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姓起名_兰考县谷营镇村名来历,来看看你们村的历史
谷营
清咸丰年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大片土地和村庄被淹,之后有一户人家迁此营生,称“孤营”,因“孤”与“谷”同音,后建村改名“谷营”。
四明堂
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关帝庙一座,建有四个庙门,称“四门堂”,后演变为“四明堂”,简称“四明”。
九里庄
因距堌阳、爪营、谷营均为九华里而得名。
袁寨
清代袁姓迁此建寨,故名“袁寨”。
东、西张集
原村址在黄河滩内,张姓最早迁居,后设集,名“张家集”。清咸丰年间,因黄河水患,村民迁大堤南分东西两地建村,位于东边的村,故名“东张集”,位于西边的村,故名“西张集”。
樊集
明末,樊姓迁此建村,并设集而得村名“樊集”。
碱庄
清代,任姓最早迁此建村,因此地建村时为一片碱地,故名“碱庄”。后碱地变成肥沃良田,但仍沿用前名。
代寨
清咸丰年间,代姓迁此建村,故名“代寨”。
高寨
清朝中期,高姓在此建村寨,故名“高寨”。
马寨
此地为古代传递文书的一个驿站,是官府传递文书之人中途换马的地方,故称“马站”,后建村,易名“马寨”。
岳寨
明嘉靖年间,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岳寨”。
姚寨
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姚寨”。
张庄
清嘉庆年间,张姓先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也称“北张庄”。
蔡集
清初,蔡姓迁此建村,后设集,故名“蔡集”。
陈庄
陈姓先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
耿新庄
黄河水患,原耿庄村迁建新庄,故名“耿新庄”。耿新庄大约起源于1855年,黄河改经此道时成立。因为黄河多次东滚西移导致该村耕地、人口时多时少。
变化最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32年,黄河大堤决口,土层加厚1.7米,粘土变流沙,许多村民离乡。
第二次是民国21年,地处该村西北2里处的王道庄被黄河吞没,王、刘、秦、孟诸姓投奔该村。
第三次是1953年黄河东移,全村整体迁到今天的位置。
金庙
金姓先迁此建村,并修庙一座,故名 “金庙”。
霍寨
霍姓最早迁此建村寨,故名“霍寨”。
韩庄
韩姓最早迁此建村,故名“韩庄”。
王里
以姓定村名。
李门庄
李姓先迁此建村,因迁来户都是同一门户,故名“李门庄”。李门庄村在滩区,西临黄河。解放前后,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使得李门庄村变成一个由现已没入黄河中的王夹堤、徐夹堤、兰通集、王道庄、梁寨等多个村移民组成的村子。
文集
清初,文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设集,故名“文集”。
爪营
爪营村原是有4个小村组成的——即吴圪垱、柿园顶、黄菜园、香椿园。村内姓氏有程、符、祝,西有阎、赵、吴、郭。
爪营一带原为黄河滩地,土地沙荒多,种花生、打瓜颇多。过往行人可随意吃瓜,只需留下瓜籽,不需付钱。又因当地武官朱良,在此安过兵营,故称“瓜营”。
后河务官向上呈文时,误将“瓜”字写成“爪”字,自此以后,“瓜营”也便改为“爪营”。
苏庄
清乾隆年间,苏姓最早从山东柳园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
新庄
1984年部分村民从爪营三村迁此建村,故名“新庄”。
卜场
清康熙年间卜姓从今谷营乡金庙村的东南角肖庄迁此地,此地属黄河滩区,有一农用场地,建村后故名“卜场”。
曹庄
清乾隆年间,曹姓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
栗庄
栗姓最早迁此建村,名“栗庄”,后与岳庄、家庙三村合并,因栗姓人多,仍称“栗庄”,后分栗东、栗西两个行政村。
齐场
姓齐的最早在此落户,此地又是姓齐的场地,故名“齐场”。清乾隆年间,齐姓迁岳寨西,买地建村种田。三村之间空闲地均为齐姓场地,其他各姓也逐渐迁齐姓场地落户,为齐场种地,取名“齐场”。
程庄
清乾隆年间,程姓从今仪封乡东岗头村迁此建村,以姓取村名,故称“程庄”。
黄窑
清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滩地,姓何的最早迁居此地,又因有一砖窑,取名“何窑”。后姓黄的迁居在此,户大人多,故改称“黄窑”。
朱场
清乾隆年间,朱姓迁此建村,故名为“朱场”。
小曹场
曹姓最早迁此建村,村周围多为场地,村落又较小,故名“小曹场”。
贾寨
清朝时,贾寨原在今贾寨北面大堤北边,因贾姓最早迁到那里建村,起村名“贾寨”。周围仅有护林河,并无寨墙。清朝咸丰年间,因黄河水患贾姓又迁今址落户建村,仍沿用贾寨名。
樊寨
约400年前,姓樊的在此居住建村筑寨,故名“樊家寨”,后简称“樊寨”。
又传,邱姓先迁此建村,名邱庄,后围村建土寨,设东西、南、北四门,因邱(音同囚)字音不祥,故以村内樊姓字定村名。
沈步口
清咸丰年间,沈姓从今长胜村迁此步口两侧建村,故名“沈步口”。
程场
清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滩地,姓程的在此地打场,后渐移民成村,故名“程场”。因有两个场,分为前程场、后程场两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