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男孩起名

男孩邱氏起名(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发表于:2024-04-16 21:34:1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位于广东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被称为乱世中的“诺亚方舟”的“清朝古堡”光二大屋。这座“古堡”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大宅。大宅结构独特,装饰精美,屋内的灰雕、木雕、壁画等美轮美奂,就连正座天井地砖的设计也别出心裁。

光二大屋简介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五年(1811年),历时十年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大屋创建者邱员清,字泽徽,号润芳,因其头顶光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人们便称他为“光二”,称该屋为“光二大屋”,又称“清朝古堡”、“光仪大屋”。光二大屋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0亩,全部用青砖石灰浆砌成,冬暖夏凉。屋顶最高处约20米,四周是一圈高大的围墙,围墙厚约1米,高约8米,最高处达13米。大屋共有大小房间136间,内有水井一口,还有仓库、磨房、舂米房、密室、晒场等。

大屋为青灰色堡垒,内部结构五进五入,共有房136间,人丁最旺的时候,这里曾经居住过700多人。除了家丁,全部都是邱氏子孙。这里有晒场、厅堂、仓库和起居房屋,关起门来几个月,大约里面的人也可以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小小的王国。大屋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考虑了防火、防盗、防洪功能,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集此三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

建筑功能

光二大屋立在南江畔的滩涂之上,每年南江水涨总免不了要被淹一回,大屋里的人要生存,避免背井离乡的命运,必须要防洪;除此之外,乱世常有山匪来吃大户,大屋要考虑防盗;整个建筑是砖木结构,万一敌人火攻怎么办,因此还需要考虑防火。基于这三点,邱氏家族在建这个“堡垒”的时候,在墙、门、内部排水系统上做足了文章。因此,光二大屋的墙、门、和内部排水系统上充分体现了民间的生存智慧,保证了它在两百年间稳稳伫立。被专家称为会呼吸的墙,九竖五横的木制防盗门,门上的水槽等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光二大屋坐东北向西南,用罗盘测量是“坐艮向坤兼丑未”。整体建筑呈四方形,前低后高,内部结构共分五进,每进有天井相隔,各座和两侧前后厅房有巷道相通,最后一进顶屋为值班房,为全屋最高点,可监视大屋周围动静,前座朝西南正中为前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偏门。

这座清朝古堡的最大特色,是遵循堪舆学原则进行选址和确定建筑坐向,在布局上模仿宫殿建筑,大屋中央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前门和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分布着其他房间,结构紧凑,主次分明。

在防御功能方面,该大屋的建造者吸收客家围屋的建造经验,并加以创新。光二大屋的门可插三层木板,木板之间可灌泥夯实,木板、水、泥土共同作用抵挡洪水压力绰绰有余。此外,对付盗贼还有九竖五横的木制防盗门。假如盗贼用火烧门,木门也可安然无恙,因为可以通过门顶上的圆洞灌水灭火。

如果出现连日阴雨内涝,在大屋多个楼梯处,设有木制抽水车装置,可将屋里的积水及时抽到外面。在出现外洪内涝时,人们便从一楼搬到二楼居住,二楼房与房相通,并设置了许多铁环,拴上备用的小船,这些小船成了大屋内人们互相联络的交通工具。据介绍,离光二大屋仅80多米的南江河在上世纪60年代洪水暴发时,西坝石桥头村的村民都到大屋避灾。

除了大门有防盗功能外,在大屋围墙顶上,有环绕四周的通道,有瞭望台,在围墙上还有16个枪眼。听村里的老人讲,1938年底一支日军小分队逃窜到西坝石桥头村,看见光二大屋机关重重,高深莫测,都不敢进攻这座清朝古堡,只好溜之大吉。而日军经过的其他邻居的住宅,已被打劫得一干二净。

光二大屋设计绝无仅有

在建筑风格上,光二大屋保留了岭南古建筑的特色,远远望去,大屋屋顶的凤尾、镬耳照壁墙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光二大屋的风水格局,有人称其为“鳄鱼上海”,邱氏后人称其为“鳌鱼上海”,意思是说大屋有如南江边一条鳄鱼或鳌鱼,大门如鱼口正对南江,大屋后面最高一座楼有如鱼尾,大屋如一条大鱼俯首张口,有尽吞南江之财的气势。笔者认为,将光二大屋的风水格局形容为“鳌鱼上海”更恰当,因为鳌鱼在古代是象征考试中举的吉祥物。

光二大屋中门前贴着一副对联:“天教龙虎山双枕,地界东西水一衿”,这副对联很恰当地概括了光二大屋的地理环境和风水格局,在大屋后面,东有虎岩山,西有龙岩山,这两座山是大屋的“靠山”,在大屋前面,南江河自南方婉转流来,环绕大屋左边向北方屈曲流去,河水把一块完整的滩地分成东西两大块,形成一条自然的东西地界,这正是“收水上堂”的格局,“山管人丁水管财”,光二大屋背山面水,既旺人丁又旺财。

光二大屋结构独特,装饰精美,屋内的灰雕、木雕、壁画等美轮美奂,就连正座天井地砖的设计也别出心裁,如第二进天井地砖排列成“工”字纹,寓意在外要努力工作;第三进天井地砖排列成“回”字棋盘纹,寓意在外工作不要忘了回家;第四进天井地砖排列成“人”字纹,寓意族人和睦共存,人丁兴旺。

面对如此一座神奇的建筑,众人觉得不可思议。澳门政协委员曾建生认为,可借助“光二大屋”为代表的古建筑、古文化,提升自身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打响当地的文化品牌,在国内形成“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光二大屋”的美谈。

广州大学副教授、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博士称,该大屋就建筑规模而言,在广东境内数一数二。从保存完好性来看,定是功能齐全的广东第一大屋。该大屋的架构,集中体现了多学科的结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庆洲称,光二大屋集防火、防盗、防洪一身,在国内绝无仅有。它的最大价值,无疑为研究明清时期岭南传统民居文化,提供了最完美的实物资料。

光大二屋历史演变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了科举,光二大屋起名为“文林第”。愿邱氏后裔文人如林、勤耕爱读。因而涌现出大批文人。如光二大屋第四代后裔邱福君是广东省国民党参议院议员。邱福郎在1947年8月至1949年10月就任郁南县县立第五初级中学校长(即现在的连滩中学)等文人。邱礼森在1980年至1999年就任郁南县教育局长。到现在有二十多人在中小学任教,大学生人数过百。民国期间光二大屋几经易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创建大屋的创始人——石脚元宗公第八代后裔,讳员清,字泽微,号润芳,花名光二,因他排行第二,头有点儿秃发,人人称他“光二”,此大屋就称为“光二大屋”,又叫光仪大屋。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新中国成立前,光二大屋看到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在鸦片战争的巨大失败和无耻的乞降。听到侵略者军事掠夺“瓜分中国”的叫嚣。日本侵略军的小分队逃窜到西坝石桥头村,看见光二大屋机关重重,高深莫测,都不敢进攻这座清朝古堡,只好溜之大吉。当南江流域连降暴雨,南江河水猛涨,西江河洪水上涨,特大洪水浸泡了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时,光二大屋成为西坝石桥头村民避难南江洪水的要地。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六十年代光二大屋辟为广东民间大戏院。凡来到连滩演出的剧团都到光二大屋演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叶丹青等老一辈粤剧名伶都到过光二大屋演出。现在肇庆粤剧团的前辈:梁怀香、邝少强、林家梅等到过光二大屋演出粤剧。

七十年代既是民间的电影院。郁南县电影队、连滩电影队每月都到光二大屋放几场电影,丰富民间文化生活。又是郁南县连滩镇西坝乡府民间文化艺术团队文艺节目排练场所。也是儿童乐园。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八十年代邱氏后裔在光二大屋居住人口创最高纪录,虽然大屋共有大小房间136间,但是人口多,加上公历1985年9月南江流域连降暴雨,南江河水猛涨,西江河洪水上涨,堤坝在农历八月初八决堤。一场特大洪水浸泡了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光二大屋内水深3米多。因此邱氏后裔又要在周围建筑大量新居,从1985年起迁徙出这座有深厚感情的青砖大瓦的大围屋。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于2003年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18日,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广东潮州,梅州也有类似大围屋,但其围墙只能防火、防盗,而不能防洪。像光仪大屋集防火、防盗、防洪、排涝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是广东第一大屋。”这话是著名建筑考古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庆洲到光仪大屋考察时说的。观看了光二大屋精美绝伦的建筑,解读各种雕刻艺术,细品了每一个年代的功能。定为那古朴、浑厚的灰雕,精雕细刻的木雕而迷醉。这里是新世纪连滩镇八景之一。近年来,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近万人,在全省古民居建筑中名列前茅。在连滩旅游景点中,参观人数遥遥领先。光二大屋是当之无愧的连滩文化旅游大使。

来连滩不看光仪大屋,等于未到连滩。”这句话是游客的共同观感。

广东第一大屋——云浮郁南清朝古堡邱氏光二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