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起名

锅贴起名(汉中有条“裤裆巷”)

发表于:2023-10-09 11:45:09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原标题:夜穿裤裆巷——《东塔夜话》之五十二~手机摄影撰文:纪明

昨夜里,应该是在滨江路喝完了酒,独自一人步行回家。是不是摇摇晃晃,已然不太清楚,但绝没到满嘴“神马都是浮云”的豪爽,更没到“墙走我不走”的境地。向北穿过了一条很长的小巷,这巷子应该是正对着拜将坛南大门的那条。出此巷应该往东拐才是回家的路,是不是腿脚不听使唤?反正踉跄穿过风景路,竟转到了西边。感觉大方向绝对沒错,便继续穿巷北行,径直迈进了另一条通向北边的小巷。(下图:裤裆巷的北端通往将坛路)

汉中有条“裤裆巷”

夜有点儿黑、天有些冷,前边穿出一辆摩托,猛地一声喇叭,让我的酒初醒。定晴一看,咋就走进了这条汉中绝大多数老百姓可能并不知其“雅号”、弯曲而又分叉的小巷——裤裆巷?“裤裆巷”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儿粗俗:人穿其巷岂不是有穿裆而过之嫌?裤裆巷之名在汉中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远远超出我的年龄应该毫无问题,她的存在最晚也当在民国之前,因为民国时期有新文化运动开路,有新生活运动普及,断不会再命名这种听起来有伤大雅的巷名;建国之后当然就更不可能。这样推测,裤裆巷的存续起码也有一两百年的光景吧?

汉中有条“裤裆巷”

用不着过多地分析,所以起名叫“裤裆巷”,一定与这条小巷的形状与结构有关。这小巷很不规则,“裤腰段”当是从将坛路向南延伸,及至“臀部段”当与另一条东西向小巷对接,形成“裤裆部位”,这条东西向小巷在裤裆部位各自向两边延伸一段后,同时“双管齐下”折而向南,形成裤裆巷的“两条裤腿”,从而在汉中城之南完美无缺地构成这独一无二裤裆形结构。几十年来,这条巷子也曾经走过数次,因从未见着过巷牌,直到前两年才知道这便是汉水之滨、惊世骇俗的“裤裆巷”。为了验证对裤裆巷结构的分析判断,我又专门从将坛路折返,再次穿越了一回“裤裆”。在沉沉的夜色里、在过早地熟睡了的裤裆巷气息中,以朦胧之眼扫射那喷满各色小广告的白色墙体,逐一瞅寻各家的门户,希望能在哪家的门牌或几个出入口,发现那久违的“裤裆巷”三字路标和门牌号码。然而,我一无所获,裤裆巷的任何一个角落也找不出丝毫可以彰显其名称的任何有用信息来。

汉中有条“裤裆巷”

站在“裤裆巷”的核心部位我在想:这名字如今不但城市管理者不削,就连居住于此的人们似乎也完全不待见了。不知现代的年青人将怎样看待这个“丑陋”的街名?其实,裤裆巷的街名也并非汉中人独创,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尤以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南京、苏州的裤裆巷在全国名气最大。苏州的一位当代作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还被拍成了同名电视连续剧;南京的裤裆巷在封建时代居住着一批悬壶济世的人家,成了金陵名巷。无论何处,裤裆巷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名副其实的结构特征:形似裤裆,曲径通幽。在如今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中,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今往后再也不可能产生结档怪异的“裤裆巷”了。一个过去被视为“网红”的名字,一个曾经以为吉祥的称谓,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

汉中有条“裤裆巷”

从古到今,起名字都是很讲究的一件大事。在建国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上至帝王,下到贫民,给孩子起学名不说,单说起小名我们就听说过“李二狗”、“张二驴”、“猪娃”、“狗求”诸如此类名字,在如今七十岁以的老人中还有这样的叫法,完全不像今天的家长给子女起名字,是越来越文艺、越来越宝贵。是已前的人文化程不高吗?我看主要不是这个因素。给孩子起丑名,源自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文化。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一种时代潮流,给自已的孩子起一个卑贱难听的名字为得是好养活,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汉朝该是一个伟大的王朝吧,汉武帝该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吧,他的名字叫“刘彘”。彘者,猪也,多难听,但人家痴心不改。这样例子浩无烟海。到了清代起丑名又玩出了历史新高度,大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名翻译成汉语就是“野猪皮”、多尔衮是“野獾”,慈禧太后小名唤“翠妞儿”。裤裆巷皆住贫民百姓,给巷子起个贱名,怕也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吧?

汉中有条“裤裆巷”

很多民俗文化含有迷信的成份,起名同样受此影响。那时医疗条件差,婴儿成活率极低,人们为了辟邪、躲鬼神,取丑名以为可以骗过妖魔,让他们因厌恶而放弃勾魂,使小孩子可以平安躲过关煞。是啊,凡事只要鬼不插手,一切皆得安然。另一方面作用在于,名字丑陋容易引起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先天卑贱感,从而激励丑名之人踏踏实实地工作奋斗来改变命运。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智慧吗?

何人、何年何月起下了这难得裤裆巷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或许是当年从汉中走出去到过南京、到过苏州,见过大世面的人再回到汉中的一种借用,又或许是曾经居住于此的、酒喝高了的文化人,借酒发挥的一种比喻。但,不管怎样,“裤裆巷”的名字就一个字:“高!”四个字:“实在是高!” 凉风吹,酒也散,趁着清醒赶紧说几句正经话:今天,我们已经不必再按照消失的民俗文化传统来命名街道,更不能让各类名称土得掉渣,以逆历史潮流而动,但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文化仍然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责任,我们有能力让起名文化秀出新天地!今天,丰富多彩的微信名文化,不也照样独步天下,个性十足吗?今天,谁敢给自已的娃娃坚持起个“王二狗”,不是神经病,便一定不是自已的亲娃,他老婆也会怼他:“你脑壳叫驴踢了!”

汉中有条“裤裆巷”

夜色下的裤裆巷显得有些破旧、零乱,她是不是已被纳入旧城改造的范围、她的东边就是3A景区拜将坛,她是否也已入“西汉三遗址”的开发规划之中?我不得而知。如果真能纳入,这便是裤裆巷最好的归宿。但我并不希望看见对裤裆巷全都折迁,保留裤裆巷并加以提升,让裤裆巷不再仅存活在历史的记忆,让她成为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巷进而加入周边景区的配套建设,未必是一件坏事。独特的街巷名称夲身就是一种无法轻易复制的文化资源,今人还能玩得出如此有个性的大名吗?想想我家附近有个“椰岛广场”,广场以北还有条差不多两公里长、双向六车道的大街——供电大道。如此两个严重缺乏文化内含的地名、街名,让我深为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感到耻辱。“椰岛”是热带风光,与汉中八杆子打不着,“供电”是因为这大道以西有汉中供电局,是不是花钱命名,不清楚,但供电局不缺钱是铁板钉钉。与供电大道相交的梁州路、益州路也属新建,均是以汉中古地位命名,这是符合文化名城之格局的,而这“椰岛”与“供电”之名算什么呢、处于怎样的考量?真想让命名者们站出来说道说道。与“椰岛”、“供电”这些名称相比,谁还敢说“裤裆巷”的名字是丑陋的?原谅我虽喝多了也不敢骂人!

汉中有条“裤裆巷”

这裤裆巷如今也并非一无是处,汉中有一种著名小吃——锅边油花,味道最好、生意最火的一家每天清晨就在巷内叫卖,假如有兴致品尝,请必务上午10点以前抵达,去晚了就只能闻一闻裤裆巷中的穿裆风了。裤裆巷的人其实也可以自豪地说:不是所有的锅贴都叫锅边油花,也不是所有小巷敢叫裤裆巷!这便是最接地气的名称,这便是裤裆巷的味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裤裆巷的寒夜 …………

汉中有条“裤裆巷”

汉中有条“裤裆巷”

汉中有条“裤裆巷”


来源:汉中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