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猴宝宝起名

杜姓猴宝宝起名(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发表于:2023-08-25 01:55:3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景阳川位于洛宁县洛河南岸,熊耳山阴,左连马营涧,右邻裤裆峪。 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故被称为洛宁四大名川(金门川、景阳川、锦阳川、刀环川)之一。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按行政区划,景阳川所在地原名西山底乡,后在前几年撤乡建镇时又还原成景阳镇。该镇现辖1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1万口人,总面积79、9公里。

(一)

早在公元5000-3000年前,河洛先民就在此生活。在景阳川口的孟村、南洞、方村等地都发现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2019年3月,在南洞村又发现了13座从周代到宋代的古墓群。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据《晋书》记载,后秦弘治十八年(416年),东晋太尉刘裕(后为南朝宋武帝)率领龙骧将军王镇恶和大将毛德祖挥师北伐,曾克许昌,陷洛阳,剑指长安。因王镇恶为陆路先锋,曾筑城驻军于景阳川口,以故后人称该城为龙骧城。近期在南洞发现的古墓群为该城的大体方位提供了佐证。

景阳川古称广由涧。据《水经注》记载:

洛水又东,侯谷水(今侯峪)出南山,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径龙骧城北,龙骧将军王镇恶,从刘公西入长安,陆行所由,故城得其名。

洛水又东,广由涧水注之,水出南山由溪,北流径龙骧城东,而北流入于洛。

这些说明景阳川里的涧河水古称"由溪",而龙骧城恰在侯峪口东、由溪(景阳川)之西,也就是今景阳川西的孙洞、南洞一带。

至于广由涧从什么时候改称景阳川?在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是唐宋以后的事了,因为《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人,那时还叫"广由涧"。据说景阳川名字的由来,是在孟村峪口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景阳寺,后于元明之际毁于战火,由此可知景阳川由寺而得名。

在景阳川西侧有一道丘陵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而来,史称"云梦岭",在云梦岭头有"云梦古寨"。古寨内有一个深邃奥妙的古洞叫"云梦洞",相传鬼谷子曾在此修炼,后北渡黄河,择栖另一云梦山,故有"幽居鬼谷传韬略,教出高徒天下雄"之誉。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在云梦岭和云梦古寨下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云梦村,今按谐音改称"孟村",因其在峪口,以故景阳川也叫孟村峪。

(二)

自古以来,景阳川就是从洛宁到栾川的交通要道。两县隔着连绵起伏的熊耳山脉,在该要道的两县交界处有一座高峰叫"南顶",海拔高度为1760米。在南顶下有一垭口被称作"南天门",下有一块宝地,呈罗圈椅状,据说这是玄武祖师当年修行之地。因其在此留下有脚印,故又称此山为"脚迹山。"在两汉时期,这里建有道教观舍54处,时称"全神址"。现由信徒在此自建有玉皇殿、祖师殿、龙官殿、老君殿,无极老母殿、王母殿、观音阁等十余处。同时在玉皇殿前墙上镶有一块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的重修碑。更为可贵的是在王母殿内的供桌上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磬,上有铭文为"天顺元年三月廿一日造",说明这些庙宇至少在元明时期还建造过。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提起景阳川,都知道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八步两孔桥,一里二宫院,南有龙泉寺,北有上水庵,头枕洛河脚蹬山,红娘子倒坐景阳川"。这里说的两孔桥和二宫院,就指的是在今上宫和下宫之间因跨越相距不远的山河涧水而搭建的两座小桥。据当地老年人讲,所谓的"上宫"和"下宫"也绝非什么王家宫殿,而是两个尊崇天地神明和祖师的道教宫院。

龙泉寺在景阳镇(西山底)通往寺沟的台地上。原分上下二寺,寺内供有关老爷铁铸塑像,共有僧房百余间。可惜这些均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毁,现有建筑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建。寺内仅存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立的一块《三清殿重修碑记》。据说该寺和寻峪龙泉寺同为南阳邓州祖师马德超所建。无独有偶,在这两个龙泉寺旁都有一棵千年银杏树,现今只有这两棵银杏见证着两个龙泉寺以及三清洞当年的兴盛和辉煌。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上水庵,亦称圣水庵,圣水寺。该寺坐落在洪岭村河东半坡上,为明弘治五年(1492年)所建。据传当年上水庵有房屋数十间,土地三百余亩,香火十分旺盛。可惜这些均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被毁,现有建筑均为近年重建。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寺院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阳川之所以古朴、厚重,就在于该川内有很多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的寺庙。这些寺庙除龙泉寺和上水庵外,还有北村的天王寺、白衣菩萨庙;孙洞的宝严寺、泰山庙;张凹的关帝庙、亢洼的白衣神庙、张沟的祖师庙以及各村几乎都有的菩萨庙、奶奶庙、土地庙、火神庙等。有几个庙至今仍保存完好,香火依然旺盛。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张凹关帝庙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洪岭菩萨庙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汤沟老君庙

"头枕洛河脚蹬山,红娘子倒坐景阳川",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大体有三个版本:一是来自于洪岭村一个叫红娘子的村姑的爱情故事;一是来自于王莽撵刘秀时,村姑红娘子舍身救刘秀的动人事迹;还有一个说的是李闯王的手下女将红娘子最后的葬身之地。这些传说的主要依据就是在洪岭村的西坡(现在汤沟村东)有一座古墓,它的坐向和一般坟墓的坐向恰恰相反。一般都是头枕山,脚蹬水,而它偏偏是头枕洛河脚蹬山,这就成了倒坐之势。"洪岭"原名"红岭"即源于此。

不仅跟随李闯王的红娘子埋葬于此,据说李闯王早年的坐骑——乌龙驹也葬在张凹西边的卧虎岭上,同时把马鞍子埋在卧虎岭对面的飞虎岭上。为此,后人把卧虎岭改名"闯王岭",把埋葬乌龙驹的地方称作"葬马坟",把飞马岭改作"鞍子岭"。

(三)

景阳镇政府所在地仍然为西山底村。西山底,顾名思义就是在西山之底,它是相对于东边赵村镇的东山底而言的。非常离奇的是,在村南有五个小山头从不同的方向朝向该村。据传这五个小山头原为五只老鼠,看到村里五谷丰登,粮仓满盈,竟偷偷前来盗粮。后来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了一只猫仙前来看守,之后再没有发生过五鼠盗粮之事。西山底的老百姓也就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后来人们把这个猫仙坐守之丘称作"猫娃儿疙瘩"。听说前几年在猫娃儿疙瘩上还能看到有铁链子之类的东西,这是人们生怕猫娃儿跑了镇不住老鼠才设法把它拴住的。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四)

景阳川的居民大多属于明清移民。至于明代以前的居民均已名存实亡。如西山底村在明代以前曾有钱、卢、汤、郝四姓居住,后来逐渐绝迹。在明末清初,该村有徐、周、朱、田、张、冯诸姓相继迁来,故有"徐占山,周占川、司朱占了一河滩"之说。在西山底,现在还有朱家街、张家街、徐家胡同、司家胡同等。朱家街的朱家老宅、张家街的骠骑将军(福建副总兵张梅)祠至今尚存。据说朱家原本很穷,已打算去山南要饭,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中途折返,回来后在旧宅内挖出了许多金银元宝,这才买地盖房,置业发家。听一个朱家老人说,当年朱掌柜在建房置业时,人称"不动手"。这天有个匠人在房架上看他从下边路过,故意把瓦刀丢在他脚下,看他拾不拾,谁知他走在跟前嘿嘿一笑,说:"你们干了大半天了,也下来歇歇吧"说罢把瓦刀踢在一旁扬长而去,这才真叫钱大气粗。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山底骠骑将军(张梅)祠

从景阳川内的村名也可看出该村迁徙和发展的历史。据笔者调查,在景阳镇的19个行政村中,以地理取名的有西山底、洪岭、中方、北村、孟村(云梦村)、南洞、孙洞、良泉沟、阳峪等;以姓氏取名的有郭庄、杨岭、亢洼、张凹、彭洼、张沟、汤沟、司阳等。其中孟村以"云梦岭"、"云梦寨"和"云梦洞"而得名,更重要的是鬼谷子当年修炼的地方,应该算是老资格了。还有一个村名叫"中方"也很有意思。在锦阳川里有个村子叫"方里",这些都应该与宋朝王安石的"方田法"有关。按"方田法"规定: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而景阳川从上到下大体有三方地,该村恰处中间一方,是为"中方"。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中方村大门

中方村名虽然古老,但这里的居民也是明清移民。该村住户有大李、小李、高氏、杨氏等。大李祖籍陇西,于明初迁来;高氏亦属山西洪洞移民,后从陈吴小原迁来。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中方大李祠堂

景阳镇的北村,原名"毕村"。该村居民以杨姓为主。据考该村杨氏和涧口洪崖杨氏属于同宗。其始祖杨礼系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拜安徽凤阳府知府,后因性情戅直,得罪权贵,被贬为永宁县丞,迪功郎(从八品)。礼有七子,次子移居北村。据此,北村杨氏应为景阳川迁来最早的住户(按北村杨氏家谱记载为明朝移民,可按家庙里供奉的牌位为宋朝移民,待考)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其实,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的居住地不叫"村",而叫户、里、邑、坞等。后来有叫"邨"的,直到宋代祥符年间才以形声创造了"村"字(见《广韵》),由此可见"村"的由来应在宋朝以后。而据专家考证,在中原凡称"村"的大多属于明清移民。在景阳川内,应该说各村有各村的来历,也各有各的故事。但至少要明白一点,凡是各村村名和姓氏不一致的,村名应该比较早,移民相对比较晚;凡是村名和姓氏相符的,村名形成比较晚,一般都是明末清初的二次移民。譬如郭庄现在没有姓郭的,张凹和张沟也没有姓张的(即使有也是后来迁来的)。据说在明初洪洞移民时,这两个村首批迁来的是郭姓和张姓,后来到明末大洗牌时,这些人家已不复存在,后来大多都是在清朝康乾盛世时从周围大村相继迁来的。如郭庄的张姓和良泉沟的杜姓从赵村镇樊村迁来,郭庄的雷姓和阳峪的雷姓从陈吴坡头迁来,杨姓从赵村镇大许迁来;张凹的王姓从宜阳柳泉镇河东村迁来;周姓从赵村镇孙村迁来;西山底的张姓从赵村镇张营迁来等。由此可见,景阳川内的老百姓由于受明末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到清初已所剩无几。

在景阳川比较集中的大姓有杨、王、李、张、郭等,而比较有地域特色的姓氏为亢洼的亢氏、彭洼的彭氏、杨岭的杨氏、司阳的司氏、汤沟的汤氏、罗凹的罗氏、南洞的顾氏等,如认真考察就会发现这些村大多都不在川内,而且多属明末清初甚至是清末民初移民。亢洼原名"五星(里)庄",亢氏于明初在陕西韩城复经河南灵宝辗转而来;彭洼彭氏于清朝初年从宜阳迁来;杨岭杨氏于明朝嘉靖年间从山西吉州迁到河南陕州会兴镇作盐货生意,再迁于洛宁长水镇,后因宅院被洛水冲毁才搬到亢洼之南岭,后取名"杨岭";汤沟村原名"长安寨",后因汤氏迁此才改名"汤沟"。司阳原为潘姓居住,村名"潘窑",后因司姓迁来逐渐取代了潘家,村名也随之改为"司阳"。洛宁罗氏的居住地有"南罗凹"和"北罗凹"之分,北罗凹在东宋镇官庄塬西,南罗凹在景阳镇良泉沟南。在孙洞村还有个罗家寨,据说这一支的罗家迁此时间较早。

(五)

和其它地方一样,在景阳川内也有许多古寨、围寨和炮楼。最著名的老寨有西山底东边的摩天寨、孟村西边的云梦寨、中方西南的虎头寨、张沟西边的槃谷寨等。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摩天寨

至于清朝同治年以后所建的围寨,各村基本都有。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西山底在民国元年(1922年)开始用20年时间建成的景阳镇围寨。寨内有朱、张、田、徐四大胡同、四个寨门、九个炮楼。

张沟村原来住在景阳川西边的穷山沟里,自古有"张沟村,两道沟,唱不起大戏耍籀(zhou,举起)猴,打不起台子凑崖头,挂不起灯笼挂箩头"的民谣。清道光三年(1823年),张沟村民在该村乡耆杨葆伦带领下建起一座古寨,现存部分寨墙遗址及20多级石台阶,并有砖刻一方,记载了当年建寨的经过。

在清末民初各村建围寨时,寨上一般都有一到四座炮楼。除此之外,有些大户人家在自家院里也建有炮楼,只可惜后来大部分被毁。前两年在洪岭和司阳村还仅存两座,现司阳村炮楼已经倒塌。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六)

因景阳川是洛栾两县的主要交通通道,加之景阳镇距山口最近,故自明清以来,景阳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边贸重镇,也是洛宁境内洛河南岸的一个最大的集市。那时栾川还不是一个县,且周围都是大山,交通十分不便。于是,每年从栾川过来的山货、生漆、牛皮、中药材等源源不断地通过山底集市运往洛阳、陕州、陕西、山西等地。在大清康乾年间,洛宁的集市主要有王范、长水、上戈、河底、山底等,这些集市各有特色,山底集主要经营山货。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西山底缙绅徐诱、李淳、张恭等发动数十家商号扩建改造集市,时称"顺集",把街道由原来的东西走向改为南北走向,并向县里请示确定为"三八集"。现存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山底顺集碑记》可以为证。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七)

景阳镇山川俊秀,地杰人灵,特别在清末民初以来有很多名垂史册的历史人物。如西山底村的张运铣曾于民国元年出任洛宁县临时县议会会长兼公款局局长;张鹏举(字升初)为民国时期的"三初"之一,也是当时洛宁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革命年代,西山底也是革命老区之一。杨岭村的徐元卿早年参加革命,曾任洛宁县委代书记、代县长、偃师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中方村的何剑南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人士,他不仅精于设计,而且擅长书法,是我县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洪岭的郭振乾也在早年参加革命,历任湖北省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等职,是我县建国以后职级最高的领导干部。良泉沟的杜兴中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晋鲁豫卫生部第二医院代院长、西康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副院长等职;亢洼村的段国杰为国民党投诚将领,投诚后曾任解放军某部副师长,解放后任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航运局局长等职;该村赵山章曾任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参谋长、师长、党委书记等职;阳峪村雷俊卿曾任解放军 150 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供销社主任;宋连卿为洛宁籍在郑州河南商会会长、河南省世纪汇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景阳镇还有一批如杨柝、亢海山、赵龙岗等老一辈优秀教师,为该乡乃至我县培养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在解放战争时期,西山底曾有一度作为洛南县政府所在地,县政府就设在朱家大院。在这里曾发生过数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流血事件,1947年12月19日,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西山底事件"。国民党残余突然包围洛南县政府,独立营副政委廖聪秀、三分区一营女干部李文英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这次战斗中被捕并遭杀害,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景阳川是古老的川,光荣的川,富庶的川......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新月入云梦,景阳正中方。地杰人灵就是最大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愿今天的景阳镇天更蓝,水更绿,一切更美好!

河南洛宁周流宗——云梦山前龙骧城 南天门下景阳川

作者简介:周流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河南省洛宁县赵村镇人。1980年毕业于洛阳师院中文系。历任洛宁县计生委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坡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现为河南省书协会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洛宁史话》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