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戴姓男孩起名带悦字好不好(佛潭石碑刻)

发表于:2023-05-09 16:35:4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佛昙,古称佛潭,俗称浮南桥。佛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它依山傍海,岛屿列峙,集山川田埭之产,收港湾溪湖之列,有物华天宝之美,是闽南闻名的千年文明古镇。

早在新石器时代,佛昙镇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大荟山岩画是例证之一。秦汉后陆续有中原人南迁,唐初陈元光开漳,曾在此设立行台。南宋国舅杨亮节追寻少帝途中,将三子杨世隆寄置佛潭,自携长子、次子入厦。闻崖山兵败,便渡金门,隐居于宝珠石下。杨世隆在佛潭开基,传衍成一大望族。元朝末年,漳州南山寺的太傅陈邕后裔在佛潭鉴湖(大坑)生息繁衍。目前,这里有杨、林、蔡、戴、陈、施等姓氏五万人安家创业,共同建设一方热土。

在唐初佛潭与佛潭桥就颇有名气了。据文史资料记载,陈元光有诗“晓发佛潭桥”(待考)云:“朝暾催上道,兔魄欲西沉。去雁长空没,飞花曲径深。车沿桥树往,诗落海鸥吟。马鬣嘶风耸,龙旗闪电临。峰攒仙掌巧,露重将袍阴。农唤耕春早,僧迎展拜钦。看看葵日丽,照破艳阳心。” 历史上佛昙文官武将名人辈出,黛峰林氏四世三知府、贤臣良吏父子进士、魁星踢斗林寅登…闻名遐迩,各个村落都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历史的原因,文物被毁坏严重,幸运保留下来的碑刻,在这里按六个区邑向读者展示。

【一】岸子头双碑

【二】鸿儒小学门口三碑刻说明

【三】佛昙杨氏宗祠碑刻

【四】黛峰家庙—漳浦佛昙港头林姓的宗祠碑刻说明

【五】矛惟东安戴氏祠堂碑刻说明

【六】现存的祭葬碑

【七】林埭石牌村 港头林承之父林心辉神道碑


【一】岸子头双碑

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陈氏造桥功德碑

1、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陈氏造桥功德碑:

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陈氏造桥功德碑:位于佛昙镇岸头村中民居门前,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立,碑花崗石質,碑高260,宽85,厚20厘米,碑中行竪刻“皇清 大都督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陈氏造桥功德碑” 两边小字正文如下:

佛昙地滨海,出海城之北舊有堤,所以障海而衛田也,圮於遷移年间,潮汐出沒,行者苦之,计所以易舟楫之危焉於權囗然、非其大硕力者,推己溺之心,以弘利济易有赖乎,幸大都督莆陽缜總镇林公以展囗,道经故里,日擘渝陷以其事归白,太夫人曰,苦桑梓也,囗囗思所以善济之,其節吾甘旨之供,以思吾鄉可矣。未幾公逝,而顧不售,公之长昆思维乃囗囗之志,囗成囗母之志,囗囗其侄曹捐金五百有奇,石匝营桥四阅月而工竣,無病涉焉,意墩太夫人之力不及此,若长公囗可囗能教友矣,凡鄉之父老賓囗囗长公昆玉以安瀾砥柱慶功囗矣,是不可不纪,還伐石而囗诸,长公諱明囗囗囗囗囗,次公諱承,大都督莆陽總镇,长孙囗土候吏部候選州同知,次孙士興士霖囗太学生士麟,堤庠生各输分金蕓成厥囗囗

康熙三十年辛未季春吉其同鄉士民仝立桥

邑庠囗士通家囗生杨囗囗


2、明朝侃菴林公墓道碑:楷书矗刻,每字20厘米见方。上部残缺,碑身高260厘米、宽100厘米。与“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陈氏造桥功德碑”同地并立。残留碑文为:“…士中宪大夫湖广黄…知府侃菴林公墓道”。

佛潭石碑刻


佛潭石碑刻


佛潭石碑刻


【二】鸿儒小学门口三碑刻

鸿儒小学门口有三碑刻,依次为:明朝立的“龚公去思碑”、明万历三十七年立的“ 邑侯黄公立游孝子祭田碑记”、明万历间立的“ 致吾杨公修堤功德碑”。

1、龚公去思碑:

龚公去思碑,原位于佛昙镇園东村中,现移至鸿儒小学门前,碑高175、宽74厘米,碑额横刻篆书“皇明”,碑中竪刻楷书“井尾司巡察越渠龚公去思碑”,井尾,位于佛昙井尾半岛南端,明珙武二十年周德興建五水寨之一,设井尾巡检司,龚越渠,名无考,约为万历间人。

佛潭石碑刻

2、邑侯黄公立游孝子祭田碑记 。

黄公立游孝子祭田碑,原位于佛昙镇園东村中,现移至鸿儒小学门前,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立,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撰文,户、工二部侍郎盧维禎篆额,廣东副使陈公相书丹,【书丹人陈公相(大坑陈奂曾孙),字子显,号鉴塘,万历十一年(1475)进士,历官温州知府、广西副使。】记述黄氏族人捐戯祭田事,碑高270、宽98厘米,碑额刻“皇明黄公立游孝子祭田碑记” 全文如下:

鸿江之濱有隐君子焉,家世业儒恒学,操行以孝友闻,蓋自省藩某大夫而下播谕而褒嘉揚囗之,前感艮孙公囗邑候慎公囗囗其事于坊堂学官,念其殁三十余年矣,鄉无孝梓贤,不肯皆稽籍游孝子雲,啓厥所田,十七岁祖母王氏囗囗以氣歸君囗囗分囗囗囗囗囗志不愧父風,如厄行感于盗贼焚顶,格于神明,刻本祠事,趨请叩墓庭者,无朝夕風雨怠,语以示伯林公囗世亭文中乎今囗邑侯田囗黄公囗囗阊日:奕世敦孝仍叙其事为實,族善停既又俞士民之请,各捐金有差,为立祭田,于开囗荘凡二十余畝,以供孝子之祭,无囗之记而以囗囗囗囗之巡司官蓋候加惠于孝子之门,举一调百,以率先济民以風,日表之为人子者属第子员颜成捧囗之士于余,余囗决舆囗庞之風囗于人为孝弟故聖贤谕士而刊于首,稱谕为仁而立其本谕仁義智礼樂而归其于本也,實也皆庞囗真心也,即表异同熙之心也,不囗动之则民囗不興不倡尊之则民心不一,民有同懸心而候有同民風口蓋赏月吉演经

聖谕六章以易俗導教,令人人酣暢,其意趣豈于孝子之门重加惠雲或者谓孝子苦節之贞非中庸之道古有为囗而诚糞秽者,囗囗牏者寒子者均以孝廉要其本真不自断灕耳,孝子以苦節全其君候以全真垂孝子更为口其精禅圖其人囗囗囗世后侫豈肯苟難者哉,不囗吾鄉不渺好修士而游,门独以世孝稱,则信乎好德之公也公,则一,一则豈真囗世風益勵彼薦練士囗好善乐施之囗囗乐風世之义舆之哉,诚若畝数租须御潮筑堤舆输钠自征成规,则候仁言我族牘囗故不书谕道其風世之大者侯名應举,万历甲辰進士 時万历已西年月吉旦。

赐進士出身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前南京都察院欶提督广东广西学政邑人朱天球撰文

赐同進士出身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前大理寺卿经筵太常光绿太僕三寺卿史部文選考功二司郎中邑人盧维祯篆额。

钦差整饬賓江兵備广西按察司副使陈公相书丹。

事右都御史南监生楊一揆 戴植忠 林浮囗 缙绅副使趙範 進士陈镛 知县康日章 樂助 副使楊守仁 杨春熙 知县林羅熊 副使林汝诏 会魁林茂桂 训導戴囗囗 生员杨守俊 林孚卿 杨学会 康囗东 楊志囗 杨志囗鄉賓 陈囗囗 黄雲鹏 陈希囗 康采蘋 颜德囗 陈囗囗 陈圑囗 朱笃敬扬道曜 杨学陸 康承芳 陈囗囗 陈心庸 贡士戴築囗 杨守伯 举人杨烈戴辉讓 本县褒旌魁带囗人楊正杨加艮捐银砌立 林盛德 院道慶奨倘又生员杨守皆捐金并碑一而囗囗囗囗囗纪文 林之囗

親照囗田不準命报佃甲每租石務照原始估定贰钱時征文契租册批囗囗照不许侵占擾害御潮察提不许行饮之囗囗立辟示囗囗囗

佛潭石碑刻

3、致吾杨公修堤功德碑:

致吾杨公修堤功德碑,原位于佛昙镇園东村中,现移佛昙鸿儒小学门前,明万历间立,为万历二十年進士,布政使楊一葵俢築鸿江堤岸立,碑高320,宽115厘米,碑额刻雲日圖案及篆书皇明,正中豎刻“赐進士致吾揚公修堤功德碑” 邉小字风化严重,未能卒读。

佛潭石碑刻

【三】佛昙杨氏宗祠碑刻

佛昙杨氏宗祠碑,位于佛昙镇岸头村中,为漳浦杨氏總祖祠,始建于明,清嘉慶间重建,左廡中立三座石碑,分述如下:

一、重建祖庙碑

重修祖廟碑,碑高320、宽82厘米,座高20宽110厘米,嘉慶十二年(1807年)立,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祠坍及捐银修建者名録,全文如下:

间蓋尊祖敬宗,孫子之懿行,策賢勵士,父兄之盛心。我祖庙自甲寅年倾圯,族人鸠议修理,餘制未竣,兹公议再行修理,工竣即作慶成,季梅等出向族人捐题,梅念水源木本,不敢辭其艱,即舆登仕郎广表、饣需士、逢春,庠生以升,菁華同力提题,叔兄弟侄踴躍争光,上自贰百,下至两员,共题银贰仟伍佰拾贰員,修理并慶成及什费外,尚伸银壹仟柒佰陸拾大員,留貯購田以鼓舞子孙读书及鄉会试帮助,願世孙曹各加勉勵之應,加勉勵,以應聖朝文甄撥,以壮吾家之门楣,是所厚幸,无论文武進泮者,谒祖银肆元,鄉试银肆元,登科者族匾银肆拾元,会试公车肆拾元,登甲者旗匾银壹百贰拾元,永为定例,谨将题银名字勒陼碑砥,其排列不论昭穆高卑,惟以出银多少为前后序次,俾樂善好施之人舆祖德共匹伏焉庶我族人之蔚起,賢才挺生,或将于此卜雲爾。计开名次于左:裔孙監生世荣出银贰百元 貢生宗韾出银壹百陸拾元 處士得壽出银壹佰元,監生经郎出银肆拾元 文林郎聖蔡出银陸拾元 監生长春出银陸拾元 文宗 正礼 正恭 正條 鄉賓聖咸 登仕郎聖阵 监生长青 监生志道 广竈 佛求以上各出银肆拾元 監生崇山出银叁拾陸元 文林郎广凊 监生腾雲 广浩 广礼 廣X 广鍼以上各出银叁拾元 正茂 齊淑 修職郎聖沃 次鬱 监生聯登 广泰 淵杰 淵傺以上各出银贰拾元 监生齐智 广化 淵状 淵山 妙水以上各出银拾陸元,鄉賓聖阵出银拾肆元 愷耀涵 廷穆 监生天亶、贡生靈和 齐绿 广葛 广元 广宣 幸贵 都海 淵望 淵东 以上各出银拾元 芳春 鹤石 监生其详 庠生圖南 光澤縣学举人圭爵 良杰 廊賓淵仁 玉堂 齐孕 聖珍 聖智 广羔 广到 广松 广明 广美 广善 明岑 明投 笃逢以上各出银拾元 庠生以升高生 广範 广辉 广績 淵王 淵喈 雨水 眀悦 允庞以上出银捌元 德禄 聖甲 聖罷 高宗 元愷 聖玗 广理 广孝 广训 广阵 广虎 广祥 广志 淵定 淵江 淵魁 淵壮 淵剑 淵曐 淵和 淵学 淵奚 淵榜 天蔭 大雨 明搞 以上各出银陸元 淵山 淵建出银伍員庠生衡山 鄉賓广帮 庠生绍時 聖赤 聖崇 聖潭 聖志 聖允 聖旷 聖享 聖待 聖弁 广衆 广壮 广敏 广饮 广楊 广智 广燃 广伦 开興 广松 广嬰 广族 广武 广阵 长春 广湛 广松 广香 广蓝 广仲 應元 广蓝 雲青 淵龙 淵贵 淵定 淵长 淵徘 淵燕 淵徐 长享 壬水 明祥 明佃 朋施 以上各出银肆元 齐奏 聖高 聖剑 聖湖 聖得 聖整 聖岳 广朗 广曲 广質 广宜 淵趙 淵津 明岳 以上各出银叁員 俢職郎齐礼 登仕郎广表 庠生明昭 监生明善 维屏 齐伯 齐均 齐石 齐性 聖筆 聖添 聖祥 聖潑 聖陰 聖享 聖仁 振宗 聖蔼 聖锡 聖助 聖蓝 聖字 聖拱 眀泡 广拯 广沛 斐然 广藝 广江 广字 广诞 明月 广纯 广锐 广爵 广杉 广微 广余 广習淵笨 淵钝 淵律 淵曾 元礼 淵魏 淵寿 元章 淵合 淵求 淵景 淵湯 东怀 淵達 淵芋 淵昂 淵竈 明臻 明鑙 明鞍 明城 明长 明智 明雀 明栋 明音 明省 明昆 明證 眀漣 明臣 东放 三瀼以上各出银贰元 广揖 广歡 各贰元 淵慶银贰元 畤烈出银拾贰元。

嘉慶丁卯年葭月 日十七世孙生元占梅 以升 青華仝谨立


佛潭石碑刻

二、累叶追远建庙碑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立,记载杨仕匿遷浦及修造庙始末,碑高236、宽89厘米,座高50、宽105厘米。碑全文如下:

梅月城之祖庙非一日矣,遐稽我祖世隆公,本河南人,自宋末隨文国舅處置使亮節祖扈帝南遷抵泉,隐金门寶珠石下,后公從居佛潭桥北,佛潭宗族之所由凡来也,祖庙何在此哉,因桥北被,且其地狹,康熙庚午年,家长义橙,义孕,生员维挺等,痛鸿境之已非,知梅城之较勝,真心敬祖,始捐金購地,擇建于兹,先人亦劳甚,但规模未盡善,会海壇總戎饮命三省總巡,權庵公唱谋重建又中寢焉,乙未倾圮,解元入祠林廷選公乃舆长者题祠再造,费千余金,而立碑作序,以垂无窮何,迄今而碑亡焉,豈后之人曾移之乎柳室訁于谱序,未赏實置之,庙左廊缅怀往迹,其能无憾焉,庙制舊止一進,越雍正间乃復重新后進,而太学宗素继理其前后,以成總巡父老,及齐安聖顯因行礼難容,復理之而未成劳,直至乾隆庚申年,家长齐学,齐珩,齐义,风雨飘摇而心恻焉,可觀为祖费私置,公烝服下尾,曾立石以记之,我潭自开基移建以至烝业宦途下尾,頭泊地自土地前起墩土乾经港蝦,澳透流沙,州尖至后斗鲂港等十二處,并当時何业,并记之为异日书田学租之谋,无不详訁于中,后有作者亦何能出其範圍哉,自是而阅五十三载,即壬子年也,庙又兀颓,生元聖齐,太学其祥,长青,登仕郎广升,广仲等,更新重造,已底轮舆所未可落者,庙后大墙及诸外捏耳,系庙柱蚁蠧,族向义踵而重俢而落焉,其余资勒石積祀,以为敬尊爱,親賓舆賢能,计是因吾家一也,欤夫,前之创业维鞎,要皆祖功宗德所自成讵雲天之生是使,独后之重舆匪易,實则弓箕治喪所噟爾可日我必后来居先,古今人非不相友,但必善始善终,乃吉莫大焉,甚烈山绍乂陶化曾跠發跋野,未嘗自高捷道,翼虞施功至剿心瘵彬亦卒不矜而不伐斯,可见乂于前賢天纯臣之道,歸善于親者人千之城,寧以晩生后嗣庸可数典有忘殁前人盛事,而不为之榆以示衆哉,故斯碑之立,所以怀念我祖之开创,沐雨纟丽风始護诒谋之慶,而族中承先啓后,以效万一之报,固代有其人也,夫佛潭十六世孙,生员开玳撰,左边宜廳地四房家长于乾隆三十年曾契典,齐珩银贰百两。

大清嘉慶戊辰年桐月 日齐珩,孙广邁,淵茶等復立

三、重建祖庙落成题名记

重新建祖庙落成题名记,碑立于佛昙杨氏大祖宗祠左庑廊中,碑宽210、高90厘米。全文如下:

佛潭石碑刻

重新建祖庙落成题名记

我家祖贯会稽,宋德祐间,始祖世隆公扈端宗南遷至埔,肇基寶珠石,越二世徙鸿境堡,元明以来祠庙在焉,鼎革之際,频罹兵灾,康熙二十年,族长俊卿,質西、茂俊、元直等鸠衆購地鼎建梅月城中,乙未夏五圮于淫雨,裔孙维枬倡议重建,歷乾隆庚申岁大熟,始告成,最后餘役齊珩董之两進,巍然在望,辛亥后进右房室倾築于改岁遂廊前进中门鑿左右壁月窗甲寅寢阫倾,隨築于本年,未幾蠹生,塞月窗少止,嘉慶十一年方落其成,泛举内外土功募捐百镪计费七百五十有二塊,存一千七百六十之数,用借烝業賓興,甲戌四月下浣首夜庙后进過梁折益穑蠹不支,迨丙子重新,则卸先維高坪舊长垣,而庙中自来下土常濕,乃锄后檐嘀水道低四寸,立效,道光八年夏季僉议落成相舆在庙仰瞻己有蠹,现横木间,不揣建言,须速復中门及旁窗舊制且作堵墙于庙前之潭隈,凡以潭外埭流浩渺,賓地理立向所忌,不可无以蔽之,别宜改庙后刊層,设砌焉三依舆书长首屬净陽,務從奇数也,一時如约,再造正寢,列屏爰加黝堊漆饰,踵修绪缺,念继述有同心,诸捐釒首事人当勒石,垂名永久,抑以风历后賢是为记,

道光八年戊子七月下浣首事九世孙炳坤拜撰

首事裔孙长房长青 青岩 邦基 三房宗喬 安瀾

捐金题名

裔孙監生世荣捐银柒拾員 監生长春捐银肆拾元 監生长青捐银肆拾元 齐民 学会各捐银贰拾肆元 正雯 監生志道各捐银贰拾贰元 鄉賓廣木爷 庠生占梅各捐银贰元 广浩 广倫各捐银拾陸元 維馨 广鍼 淵極各捐银拾肆員 愷仁 正恭 正岳 河公 聖整各捐银贰員 良條拾贰員 祰赠荣绿大夫义章 维桂 廷魁各捐银拾元 聖桓 廊賔聖咸 監生崇山 广備 渊义各捌員 總戎賡起聖盾 監生腾雲 三王 景文 明波 明香各捐银陸員 渊律 渊山 渊員各捐银伍元 正礼 震雷 良垂 聖钅东藕聖弁 广宽 广養 广燃 渊創 妙水 茂林 明初 明鹤 光這各捐银肆員 良理 鄉賓聖阵 監生径郎 广诞 宗林 得利 渊乞 渊贡 允添 允濆各捐银叁員 内阁中翰一蘭 维玉 喜起 良欣 良珍 直义 纯卓 齐郡 聖逾 聖玕 广余 广畢 廣美 河漢 神協 广嬰 广璽 广芙 广籃 广鑽 广弁 广啓 贡生宗韾 渊郭 渊江 渊仪 秦觀 渊印 官来 渊谟 渊交 渊杰 渊沉 明悦 明全 明潮 六成 添丁 白佼 允寫 逄生 笃陛 杏蘭 午各捐银贰元 渊葵 渊樜 渊厚 明赏 允桑各捐银壹元半 广税叁員 衡山 纯敏 齐音 聖印 板鳳 聖蔭 聖高 聖選 聖齐 聖釒 聖地 聖宙 聖雨 聖帷 聖表 广森 诰赠修職郎樹 广囗 广棕 广曲 广揚 广老 广满 广宜 广依 广川 广米 广照 广蔼 广堪 广格 广量 广烈 广秀 广懓 广芽 夾鐘 管淑 光辉 广城 广有 广俊 广杭 广叠 广香 广成 广晶 噟元 广银 广極 广竣 广开 广愷 广桃 广治 广是 庠生绍時 生員安瀾 渊兑 渊囗 渊囗 渊长 渊先 光族 渊魏 渊领 渊楫 渊婴 渊水 渊尃 渊波 进喜 渊槛 渊建 渊水 渊市 渊生 渊廷 渊剑 生财 金锐 春山 渊振 渊晚 渊襟 渊螺 渊虎 知群 渊居 冰水 玉琳 明灵 明肖 明鑽 红桂 咸东 深泉 明嘩 忠恕 登山 明倡 明用 明尚 明番 明潑 明鞍 明囗 明寨 明咏 友治 允国 允天 俊怡 允水 令尹 披雲 笃依 笃行 南山 孝坑 聖烹 生員绿 生員景仪 渊河 渊洪 渊援 各捐银壹員

嘉慶丙子年首事裔孙附勒

大房长青 德元 青岩 炳坤

二房广僚 试英

三房聖侃 广姚 宗喬 于中 学陶

四房广仲

佛潭石碑刻

【四】黛峰家庙—漳浦佛昙港头林姓的宗祠碑刻

黛峰家庙为漳浦佛昙港头林姓的宗祠。港头林姓的祖上林泉,于元至正间从漳州东门外迁到佛昙,在黛峰山下开基,当地原为方姓为主的聚居地,在村中建有一座四层方形内通廓式土楼,后来方姓没落直到全部外迁,林姓逐渐衍为大族,与鸿儒江西岸的势力强大的杨姓分庭抗礼。明代中期以后,黛峰林姓兴盛起来,先后出现了成化间黄州知府林表、嘉靖进士长沙知府林敬、嘉靖进士荆州知府、山东副使林绍等三个名人,遂于明万历间,建造了黛峰家庙。又感于明清之际沿海地区倭患猖獗,便利用村后黛峰的自然山石地形地貌,构建了一座山寨,设二个城门,寨中辟有山洞石室,与方姓遗留下来的土楼等,供族人逢海寇山贼骚扰时可藏身防卫。

黛峰家庙座东北朝西南,建于明万历间,占在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5平方米,且建筑宽15.8米,深25,6米,以门厅,天井庑廊,正堂组成,面宽三间,台梁木结构,用瓜形坐斗的梅花形方斗。门厅三架梁,九檩带前后廊,正堂三架梁,十三檩带前后廊。前廊卷棚式,左右厢亦作卷棚式,正门作”榻寿”式,“斜阶倒吊莲”花岗石墙斗,青石旋纹浮雕宝相花门鼓,圆石柱,青石鼓形柱础,正堂作六角形石柱,青石瓶式柱础,正堂前轩两侧开龙虎门。家庙屋面为悬山顶,前进屋面作三山顶,燕尾脊,剪瓷雕双龙脊饰。门厅左墙边立有门厅内有明万历间山东布政左参议王春津撰立的“黛峰林氏世祖祭田碑”,碑高230.宽100厘米。正堂上悬有“黛峰家庙”,“文魁”,“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等匾。整座建筑保存较好,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黛峰林氏祖祭田记碑

黛峰林氏祖祭田记碑,立于佛昙镇港頭村林氏宗祠中,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立,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王春澤撰文,记载林氏始遷漳浦始末及捐祠田事,碑高230、宽100厘米,四周刻卷草邊饰,碑额刻雙鳯圖案,篆书“皇明,黛峰林氏祖祭田” 正文如下:

吾埔林姓以科名额者稱,二望族皆自丹雲钜崧鐘英孕秀。其一为囗囗大宗伯家。而黛峰林氏则从其组雪梅公始遷于黛山之麓而名者也,四傅而侃庵公起家進士,历典名郡,其孙郡伯成x公曾孙憲伯碧潭公囗继成進士人父囗囗甲于漳郡余舆城x公生同年,髫時各以意氣相期许迨入宦罷歸亦相取次故诸为紳来余爱公雅號同志,辛未之冬,公嘗遇我日:夫祭先河重本,也風木之感,人子同情,吾族子廷植屡以修谱为请,责诚在我于是北羅蕉谱探本窮源。恻然有感,谓雪梅公为林氏始遷之祖,乃汝锡公實生雪梅,先年隨长子松遷祀于泉囗洋埭,代更久遠,灌獻無慿,殊非始组之意,乃萃族人揆情酌礼,特祀公以长,至之日,乃依洋埭舊题,日世组囗学士汝赐,神主一切馨香等费,成x公特捐己貲,创田租六十顷余,费金一百二十四两,皆公以義起口,迄今且二十年,林氏子孙之心安,则雪梅公之心亦安,仁人孝子之用心顧不遠矣歟。夫囗君子瘙乎高谈,皆能为源本之思,比臨财賄德囗囗囗囗弗囗有蟬翼视之者,以方成x公此举何如哉,余逮见其先鄉賢小溪公轻财重为行谊。赏捐租百余顷,守学宫以囗贫生,今其囗囗捐租于家廟以先族人雖其積德累行源则然哉自末俗视之,则麟角鳯毛矣。语曰:積善廔余,此天之可必者囗,成x公存日所歉者玉樹囗森繁耳。于今长君囗囗擇時而奮,余见之知其非囗矣,次君咒且成囗绩学有文名,额角隆囗囗必此宗伯家勛伐成囗囗后身蓋饒为之。余今殊衰病谢客,顧獨以子姓礼囗接其二郎,谂知其家吉慶事自以念成x公如存喜可知也夫非獨余言也善慶名堂成x公固先持左券矣辛未過我之言今猶在耳,是夫有關于世族欤囗囗且十载,其族姓思公之德,共立石于家廟而追诵之,蓋欲其世子孙俟有興者囗公志干无窮也。微余语者为槐庭君,蓋公所雲族子之别號也,慕義不苟取舆绰囗季父風雲。

万历已丑春三月望日

赐進士出身囗中大夫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眷生王春澤顿首拜撰

兄弚:確典 確升 确辉主薄 确初 壽官 确翼 确完 确萱 确爵 确玉 确旦 确志生员 姪:囗椿 建植生员 一鳳 一硅 叠囗囗囗囗 囗囗 癸煒 一源 一清 時春生员 囗囗玄宣生员 囗绍熊举人 有焕監事 爱囗 一龙 一檀 口囗生员 囗绍副使 囗春 囗章生员 囗愈 囗绾监生 荣春 肃春 x春 一恭 囗密 一槐 日就 囗存生员 囗粟 囗春 士炯 侄孙:應光生员 應觀 應選 應球 應賓生员 鳳暢生员 應旭 翘 應囗囗勉 噟積 雲x生员 隆監生 囗澄主事 炳 元囗监事 元泰生员 源盛 囗秀生员 浮囗生员 囗囗 元囗 集 径楓 仝立石

佛潭石碑刻

2、林绍碑记::曾孙林绍嘉靖乙丑科进士官历山东按察使。

佛潭石碑刻

3、林敬碑记:孙林敬嘉靖癸丑科进士官历湖广长沙府知府。

佛潭石碑刻

4、门当石鼓:青石旋纹浮雕宝相花门鼓。

佛潭石碑刻

【五】矛惟东安戴氏祠堂碑刻

佛昙东坂村为戴姓聚居地。唐代开漳刺史陈元光的第三女婿戴君胄的第三子戴克绍居漳浦,其16世裔孙戴徽万,于南宋末年开基漳浦第7都戴厝林(今赤土乡前坂村),到了戴克绍的第20世裔孙戴碧又于元代迁居金井(井尾),再经四世,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避倭寇之乱,子孙分居东安(即今东坂村)和马坪的文店村。

村子里每一个集落都有本分支的祠堂,在庙后祠堂里,保留二通碑刻:东安戴氏祠堂碑记和东安戴氏祭田碑记。

1、东安戴氏祠堂碑记。

东安祠堂碑记,位于佛昙镇东坂庙后戴氏祠堂内,共二通:

明弘治三年1490年立,记载戴氏宗族遷徙遇程碑青石質篆额楷书,高165宽73厘米,全文如下:

东安格齐戴公宗武者予之故人也,其为人也奉先思孝,珒立祠堂,其功既成,乃屬予作文以记之,予恐考摭弗周,事實不稱,因而觪焉,宗武自述而言曰:“吾族河南光州固始人也,自唐垂拱二年以千户侯从陈将军来征斯士,因不旋师,遂家于漳吗,居徙莫考,迨及宋末,一世祖居十七都戴厝林,傅之三世,因暴于官,廢産殆盡,移之金井,越四世,吾组筠軒早逝,永乐乙酉,吾父梗齐以迫倭寇,乃遷今之东安,置田造屋立祠堂,生子三人,日宗武,宗翰,宗遠,予继大宗。正统戊辰,遭于寇乱,祠堂烧毁,乃率弟侄谋欲重建,以继先人之志,以述先人之事,弟侄默而不言,宗武思宗子族统攸系,自捐白金百余两,復建之於正寝之东,前后二座,深七丈五尺,广三丈二尺,东西两階處僚以垣,为门闈,以扁鐈之,而畤其啓闭,谨依文公之制而不敢远,追尊梗齐为创始不祧之祖,申立蒸嘗租三千六石以供忌墓四時之祭,别将弟侄立舆宗武海埭内勤劳钱五千五百之巨存下祠堂,榘祀不祧之祖,旦为修葺之需,而世后不得变易,其岁序朔望子孙務欲咸在而致孝敬之诚。惟慮锐始怠终,特立石於祠堂之东,以垂不朽,先生幸勿辭焉。”予因而记之。竊以古人祠堂之设,上以萃祖考之精神,下以伸人子报本之心也然今之名门右族多忽乎此,惟梗齐知大义崇古礼,克念爾祖肇创宏规,拮據卒瘏以成厥功,既而一伙寇乱而遵祖敬宗之礼弗行,格齐又能毅然以继蒁为己任,夙夜匪懈,追配前人,其立法精密,视前有加,豈非梗齐有功於前,格齐有功于后,舆二公之賢诚莫加焉。於戲大哉,祠堂之建也,祖考精神有所依,报本之礼有所行,为宗子者庶乎其无愧矣。雖然傅日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为戴氏子孙當勉其所以難而戒其所以易也,因铭于后。

铭曰:戴氏之宗来自固始著迹东安崇古之制爰立祠堂载奉祖稱人有新疏本司_氣重厥天伦勿生乖异薦享有田奠獻有位笃此孝诚存亡一致毋廢斯礼勒石志之垂于万世

龙岩冠带八十翁蔡慶撰

莆陽后学张玹篆

鉴湖姻生陈暢书

大明弘治三年庚戌孟秋朔冠带八十翁宗武立

佛潭石碑刻

2、东安戴氏祭田碑记。明嘉靖三年立,记载东坂戴氏祠堂田產。高174、宽76厘米,全文如下:

东安戴氏祭田记

自仁人一體之学,亡而报本和親之俗,不降于世,至有骨肉兄弟之新征利攘攸以不能保有其家,无復本原之遑恤,子每谕世而伤之。金浦戴元标氏顧富而崇義,遗语其子珊必立祭田义田以成未就之志,无何元珊亦卒,元標適室施能成君子之美,割汀洲之田贰拾畝以供祀事,割前坑之田拾畝以给疏河,语宗人日:吾子珊固脱息无嗣,招庸弗甚焉,侧室郑生子嗣聰,齿尚未龀,吾欲赖先人之灵,鉴招以存暖,其尚靳族黨之仁,为吾重暖而恭招也,族子君擬居群戚,介國子生公望氏请予为记,予惟良门舊姓所以久安者,以人人礼义耳,礼仪生于仁仁,固人之所以生者也,无標氏泊其室俱能存仁厚之意,以隆祀和新,荀嗣招能行其意囗爱嗳,是日能友嗣暖能洐其意,以和招,是日能挮戴氏诸宗,能行其意以辑合其兄弟,是日能和仁厚生生之,族其克永世勿坏矣,仁者方以萬物为一體,矧于兄弟矣,必形骸同離于裹,而后为新,而宗族本支之谊,倾以孤幼而忍戕之耶,兹举實仁孝之道存焉,有人一者本仁之意可以然生矣,书以记诸。

大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春主三月既望宗子君福立

赐進士出身大中大夫河南布政司参政前吏部郎中晋江遵岩王慎手撰

佛潭石碑刻

【六】现存祭葬碑

1、蔡世远祭葬碑

蔡世远祭葬碑保存在佛昙镇洞野村祠堂里,乃乾隆御赐。

蔡世远的确切生卒时间是,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三月十一日(公元1682年4月18日)生,雍正十一年癸丑正月初九日(公元1733年2月22日)卒。

蔡世远从小接受家训,努力学习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的遗著,还广泛学习各种经书,讲求经世之学。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蔡世远考中举人。翌年,张伯行见他年轻多才,请他主持校订先儒著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京参加会试,得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在京期间,他得到福建同乡、大学士李光地的赏识,在李的启迪下,又对程朱理学作进一步探究,有了较深的造诣。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蔡世远请假回乡省亲,途经浙江,听说漳、泉二州闹饥荒,便亲自向在浙同乡借款,并劝说他们捐钱买米几千石救济灾民;又请浙江巡抚放宽口禁,将粮食由海上运到漳、泉,平价卖给百姓。探亲期间,父亲去世,于是居家守制治丧。其间亲定族规,置大小宗祭田,对孤寡老人按月发给粮食,使他们免于冻饿。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蔡世远服丧期满回京,但已超过原来所请的探亲假期。按朝廷新颁的诏令规定,翰林、科道官员假满未归者,作为自动超休处理。有人劝他向吏部说明情况,求请复职,世远却说:“吾闻古者受爵而让,未闻投牒以自申也,况吾实以假归,焉可诬乎?”结果,他被休致了。其时,康熙命李光地任总裁编纂《性理精义》,李便推荐世远任分修。翌年,书成,世远不以编纂之劳邀功,恰好又接到生母吴氏患病的消息,就向李光地告假回乡侍奉母亲。

蔡世远回闽后,受聘到省城福州主持鳌峰书院,为福建培养人才。后因母亲逝世回家服丧。在漳浦家居期间,他又接受知县的聘请,到学堂讲学,听者常达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选拔经术德行兼优的学者任诸皇子侍读,蔡世远奉诏入京,授为翰林编修,值上书房,侍诸皇子读书。不久,迁为侍讲。雍正四年(1726年),又升为右庶子,再迁为侍讲学士。翌年,迁少詹事,再迁内阁学士,位列九卿。蔡世远在京和古文大家大学士方苞过从甚密,二人常纵论“民生之利病,吏治之得失,百物之息耗,士类之邪正”。蔡世远虽身居高位,但谦恭自持,淡泊为怀,所得俸禄,多半赞助族亲和故旧,“妻、子仅免寒饥,敝衣粗食,视窭人或甚焉。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总督高其倬参劾蔡世远的长子蔡长汉违反条例,私给船照。他因失察被降一级调用。翌年,世宗下谕,复其官职。时世远已卧病不起,世宗令太医为他诊治,所需珍贵药物皆由朝廷供给。世远病了1年多,终因医治无效,享年53岁。墓葬在佛昙洞野村,大学士方苞为他撰写墓志铭。乾隆时,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勤;高宗并写了《怀旧》诗,称他为“闻之先生”,诏令入祀贤良祠。蔡世远学识渊博,尤精理学,尊崇、阐发程朱正学。他以宋代范仲淹和真德秀①为榜样,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二希堂”。蔡世远的学问和品德深受当代士人的尊重。蔡世远的著作有《二希堂文集》等刊行于世。

祠堂天井里留有墓地双龙石刻一方,长约150厘米、宽约40厘米,青石质地

佛潭石碑刻

蔡世远祭葬碑

蔡世远(1681—1734年)字闻之,号梁村,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進士,選为庶吉士,官至经筵讲官,礼部左侍郎,曾主持鰲峰书院十年,为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二希堂集》,墓在佛潭镇洞野村蔡世远墓,碑高0.8米,宽0.6米,碑额浮雕双龙戏珠图案,碑文如下:

皇帝谕祭原任经筳讲官,礼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勤蔡世远之灵曰:念名臣之薦棐褒恤, 方深沛厚, 澤以酬庸, 明禋宜展, 爰頒奠醊辍, 式薦韾香, 爾蔡世远, 漳浦名儒, 词林雅望, 早年讲学,方孝廉而品已著于鰲峰十载,闲居自林泉而譽早腾于凤阙,入谈经于讲幄,游典禮于容臺,嚴一介之操,每安淡泊,矢二希之志,不愧儒先體道,为文克阐聖賢之蕴,抒诚宜力彌夙夜之勤,憶從嬰疾以来轸怀彌切泊乎溘之隙,赠赙滏敫,尚情景之依然,倏歲時其已久,追维舊学,用答前劳既锡爵以易名,特赐塋而谕祭于盛典,型不作睠風度于當年,綸綍方新享藏苾芬于此日,饮兹宠渥,尚克歆承。

皇帝

乾隆二年二月 日

之寶

佛潭石碑刻

注:①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福建浦城(今浦城县晋阳镇)人,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卒于未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真德秀是南宋后期与魏了翁齐名的一位著名理学家,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他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石门九昆仑山双碑

(甲)陈奂墓道碑说明

陈奂墓道碑在佛昙石门九昆仑山双碑东边者是也。高305厘米,宽116厘米;基座高86厘米、长136厘米、宽66厘米。碑文:赐进士朝议大夫贡藩恭□致政古愚陈公墓道。

陈奂,字朝美,号古愚,陈天叙曾孙、陈翼孙、陈亹侄孙,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贵州右参议,有唱和诗刻于东罗岩石碑,今犹存。

佛潭石碑刻

(乙)陈天叙墓道碑说明

陈天叙墓道碑,高290厘米,宽114厘米;基座高124厘米,长140厘米,宽56厘米。位于佛昙石门村石牌路旁。

陈天叙,字则彝,号困翁,佛昙大坑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朝陈亹之父,早年努力读书,先后向龙溪学者胡宗华和福州榜眼林志求教,因身患足疾,学业成就后回乡创办鸿江书院,培养家乡弟子。因此,大坑陈氏家族累世科甲连登。

【陈亹(men)字尚勉,号梅庵,明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官至广东左布政使,是漳浦第一个任省级行政长官者。明成化二年(1466年)致仕归家,重修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佛潭石碑刻

【七】林埭石牌村 港头林承之父林心辉神道碑

碑文由时任礼部侍郎李光地书。

碑刻:“诰赠荣禄大夫镇守福建兴化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致悟林先生神道”

两边落款:“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前翰林院编修内弘文院翰林庶吉士姻家侄李光地顿首拜书,康熙二十三年岁次甲子季秋吉旦不孝男明、承、升同泣血立石”。


港头林氏族谱记载

林承 大房十一世(八世林圣道、九世林贤守、十世林心辉都因承贤贵,皇清追赠荣禄大夫。)


特别说明:2014.10编印的 漳浦《村社要览》下册p199写成 【古迹】“林组墓道碑”,误也!

佛潭石碑刻


作者简介


佛潭石碑刻


老树,原名:林建东,漳浦县绥安镇人。1969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退休高级中学教师,漳浦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出版《漳浦古代石刻》、《漳浦古楼堡》、诗词集《山涧轻鸣》等多部著作。

图文来源:龙湖村叟的博客

编辑:杨肃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