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韩起名大全(大文豪一人就创造出331个成语)
一提起不怕死,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都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将士,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位文起八代之衰的百代文宗。杠天杠地杠空气骂皇帝怼鳄鱼闯贼窝完全无惧生死,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钢铁直男韩愈。

说起韩愈,后代清一色都是五星好评。宋朝的死忠粉苏东坡是这么评价他的,这大哥写文章贼震惊了数百年,萎靡衰败的文风。弘扬了儒家的思想,拯救了底下浑浑噩噩的糊涂蛋。作为臣子,他敢和皇帝硬杠,他的勇气足可以三军夺帅,连叛军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挺牛的?要知道,能做的这一点,在当时,可是极不容易的。
韩愈的时代比较悲催,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整个天下乌烟瘴气,藩镇割据,朋党内斗,宦官作乱,皇上也是个昏君。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这位震古烁今的大文豪开启了跌宕起伏的一生。韩愈的出身比较悲苦,两岁爹娘都去世了,大哥也没活多久,是嫂子把他拉扯大的,所以他从小就明白好好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学习特别刻苦,长大后参加科考,考了三次也没考中。倒不是他的文章不行,而是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缺德,考生的名字批卷人是能看见的,像他这么一个没有背景的人又如何能够成功上位呢?但韩语不放弃,决定硬刚到底又考了一次。这大哥也是个直人,见第四次考试的考题跟第三次的其实差不多,直接就把第三次的文章措辞变了变就交了上去,结果第四次还终于碰见个识货的主考官叫陆贽。
是唐朝中期为数不多的贤臣,一眼就相中了韩愈的文章,把它给录取了。可见,即使在不公平的大环境下,人生还是要坚持一点,杠一杠还是有可能出现转机的。然而,被录取了不代表能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韩愈又考了三次,结果还是跟早期一样,没考中。原因也很简单,没送礼呗。郁闷的他连给丞相发私信求关注,然而对方也是置之不理,搞得他也是无语了,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9岁就参加科举,到了而立之年,工作没着落,房子也没买,老婆孩子大眼瞪小眼地等着他,韩愈被逼无奈,干脆下基层,去割据藩镇节度使那里混口饭吃。做了幕僚小吏这一段经历可谓最压抑的,自己所谓的才华根本不值钱,没人看中,且藩镇内斗激烈,弄不好小命也会有丢。
不过在这期间,韩愈倒是认识了几个大佬,加了微信,积累了点人脉,朋友多了路好走。终于,在别人的引荐下,他获得了重回长安的机会,混进了体制内还成了大学老师,而这个时候他已经33岁了。虽然说仕途不顺利,但老韩的情路还是蛮顺的,就再反复参加吏部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靠哭还哭来了一个老婆。当时他路过洛阳,去拜会当地有名的一个老干部卢贻,结果当时卢大人因为为民请愿得罪了上司被免官,活活给气死了。耿直的韩愈一想到老头子是为民请愿死的直接扑到人家灵堂前放声大哭,搞得人家卢家人一脸懵,人家根本不认识他,他本人也从来没见过卢大人,一切都是性情使然。问清楚情况后,卢家人大为感动,卢老夫人就把小孙女卢小姐许配给了他,怎么样,大家是不是学会了点什么啊?
碰到四门学博士后,韩愈发现这里的风气很坏,官二代的学生们根本看不起教书的,反正科举啊,靠的是打点关系,学那些东西破玩意儿干嘛?他忧愤之下,就写下了著名的《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尝到有大V提携的好处,韩愈似乎开了窍,开始频繁的给大V们发私信,果然又起到了效果。这一回他直接进了纪委,官升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干啥的呢,就是给皇帝打小报告的。当时京师还在闹旱灾,一些贪官向皇帝隐瞒实情,还让下面的官员继续收税,老百姓们被逼到没办法,都开始卖儿卖女了。正直的韩愈给老板唐德宗写了一份详细的PPT,尽数贪官污吏们的丑态,把旱灾的事情告诉了唐德宗。本来他以为能够得到唐德宗的赏识,却万万没想到,唐德宗最讨厌听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直接让他滚。
于是,韩语就被贬到了广东的阳山县。这一到了阳山,韩愈直接懵了,环境极度恶劣不说,老百姓说话还听不懂,只能画地为字地沟通。但韩语没有气馁,积极的教化百姓发展当地经济,受到了当地人一致的好评。老百姓们也没什么好表示的,用最淳朴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带“韩”字来表示感谢。一时间,张韩、李韩、王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这期间,韩愈不断反省自己一生得失。写了《五箴》,研究箴香定律,提出了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时候他在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名气,成了比较大的流量主,众多学子粉丝们纷纷跑到阳山来贡献GDP,陪他一起看星星晒月亮,从诗词歌赋一直聊到的人生哲学。
就在韩愈在阳山县大搞学术排队的时候,朝廷里传来的好消息,那个昏庸的唐德宗挂了,他儿子唐宪宗上位和他爹比起来,唐宪宗还算比较贤明的,一度也弄出了“元和中兴”的业绩。韩愈的机会来了,朝廷里有很多他的老相识,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等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他也得以重回长安,过了几年后爬到了中书舍人的位置,相当于是皇帝的小秘。这段时间他的官运还是比较不错的,后来因为跟着裴度去平息节度使叛乱,出谋划策立了功,还被封为了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副部长。
原本唐宪宗比较英明,也很喜欢韩愈,他的仕途应该更加的一帆风顺,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韩愈开启了自己一生无悔的,硬杠作死之路啊。唐朝重佛,无论是贞观李世民,还是自称“米勒转世”的武则天,多把佛教地位看得很重,唐宪宗也不例外,他想迎佛骨,祈求国泰民安,而这个时候韩愈直接跳出来表示反对。

当时僧人们不纳税,占据了大量土地,而且还不生儿育女,无论对人口增长还是对经济发展都大大的有害。耿直的韩愈几乎以rapper形式细数佛家的罪恶。以前佛教没有来,国泰民安,天下爱,三皇五帝活得久普遍100岁开外。自从佛教一过来,昏君乱世停不下来,皇帝普遍都早死,长命百岁不存在。
其实他说的没错,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土,但汉明帝才做了18年皇帝,之后的宋齐梁陈北魏为都很信佛但都短命,只有梁武帝在位了48年,但最后还是被侯景给逼的饿死在台城。唐宪宗也不是个糊涂蛋,明白韩愈说的对,但一听他咒自己早死,当下就火了,非要弄死他不可,幸亏裴度等人求情才保住一命,唐宪宗气得咬牙切齿,再次让他滚,把他贬到了广东潮州。这一回,韩愈真是伤透了心了《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一诗中深刻的体现出了在绝望的悲伤之情,已经让侄子准备去漳江收他的尸骨了,为啥韩愈会这么绝望,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被贬,而且当时的潮州就相当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他在《潮州刺史谢上表》一文提到这里有台风,有鳄鱼,有海啸,还有毒物瘴气,以及吓人的妖魔鬼怪(实际上就是鲎),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被贬到潮州的韩愈正一肚子火呢,听闻潮州恶溪,有鳄鱼为害,把附近老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气的他直接跑到恶溪边写了篇《祭鳄鱼文》痛骂鳄鱼,

也不知道是因为他的赤诚感动上天,还是鳄鱼兄听他叨叨叨叨真心烦,直接往西迁移了六十里,离开了他的治辖去祸害其他地方的人了,要说韩愈的嘴巴也确实厉害,乌鸦嘴buff的加持下,唐宪宗真的没活多久,42岁就挂了,他的儿子穆宗继位把韩语召回了长安。这回韩愈真正的迎来了政治生涯的春天,一路混到了京兆尹兼兵部侍郎,相当于首都市长兼国防部副部长,生活不在苟且悲催后,韩愈又干了一件令满朝文武震惊的事儿,慷慨赴死,孤身一人前往叛军劝降。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真了解了那个历史后,大家就不会这么想了。当时作乱的叛军首领镇州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魔王。

手段极其卑劣,杀死了自己的上司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还把人家一家300多口杀光,下面有对他有意见的,他又杀了属下及其家属2000多人,此人杀人从来都是斩草除根型的,喜欢连窝端,他还杀了冀州刺史,占据了冀州,又派兵围困深州。这王廷凑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唐穆宗镇集结了10万大军讨伐王廷凑,结果还被王廷凑打败了。一时间贼寇的气焰嚣张到了极点啊,打不过没办法,窝窝囊囊的唐穆宗只好妥协,想通过答应王廷凑一开始条件封他为郑州节度使,变剿灭为招俘,在这个时候的王廷凑已经成了气候,根本不稀罕唐穆宗的加封了,他为人凶残,围困深州数月,里面的将领扛不住开城投降,王廷凑责怪他们投降得晚,又杀了大小将领及军吏180多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韩愈挺身而出,只身前往贼窝招抚贼寇的。

大家可想而知,这多危险。一听说韩愈要去,满朝文武都觉得他死定了,唐穆宗也非常矛盾,既需要这么一个人去招抚,又舍不得韩愈。在韩愈出发后不久,他又下旨让韩愈回来,快别去玩命了。然而韩愈回答却是止,君之仁,死,臣之义,皇上让我回去是对我的爱,但慷慨赴死,却是我作为臣子的责任,韩语不惧生死,只身来到镇州。王廷凑迎接他礼仪是刀出鞘,箭上弦,密密麻麻的士兵,全副武装地罗列庭前两侧,还有一名士兵当下就要动手,但这些都没吓到韩愈,他表现出了极高的情商和机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降的话句句话都切中要害,连王廷凑做这个杀人魔王也为他说动了,也感觉自己闹下去也没啥意思,就表示愿意形式上归顺朝廷,并且放走了韩愈。事后,王廷凑虽然依旧拥兵自重,对朝廷阳奉阴违,但没有再攻城略地,大唐形式上还是统一的,没有再出现像安史之乱那样另起炉灶分疆裂国的情况,可以说这一回韩愈圆满的完成任务,功不可没。也博得了“勇夺三军之帅”的美名。他从镇州回来后,又兼上了御史大夫的官职,相当于纪检委书记,因为他的不要命,和敢说话,谁也敢惹。当时的人都很怕他,就连宫中的神策军见到了韩语都要绕道走避而远之。
回顾韩愈的一生,敢于直言的他虽然官场之路起起伏伏,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耿直和刚正,以及不怕死的勇气和决心,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才让他在文学创作上一扫数百年的骈文积弊,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彻底扭转了文学界浮华无物华而不实的文风。从东汉开始,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的文学作品都以浮华辞藻的骈文为主,以无病呻吟为套路,完全没啥实质内容,纯粹就是哼哼唧唧。堆砌词语凑押韵,像韩语这种钢铁直男怎么能忍受得了呢?他重逻辑喜欢简单直接,不扯没用的。强调言之必有物,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韩愈都是实实在在的在陈述一个道理,或者说一件事,而在文学表达形式上,成语又是最直接的,所以韩愈一生一共创造了331个成语,比第二名的韩信和第三名的苏轼加起来总和还要多,简直就是现代中学生们考试的噩梦。

比如我们常见的落井下石、杂乱无章、摇尾乞怜、俯首帖耳、虚张声势这些成语都是韩语创造的。其实在韩愈之前,张说、独孤及、元结、陈子昂等人都尝试过改变当时的文风,写了一些淳朴通常散文,但以他们的个人魅力都没有形成风气。也不用说他们,就连“建安风骨”那种写实潮流也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来。直到出现了韩愈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以其力挽狂澜的文学魅力和钢铁直男的硬怼精神,直接扭转了局面。自韩愈之后文学界那种哼哼唧唧空洞无物的伪娘文风渐渐地开始收敛,成了人们唾弃的对象。
说到韩愈胆子大不怕死,其实,他也怕,但要分什么事儿。有一次他好奇的去爬华山,爬着爬着恐高下不来了,当场还给吓哭了,直接在山上把遗书写好了,最后还是华阴县的县令想办法把它给弄了下来。这和他冒死触怒皇帝,深入贼窝赴死时的作为,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也反映出了韩愈儒家思想的生死观。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捍卫者和身体力行者。死并不可怕,但要看怎么死,从山上掉下来摔死,那是轻如鸿毛。他当然害怕,但为了百姓的请愿深入龙潭虎穴,那是为了大义而死,他则是万死不辞。
死在一件没意义上的事情上,韩愈还是很恐惧的。而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么巧,韩愈之死还真跟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有关。所谓风流才子,一般才情特别高的人欲望也旺盛。韩愈喜欢女人去了潮州以后,醉心研究壮阳药,但当时的壮阳药都和硫磺有关,毒性比较大,韩愈想了好主意,他先让公鸡也吃壮阳药,然后自己在吃鸡肉变相的提取药性。当时的他并不懂什么叫做生物富集,以为这么一耍小聪明就没事了,结果最后还是毒发害得自己一身病,早早的57岁就去世了。
- 上一篇:起名 潘家(莒县村名的来历|夏庄镇篇)
- 下一篇:西安市起名(建筑物咋起名更西安)
- · 毓 起名字(传家:易家的儿女们,娶名字非常讲究,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恰到好处)
- · 张韩起名大全(大文豪一人就创造出331个成语)
- · 公司 成语起名(哪些字用作公司起名寓意好)
- · 适合双胞胎起名的成语(合适双胞胎宝宝的好名字(好听有意义))
- · 六画的字有哪些起名字用(美图猜成语:头顶云天的巨人,灵魂画手画的老虎,有趣的成语专辑)
- · 起名的成语(非常适合双胞胎宝宝取名的成语组合,让名字大气又有内涵)
- · 薛字起名(起名集丨出自小众成语的惊艳宝宝名)
- · 成语公司起名(给公司企业起名的绝招(二))
- · 可以用于起名字的成语(25个小众却惊艳的成语,取名字也用得到)
- · 月字起名好不好(12个适合给宝宝取名的成语用字,让名字瞬间提升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