相,肚仁原料上打花刀,遇热展开,形似朵朵白菊,浸在奶白色的芡汁里;品火候,爆透了的肚仁,吃到嘴里却是脆生生的,一点儿都不老;尝滋味,高汤着芡,浓稠适度,鲜香异常,食来,即便在咀嚼中,也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叫绝。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春元楼饭庄”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企业,隶属于东城区饮食服务公司。“文革”爆发的1966年8月,春元楼改名山东饭馆。“文革”后有恢复了“春元楼饭庄”的招牌。1990年东城区饮食公司与港方合资,在“春元楼饭庄”和“山西刀削面馆”旧址盖起5层大楼,还往挖地三米,有二层地下室,当库房和操作间,在王府井大街北口建起“香港美食城”。

北京香港美食城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餐饮企业,于1990年3月建成开业,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旅游定点餐厅”和北京市商委评定的“特级餐厅”,有“京城粤菜第一家”之称。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香港美食城王府井店”位于东安门大街18号,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分地下二层、地上五层。主体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之特色,茶色的玻璃幕墙与中国古典建筑的垂花门、飞檐、楼顶亭阁浑然一体,配之以金黄色的琉璃瓦挑檐显得庄重气派、古朴典雅,建筑设计曾获得了北京市建筑设计奖,被誉为“王府井大街的一颗明珠”。香港美食城以经营新派粤菜为主,和纯正地道的港式佳肴。香港美食城经营面积约3200平方米,可供800位客人同时就餐。

笔者曾到香港多次,知道有一道“挪威三文鱼捞生”在香港很有名,家喻户晓。它是用新鲜的三文鱼片为主,以红、绿的青椒丝、胡萝卜丝和其他各色菜丝为辅,用芥末和调料拌过,味道清鲜爽口的一道凉菜,因为所有的材料都是生的,所以起名“捞生”。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都要吃这道菜,用筷子去捞,还要大喊着“捞啊捞”,意思是来年发财、丰衣足食的意思,大概取“捞生”里“捞生活、捞生计”的意思。在“香港美食城王府井店”有这道菜,但对北方人的口味来说,实在一般般。

香港人张万洪,1986年第一个将香港餐饮服务模式带到北京地安门明珠海鲜酒家。当年人们说去餐馆用餐不给服务员骂已算不错了,张万洪服务特点是点烟倒酒,微笑服务,这三点足够令顾客高兴,加上六七个广州及香港厨师做出正宗香港口味,跟当地餐馆两个概念,亦是第一家收人民币的外资酒家,当年到外资酒店中餐部用餐是收外汇券的,若付人民币需加付50%甚至拒绝的。所以“明珠海鲜酒家”深受北京“大款”们的欢迎。因此生意兴隆,名震京城。

工作了四年后的1990年,张万洪被撬角到刚刚成立的王府井香港美食城筹建及经营管理,位置在王府井经营面积比明珠酒店大四倍,张万洪名气大,又有一帮香港厨师及楼面经理管理,立刻成为北京最富盛名的香港海鲜菜肴的“头把交椅”,成为90年代四家餐饮名店“三刀一斧”之一(明珠酒店、香港美食城、东方明珠、山釜餐厅)。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当年北京的有钱人,黑白两道谁不认识张万洪,在香港及北京餐饮业不认识张万洪者都是小角色,在过去20年,张万洪造就培养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厨师长及餐饮总经理,可算“桃李满北京”,作为90年代香港餐饮明星,他去哪就火红到哪儿。

那时候的地安门大街“明珠海鲜酒楼”就开始发“会员优惠卡”了,北京大款们以拥有“会员优惠卡”为荣,而且多以此卡送人。家住菜厂胡同大杂院出生的京城首富李晓华,发家的第一个买卖就是获得北京市民政企业章光101在日本的代理权,10块人民币进货,在日本卖15美元。我的一个朋友请我到“明珠海鲜酒楼”用餐,刷的就是李晓华的卡,内存消费金额5万元。

1994年张万洪离开工作了四年的“美食城”,自己出资与人合股在北京东三环创建“亚洲之星新马印餐厅”,是第一个将香港“蕉叶”模式带到北京,聘了三个印度人做“抛饼”一个新加坡人做亚洲菜,很快就风靡北京,“抛饼”一直流行十多年。1996年再出资跑到上海聘了一批上海厨师,成立了“大上海餐厅”,当时北京能上上海菜的没几家,从此上海菜走红北京约十年。

九十年代搞餐饮的都借用**美食城、**之星来做招牌,电视台、报纸常出现张万洪三个字,张万洪可以算叱咤风云北京餐饮界十多年,成为香港餐饮行业会长,被誉为“年薪百万总经理”。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2000年张万洪因担保一名广州人李老板银行贷款200万,但此人跑路了,银行令亚洲之星代还债而使张万洪离职,从此开始打工生涯。2007年以年薪百万去小关的太上宫当总经理。2011年尚在职唐人街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的张万洪,已62岁,身体尚硬朗,工作中,永不言退。

根据网上发布的信息,2012年“香港美食城”要整体转让,看来现在北京城到处的港式餐馆饭店,它在王府井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转自新浪博客:ruiren491112)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从“春元楼饭庄”到“香港美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