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猴年孙氏起名(曹操的三封特别书信一般人看不懂,收信人竟看懂了)

发表于:2023-05-09 09:15:4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三国时期,留下了很多名人之间的来往书信。有大义凛然,像打战檄文一样鼓动性很强的雄文;也有清新隽永,词章华丽又耐人寻味的美文。曹操的书信传下来的特别多,其中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带有巧妙喻意的几篇信件,倒是真的让现代人看到曹操的雅致高明。

曹操的三封特别书信一般人看不懂,收信人竟看懂了

.

1、第一封给太史慈的信

太史慈字子义,东吴孙氏的心腹战将。在东汉末年,已是名扬四海的信义之士。最有名的事迹是匹马突围,求得刘备救兵解了都昌之围,报答北海孔融的知遇之恩。又和孙策托为知已,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曹操听到太史慈的名声,便派人给他送来一个密封的小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没有书信,只是装了一匣中药材:当归。

当归是一味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故有思念丈夫之意。古人常用妾妇思念丈夫来比喻臣下对君主的忠诚。曹操给太史慈寄去当归,寓意明白,请太史慈回到北方当大汉朝的忠臣。古代诗文中常用当归比喻“应当归来”之意。唐朝张说《代书寄吉十一》诗:“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宋苏东坡《寄刘孝叔》诗:“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清黄遵宪《将至梧州志痛》诗:“殷勤看行篋,在日寄当归。”都用了当归这个寓意。曹操是个求贤若渴的英雄,多次发出不拘一格求贤才的命令,闻太史慈高名,故有此举。不过太史慈已经心如铁石,跟定了孙氏。《容斋随笔》上说,太史慈的神庙上有联写到:早赴孔融,雅谓青州之烈士。晚从孙策,遂为吴国之信臣,就是他的真心写照。曹操的劝说,没有发生作用,只留下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三国后期姜维归蜀,他母亲还留在魏国,魏国人就让姜母给他写信,也送了当归给姜维。姜维回了封信道:“但见远志,无有当归”。用了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表明了立场。也是妙不可言。

曹操的三封特别书信一般人看不懂,收信人竟看懂了

(图)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2、第二封给诸葛亮的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到: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时很年轻,才二十七岁。正值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刘备失去依靠,势单力薄,无立锥之地。情形万分危险之时,诸葛亮献出奇计,亲自出使东吴,向孙权求援。孙权本来很佩服刘备,又亲眼看到诸葛亮的出类拔萃,更加敬重他。于是派周瑜等率三万兵支援刘备,刘备得以和曹操交战,刘孙联军大败曹军,乘胜前进,占据江南。才打开了刘备集团的新局面。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时刻,诸葛亮起了关键的作用,正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诸葛亮大名垂宇宙,就是从这时垂开始的。不知是猴年马月,曹操给诸葛亮写了一封只有一行字的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给孔明同学寄上了五斤鸡舌香,这又是什么意思?

鸡舌香即丁香,形状钉子,又叫丁子香。是古代人含在嘴里,去除口气,增添清香,用来给自己增加颜值的一种香料。东汉时就规定,给皇帝汇报工作的郎官,要口含鸡舌香,以确保在近距离和皇帝交谈中没有口臭,不会熏倒皇帝的万乘之躯。发展到后来,口含鸡舌香就成了在朝为官的代名词。唐代刘禹锡在《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写道:“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就是这个意思。明代汤显祖被贬官,他朋友送别汤显祖时,特地赠以鸡舌香,祝愿他早日官复原职,不料汤显祖已无心于功名,就没有接受这个馈赠。

这样一看,就明白曹操送诸葛亮鸡舌香的含义了。暗示孔明同学,曹某人希望和你诸葛亮一块为皇帝效力,口含鸡舌香,同朝为汉官。以此来向诸葛亮示好,很文艺地表达了招贤纳士的诚意。

曹操的三封特别书信一般人看不懂,收信人竟看懂了

(图)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祖籍琅琊诸县(今诸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3、第三封给荀彧的信

荀彧荀文若,曹操的第一谋臣,和曹操第一次见面深谈后,曹操大为赏识,说:“吾之子房也!”这是我的张良啊!也有把自己当作汉高祖刘邦的含义。当时荀彧也才二十九岁。

在曹操鼎定中原的大小决策中,荀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奉迎天子,迁都许昌,决战官渡,平定河北,处处都存有荀彧的身影。曹操在危机面前,总是会问计于荀彧,为制定方针政策把握住方向。

最著名是曹操和吕布在兖州相持不下时,曹操想先去攻下徐州,再回来搞定吕布。荀彧劝谏说:“以前汉高祖刘邦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守住河内。都是经营好根据地,进攻可以胜敌,退兵可以坚守,才立于不败之地平定天下。现在兖州就是将军你的关中河内。不好好地经营根据地,去征讨徐州,胜负难测,真不是好办法。”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击败吕布,拿下兖州,迈出争霸的坚实一步。

曹操的三封特别书信一般人看不懂,收信人竟看懂了

(图)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几十年的交往,曹操已经把荀彧当作心腹。

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的部下讨论要让曹操升为魏国公。荀彧却站出来反对,说曹操的初心是要匡扶汉室,帮汉家平定天下,没有要当国公的意思,不能升为魏国公,以荀彧的地位威望,可以想象这话的分量。这可是曹操父子最后建立魏国的第一步,所以曹操内心非常不满,你荀彧是什么意思嘛!你不是一直把我比成汉高祖、汉光武帝,怎么这关口改了路线?两个多年的搭档之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不久曹操征吴,给生病留在后方的荀彧送去“一封信”——一个食盒。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荀彧何等聪明的一个人,明白曹操的意思:食禄已尽。遂喝毒药自杀。看来曹孟德心狠手辣不是白说的。第二年,曹操就成为魏国公。

荀彧和曹操意见相左而中途分道扬镳,最后不得善终的悲剧,是士大夫阶层在改朝换代中碰上的最大的难题。你是做新朝开国功臣呢还是做旧朝的死忠粉丝?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在这大是大非面前,没有脚踏两条船的可能。矛盾激化的后果就是曹操给的那个空食盒,你给我一边凉快去吧!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米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