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北京起名斋_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发表于:2023-11-20 15:25:1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导读:

书房有牌匾“静心斋”。

静,来自启功1987年的行书“静心”。心,来自星云大师2016年的行书“心有方园”。斋,来自尉天池的行书“墨宝斋”。

引首章印文:岁岁平安。签名章阴文:蓝色月亮河,阳文:虞山十八景。


正文:

走过“三昧书屋”,上二楼就是我的书房了,我家书房开放式,没有设计走廊过道,其面积全部被相邻其他空间融合。今天要介绍的主角,就是书房正中间长度1.6米的“静心斋”匾额,出楼梯或者电梯就能一眼看见。

我国古代的房屋称谓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堂、斋、楼、阁、轩等等。斋,古代的书房称斋室,书斋、东斋、斋屋(读书、休息、思过、斋戒的房舍);相关的学舍,称斋房(学舍、书房)。但凡有“斋”字命名的屋舍房间,几乎都有清心雅静、读书学习、思过向上之意。

我有本电子书,中华书局的《中国室名大辞典》,“静心斋”在1086页,全盘抄录如下:

室主未详。疑即元吴师道。静心,使心灵宁静,不心动。《庄子▪达生》:“臣将为鐻(本人注:音同锯,古代一种木质的乐器),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吴师道《静心斋箴》:“人之一心,至妙以神。乘气而动,易失其真,乃放以逸,乃昧以昏。虽有视听,而弗见闻。彼气发机,若马骤奔。制之尼之,则惟天君。圣贤有训,曰‘操则存’。繄欤之子,出佐长民。万变纠纷,方寸经纶。揭名‘静心’,思义以循,兹静非寂,致力惟勤。能静其心,理得气驯。太极之分,阴阳互根,厥义自殊,请毋汩陈。”(见《礼部集》卷一一)

《庄子▪达生》里有《梓庆削木》的寓言故事,说得很有玩味。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鲁侯见到便问他,说:“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梓庆回答道:“我是个做工的人,哪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虽说这样,其实我还是有一个本事,在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家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若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庄子在这里首次提到了“斋以静心”,就是“心斋”。孔夫子也很重视并强调这个“斋”,我写过一篇《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齐”就是“斋”的通假字。《大辞典》作者考证到最早使用“静心斋”这个斋号的人估计是元代的吴师道,因为吴在《静心斋箴》里写到:如果放逸人的精气神,就如同奔马一样,人会昏聩,所以必须有所控制。孔圣人说:把握住就存在。因此外境万事中的瞬息变化中,需要保持住自己的方寸灵台。这个静和寂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够把心静下来,道理明了,烦恼也就驯服了。这里有太极阴阳的大道理,有深意,就不啰嗦了。

庄子通过寓言想说明的道理和我的本意相通:先静心,后做事,可臻道。我希望自己在新环境里静下来心,远尘俗,忘形骸,外界扰乱不起作用,世间荣衰宠辱不在心上,然后凭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此时此地若能提醒我,鼓励我,引导我,到达这样一个高妙的境界,那是最好的。这就是我的书房取名“静心斋”的由来。我在后续完善资料中还有发现:在北京北海公园内,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堪称北方之最,也有“静心斋”,不过是清朝时期“镜清斋”改名而成。同名无妨,随喜赞叹。


文章太长,改用图片发布,下面请看,谢谢。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

②我家的匾额——“静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