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孩起名

芦姓女宝宝起名(邢东新区――祝村镇各村居名称的由来)

发表于:2024-03-19 13:25:19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南大树

南大树位于桥东区东北部,东北偏南9.5公里处,地处平原。为粘土质。有1323人,均为汉族。耕地2176亩,以农为主。土产大葱。为南大树公社驻地。

据传,东汉初年,刘秀部下大将冯异,曾镇守于此。冯异对东汉统一建国之功是巨大的,但从不居功,休战时,诸将坐在一起,都宣扬自己的功劳,以便争功多得升赏。每当各将争功时,冯异自躲于大树下,一言不发,似为乘凉休息,实为躲避而让功,刘秀十分器重他,人民都很支持他,后来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现在三个“大树”村,都因“大树”而得名。以方位居南者为南大树。

东大树

东大树位于南大树公社东北部,在公社驻地东北2.5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1707人, 均为汉族。耕地3580亩。以农为主。为东大树大队驻地。

据查,该村原名千户村,东汉初年,刘秀手下大树将军冯异,曾镇守于此。冯异对东汉统一建国之功是巨大的,但从不居功。休战时,诸将坐在一起,都宣扬自己的功劳,以便争功多得升赏。每当各将争功时,冯异自躲于大树下,一言不发,似为乘凉休息,实为躲避而让功,为此,刘秀十分器重他,人民都很支持他,后来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后将”千户村”改为“冯异镇”,亦名“大树”村。后因当地三个大树村,以方位命名,居东者为东大树。

西大树

西大树位于南大树公社西北部,在公社驻地北偏西1公里处,地处平原,属沙土质。有1082人, 均为汉族。耕地2202亩,以农为主。为西大树大队驻地。

据查,该村原名大富村,东汉初年,刘秀手下将冯异,曾镇守于此。冯异对东汉统一建国之功是巨大的, 但从不居功。休战时,诸将坐在一起,都宣扬自己的功劳,以便争功多得升赏,每当各将争功时,冯异自躲于大树下,一言不发,似为乘凉休息,实为躲避而让功。为此,刘秀十分器重他,人民都很支持他,后来军中都称为“大树将军”。现在三个大树村,都因大树将军冯异而得名,以方位居西者为西大树。

吴城

吴城位于祝村公社西南部,在公社驻地西偏南1.7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772人,均为汉族。耕地1188亩,以农为主。为吴城大队驻地。该村现位于邢台市桥东区东华路以东,京港澳高速以西,中兴大街以北,邢清线以南的合围地段,村域面积2100亩,现有住户498户,人口1601人,村中有姓魏、赵、樊较多,余有殷、贾、杨、张等姓。

据传,唐朝唐太宗征服了一位老大王,发配于此,在这里建了一座不大的城池,故取名吴城。

南盖宗

南盖宗位于南大树公社北部,在公社驻地北偏东3.5公里处,地处平原,属沙土质。有1569人, 均为汉族,耕地3374亩,以农为主。土产花生大葱。为南盖宗大队驻地。

据查,辽王肖仁宗与宋军大战于蔡河(今白马河)两岸,辽王侵占了该村,把该村命名为盖宋,后宋军又夺回该村,改名为“盖宗”。当时在此村之北,亦有一村,同样命名,因此,在北者叫北盖宗,该村在南,叫南盖宗。

吴村

吴村位于南大树公社西南部,在公社驻地南偏西1.2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667人, 均为汉族。耕地1216亩,以农为主。土产大麻、大葱。为吴村大队驻地。

据查,唐时,此处建一寺,曰“重兴寺”。寺有田地,雇农养种。为寺种地者,依居寺旁,至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迁民于此,因原有吴姓居此,故称此村为吴村。

洛村

洛村位于南大树公社西部,在公社驻地西北偏南2公里处,地处平原,属沙土质,有899人,均为汉族。耕地2552亩,以农为主,土产花生、大葱。为洛村大队驻地。

据查,宋时该地有大庙一座(旧址在今洛村之北),有洛姓人居住于此,称为洛村。后遇洪水,将庙宇冲毁,沙落为埝,居民移居沙埝之南,称为落村。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迁民于此,洛姓渐绝。后因落字含义不佳,改称洛村。

唐家庄

唐家庄位于祝村公社中部,在公社驻地东偏南0.7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394人,均为汉族。耕地681亩,以农为主。为唐家庄大队驻地。

据传,明燕王扫北时,这个村被杀的仅剩一户唐姓人家。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姓唐的,因都姓唐,固取名唐家庄。

西孙才

西孙才位于南大树公社中部,在公社驻地东偏北1.3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793人,均为汉族。耕地1900亩,以农为主,土产大葱。为西孙才大队驻地。

据查,宋时,该处建大庙一座(旧址在今西孙才村东),当时有孙、蔡二姓人,依居庙旁,种地为业,发展成村,名孙察村。后遇洪水,居民向东西二向搬迁,居东者为东孙才,该村居西为西孙才。(才字为后人简写而来。)

东孙才

东孙才位于南大树公社东部,在公社驻地东偏北2.2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272人,均为汉族。耕地581亩,以农为主。土产大葱。为东孙才大队地驻。

据查,宋时,该处建大庙一座,(旧址在今东孙才村西)当时有孙、蔡二姓人,依据庙旁,种地为业,发展成村,名孙蔡村。后遇洪水,居民向东西二向搬迁,居西者为西孙才,该村居东为东孙才。(才字为后人简写而来。)

双楼

双楼位于祝村公社南部,在公社驻地南偏西2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1868人, 均为汉族。耕地2433亩,以农为主。为双楼大队驻地。村分六片,分别为候、王、赵、陈、段、刘双楼。

据传,此村建于明前。明靖难之役后,这里被杀的人很多,仅有孔姓、张姓、霍姓(俗称子民、土著),村名失传,无法考证。明永乐年间,先后迁入陈姓、刘姓、段姓、赵姓、候姓、芦姓、王姓等到此建庄,因此地留有两座楼房,故名双楼村,沿用至今。

任住

任住位于祝村公社东南部,在公社驻地东南3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480人,均为汉族。耕地476田,以农为主。为任住大队驻地。

据传,此村建于明前。明初,此村仅有任姓(已绝)、靳姓、穆姓(俗称子民、土著),村名任住。其村名来历是否和任姓有关,已失传。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后又迁入申姓,村名未改,沿用至今。

大吕

大吕位于祝村镇中部,距镇政府驻地一点五公里处。现有512户,人口1415人。村里冯姓、王姓、毛姓人口居多。

该村建于明前,村名大吕。村西北半里,有个地名叫庄涅台,是原村旧址。后被洪水冲毁迁入现址,当时有祝姓、冯姓。明永乐年间,毛姓自北小汪迁此定居。第二代有兄弟俩人,名:大有、大用。至今已二十多代。后有迁入王姓、牛姓、刘姓等,村名未改,沿用至今。

该村现处于邢东新区核心区域内,京广高铁邢台东站就在本村。规划中的多条道路和市重点项目都在我村区域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北康庄

北康庄位于祝村公社西南部,邢台市东郊,东临东华路,全村共有740户,人口2300人,村域总面积220公顷。

据传,该村建于明前,因村距邢台城八里,故名八里庄。明靖难之役后,仅有高姓(俗称子民土著)。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张、玉、马、杜、冯、史等姓,改村名为东康庄(原因待考),后相继又迁入多姓,现全村共二十五姓。1945年以后由东康庄改为北康庄沿用至今。

张家庄

张家庄位于南大树公社中部,在公社驻地北偏东1公里 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422人,均为汉族。耕地958亩,以农为主。土产大葱。为张家庄大队驻地。

据查,西大树村东,有张姓人居住。至明永乐二年(公14元1404年),又有张姓人自山西迁居于此,与原张姓人伙居一处,成村,定名张家庄。

东孟家庄

东孟家庄位于南大树公社中部,在公社驻地北偏东0.7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348人, 均为汉族。耕地660亩,以农为主。土产大葱。为东孟家庄大队驻地。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有孟姓人自山西迁居于此,名孟家庄。1982年地 名标准化处理时,将孟家庄改为东孟家庄。

闫 家庄

闫家庄位于南大树公社中部,在公社驻地东北偏北1.4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148人,均为汉族。耕地311亩,以农为主。土产大葱。为 闫 家庄大队驻地。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有闫姓人自山西迁居于此,名闫家庄。

铁楼

铁楼位于南大树公社东北部,在公社驻地东北偏偏南1.8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502人,均为汉族。耕地1140亩,以农为主。为铁楼大队驻地。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迁民于此,先以铁匠为业,后发展成村,称为铁炉村。解放后,改为铁楼村。

武家桥

武家桥位于祝村公社北部,在公社驻地北1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274人, 均为汉族。耕地904亩, 以农为主。为武家桥大队驻地。

据传,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武姓一家四口,在此建家立业,当时这里有一座石桥,后来就取村名叫武家桥村。

祝村(祝南、祝中、祝北)

祝村位于邢台县东部,在县政府驻地东偏北8.7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全村分祝中、祝南、祝北三个大队。有2429人,均为汉族。耕地3099亩,以农为主。为祝村三个大队驻地。邢(台)任(县)公路从村中穿过。

据传,明永乐年间,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在村西头建一土台,名为祝祭台,每逢清明节,人们就到台祭祝,表示对山西洪洞县老祖先祝祷、敬养。后就命村名为祝村,沿用至今。

相家屯

相家屯村位于邢台市桥东区祝村镇东2.5公里处曾用名董家屯。该村现有256户,以相、高、董、薛居多。共932人,有耕地838亩。正月十五为传统灯火花会

据传,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移民中,以董姓为最早,故起名叫董家屯。清朝年间相姓家出了个举人,势力日盛,就改村名为相家屯,至今未变。

南张家屯

南张家屯位于祝村公社东南部,在公社驻地东南2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1324人,均为汉族。耕地218亩 以农为主。为南张家屯大队驻地。

据传,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张家屯。一九八二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改为南张家屯。

前屯

前屯位于南大树公社东部,在公社驻地东8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374人,均为汉族,耕地893亩,以农为主。为前屯大队驻地。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蒲州迁民于此,故名蒲州屯。后被洪水冲毁为南北二村,北者徐姓较多定名徐旺屯。南者仍为蒲州屯。解放后(公元1946年)将蒲州屯改为前屯。

后屯

后屯位于南大树公社东部,在公社驻地东偏北3.5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462人, 均为汉族。耕地1378亩,以农为主。为后屯大队驻地。

据查,原与蒲州屯(今之前屯)同为一村,后被洪水冲毁,分为南北二村,因该村徐姓较多,定名徐旺屯。解放后(公元1946年)将徐旺屯改为后屯。

王家屯

王家屯位于南大树公社西南部,在公社驻地南1.8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429人, 均为汉族。耕地821亩以农为主,土产大麻、大葱。为王家屯大队驻地。

据查,清雍正年间,知县李相重,自邢台至任县修一官 道,并手距城二十里处设铺,为官吏同事之处,有人居此,发展成村,名辛兴铺。当时该村居民居散居几处,形成四个小庄。姓王者居此,剧住较远,于明末独立成村, 称王家屯。

辛兴铺

辛兴铺位于南大树公社西南部,在公社驻地南公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289人,均为汉族。耕地783亩,以农为主。为辛兴铺大队驻地。

据查,清雍正年间,知县李相重,自邢台至任县修一官道,并于距城二十里处设铺,为官吏同事之处。有人居此,发展成村,名辛兴铺。

李道村

李道村位于南大树公社东南部,在公社驻地东南2.2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803人, 均为汉族。耕地2189亩,以农为主。为李道村大队驻地。

据查,清雍正年间,知县李相重,自邢台至任县修一官道,当时村民称此为李道。该村处于官道之边,故称此村为李道村。

河曲

河曲位于南大树公社南部,在公社驻地东南偏南4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有812人,均为汉族。耕地8920亩,以农为主。为河曲大队驻地。

据查,牛尾河弯弯曲曲由西向东流经该村村南,至村东急转北流而去,该村处于牛尾河之转弯处,名日河曲。因该村分为东、西二庄,称东、西河曲,由于历史上是一个行政村,均称河曲村。

南小吕

南小吕位于祝村公社西部,在公比驻地西偏南2公里 处平原,属粘土质。有171人,均为汉族。耕地294亩,以农为主。为南小吕大队驻地。邢台至任县公路擦村北而过。

据传,该村原叫十户屯,全村只有十来户,后户数发展多了,因在北小吕村南。就更名为南小吕。沿用至今。

石井(石西、石东、石北)

石井位于祝村公社东部,在公社驻地东偏南2.5公里处,地处平原,属粘土质。全村分为三片,建立石西、石东、石北三个大队。有2481人, 均为汉族。耕地3437亩,以农为主。为石井三个大队驻地。

据传,很早以前,此地有一口井,周围用园石砌成,并立碑一座(碑文看不清了),因该村在井周围,所以就取名石井村。

邢东新区――祝村镇各村居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