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施姓起名字_中华姓氏之——施

发表于:2023-11-29 11:49:5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施姓,中华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

中华姓氏之——施

姓氏流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

在鲁桓公姬轨执政时期,姬尾生成为鲁国的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鲁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史称施氏正宗。

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县一带。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称谓,世代称施氏。

源流四

源于方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词典》记载:方氏系为改姓。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其同姓族人纷纷外逃,以避株连,因而有改称施氏者。“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因而也有为方氏者。

源流五

出自他族改姓。蒙古族、白族、赫哲族等名族均有汉化改姓而来。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施姓开始活动在山东、安徽一带,随后被迫西迁河南北部,接着南下湖北施恩地区,又向南进入湖南、贵州,其中一支西迁四川泸州地区和云南洱源地区,形成了西南施姓主要生息地。

由安徽古施国南下一支是移民中最重要的,唐朝时在浙江湖州吴兴郡已经形成了施姓望族。到唐、宋时期,施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

宋朝时期,施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九十三位。浙江和四川为施姓大省,分别约占全国施姓总人口的17%。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江苏、安徽、湖北,这五省约占施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河北三省。当时施姓分布形成了以西部川鄂、东方浙苏皖为中心的两大聚集区。明朝时期,施姓大约近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排在第八十三位。

浙江为施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施姓人口的41%。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这四省大约占施姓总人口的81%。宋、元、明600余年间,施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闽为当时的施姓聚集中一心。

郡望堂号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元至正年间,吴兴笤溪施恒赴婺州义乌任县教谕,后因朝代更迭避祸至义东如蒲,后代有居活鱼塘、西山下、包西塘。

姓氏名人

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是鲁惠公第八世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赠乘氏伯封邑临从祀圣庙。父曰端,时人称曰:小施氏。子名:示右,为鲁大夫。

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中华姓氏之——施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

施肇基(1877-1958):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外交家。

施承志(1883年-1963年):字调梅,浙江杭州人。中国国民党元老,民国开国将军,爱国名将,著名军事教育家、武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