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古人起名课件(古人起名的讲究)

发表于:2023-05-11 09:53:1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古人起名的讲究

取名的“五有”“六不”

今天,大凡为人父母者,都应该给孩子取过名。但要问起每个人给孩子起名有什么讲究,估计一般人都会说不上来。虽然如此,今天的人们在给孩子起名时,还是有些讲究的。比如男孩子起名,有家族传承者,按照堂号各自有固定的排行字诗。没有堂号的,各自按照已经存在的辈分关系选个合适的字,放在中间。更多的人家,起名以父母的希望,文化的偏好,选个好听又文雅的名字,或者单字,或者双字,甚至三字的。孩子取名,往往凭着父母一时的兴趣与希望,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人取名的讲究。公元前706年,周历九月二十日,鲁桓公的嫡长子诞生,需要父母给新生儿取名,鲁桓公咨询大夫申繻关于取名的讲究,从而留下了一段古人取名的佳话。

申繻告诉鲁桓公,取名要遵循“五有”“六不”的总体原则。所谓五有是指: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按照申繻解释,“五有”是起名的五种方式。其一有信,即“以名生为信”。就是按照新生儿出生时的各种天象、人事加以起名,从而传递某种冥冥之中的力量。比如,叔虞因其母梦而得名。其二有义,即“以德命为义”。这是对新生儿的期望,比如事业、人品、健康等等。姬昌的昌字就寄托了周人昌盛的期许。其三有象,即“以类命为象”。这就是要看婴儿的品貌形象和特征,比如孔丘,作为婴儿时“首上污顶,故因名曰丘”。其四为有假,即“取于物为假”,也就是假借万事万物。比如孔鲤,当时有人给孔家送了一条鲤鱼,因而取名为鲤。其五为有类,即“取于父为类”。从父母身上寻找与新生儿的相同之处,典型就是鲁庄公,名同,因为与其父生日相同。

除了五有,还要做到“六不”。即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不以国,就是不以自己国家的名称命名,这个好理解。如此起名有可能对自己国家尊严构成不良影响,如果是国君就必须改名,“故以国则废名”。不以官,就是不要使用现有的国家官职来命名,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国君身上,则有可能把这个官职给废除了。不以山川,就是尽量不要使用山川河流的名称来命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君身上,会导致山川河流的祭祀被废除,即“以山川则废主”,主就是祭祀之主。不以隐疾,就是不要以各种并未暴露在外的疾病名称来命名,这个也好理解。隐藏的疾病也是人的隐私,暴露则羞耻。不以牲畜,这也好理解,用牲畜命名,尤其祭祀的牲畜更不行,即“以畜牲则废祀”。不以器币,这主要是指不能以祭祀用的器皿用具来起名,“以器币则废礼”。

为此,申繻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晋国因为晋僖侯名司徒,因此废了司徒一职。宋国因宋武公名司空,在宋国废除了司空一职。鲁国的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因此这两座山的祭祀从此作罢。所以,在取名的时候,不能取很大的名字,尤其要避免采用山川河流、国家官职这类名称。

周人崇拜祖先,先人去世,敬之如神,祭祀以名,因此“名”就变得十分神圣。因其神圣,就派生出讳言先人名字的文化传统。在名讳制度下,就又出现了成年后取“字”的文化习惯。名与字,共同构成了古人取名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