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常姓猴年起名_地久村名来源考

发表于:2023-11-26 13:46:0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贵州省黔西南“地久”村名及主要姓氏来源考

靳龙方

地久村名的来源考

2018年末,一位州领导陪同省领导拟路过地久时,电话问我“地久”地名是怎么来的。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地久人回答不上,转问村里长老,也没有人知晓。2018年12月19日,家族微信群晒出一张古墓图片,询问得知,因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从杂草荆棘中发现两座靳氏家族古墓。这块墓碑于是乎揭开了“地久”村名的来源。

墓碑已断成两截,通过图片拼接,可见“庚山甲向,县属拾甲第九屯生长人氏享年四十岁”,“道光二年X月十四日重修”,“清故显妣靳门常氏墓位”,“孝男尚仁、尚礼,孙鸿谟、鸿祥,重孙东……玄孙开广、开运祀”,“康熙伍拾伍年岁次丙申季春月吉旦日立”。

查阅清代兴义知府张锳纂修的《兴义府志》,没有地久这个地名,却有“《安南志》云:‘西南到啊百寨七十里,与普安县场交界马乃、鼠之高武塘界’”。幼时常听外公和舅舅们把地久叫做百寨,看后来把啊志省掉了,从史料和三十年前人们称谓可以断定,“啊白寨”就是现在的地久,当然具体位置或许与现在不尽相同。志书载,啊百寨隶属于安南县兴化里,兴化里分十甲,北至长牛南至啊百寨。安南即是晴隆,这点晴隆人多数都知道。志书上未查阅到啊百寨属于兴化里第几甲,墓碑上的“拾甲第九屯”正好给予了补充,这就对上了。啊百寨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寨子,应该是一个相当于大区域。地久应该就是原来的“第九屯”,生活语言中习惯省略个别字,屯很多,区别在于第几,叫来叫去为省略可能就将“第九屯”习惯性地叫成第“九了”,正如现在人们习惯叫地久而不叫“地久村”一样。另,地久旁边一自然寨名叫地武,应该就是原来的第五屯了。从“第九”到“地久”,应该是岁月的杰作,也是人们对天长地久的吉祥愿望,很好理解。

地久主要姓氏来源考

上述墓碑经初考,墓主是靳氏家族国字辈无疑,即德配国先之常氏墓。国先乃晴隆靳氏之共祖,入晴始祖南桥公之玄孙。墓碑落款只能见“康熙伍拾伍年岁次丙申季春月吉旦立”,查丙申甲历,康熙丙申年(猴年),即康熙五十五年,公历是1716年,距今是2018-1716=302年。“季春月吉旦立”,即农历三月初一立。即此墓为康熙伍拾年(1716)年三月初一立。“道光二年X月十四日重修”,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立碑时间与重修时间相差106年。该墓距今已有302年,算得上县级文物了。

贵州汉族多数为明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迁移而至。地久村两大姓靳姓和常姓应该都不是原住民。地久常氏认为自己是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后人,随傅友德大军调北征南之后定居贵州,至于何时来到地久,有待考证。靳氏一族入黔应该与常氏相同,靳氏入黔后定居毕节,世袭千户,镇守一方。明末水西(黔西)彝族造反,靳氏族人中掌权支系作为代表朝庭镇守一方的世袭统治者,自然是当地彝族造反的对象,遭到追杀,四处逃散。20年后吴三桂率大军成功平乱,逃散的靳氏一族部分回迁毕节,部分流散各地,今联系上的有贵阳青岩、盘县雨哪、云南曲靖等支系,其中云南曲靖支系则用晋,缘何变靳为晋,具体原因有待考证。从靳氏入晴隆始祖南桥传人代距年龄推算,南桥入晴隆时间与水西彝族造反时间吻合,应该是逃难入晴隆,平乱后未曾回迁,亦或者已经成家不便回迁,亦或者外家诚请留下,就不得而知了。

有传说地久常氏一族比靳氏一族早到地久,这点应该是正确的,常氏来于明朝初年,靳氏来于明朝末年。靳氏入晴隆先祖南桥墓葬于岩屯,入晴隆靳氏最初居住于岩屯,缘何分流到地久,不妨从这块墓碑可见文字进行第一种推演——岩屯靳氏国先原配常氏早亡,亦或是国先另娶,亦或是国先也亡故,常氏带所生子女回外家随“第九屯”舅舅家生活,其成年后居住于地久;第二种推演——国先入赘“第九屯”常氏门下,或者婚后因故迁移“第九屯”随外家居住。

注:2019/1/1第一稿,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阅《兴义府志》后修改第二稿。所考或有失当失真,盼修正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