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孩起名

卢氏女孩起名_漫说名医卢筱仙先生名字

发表于:2023-11-20 15:53:45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江苏省著名中医卢筱仙先生(1918-1990年),名福遂,字筱仙,别号薜萝轩主。筱仙先生“儒医仁术”的名声,享誉高邮、宝应、兴化、江都、泰州以及邻省安徽天长一带,谈华说“其时诚伯仲于江左诸国医大师者也”。

与现代人大多数只有姓名不同,中国古代,代表个人信息的符号由姓、氏、名、字等四部分构成。有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趣向,还有别号。比如,明朝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别号濒湖主人。他不想在嘉靖皇帝朱厚熜庭前当御医,辞官返乡湖北蕲州,访名山,尝百草,濒家门口的“雨湖”著书立说。筱仙先生也是,前不久,偶遇筱仙先生后人,谈及名字背后的轶事,颇具中国传统姓氏文化意蕴,值得研究传承。

漫说名医卢筱仙先生名字

先说名福遂

筱仙先生1918年农历冬月二十五日出生于扬州三垛镇五里铺。父母为其起名福遂,取一生福气、顺遂相伴之意。

据卢氏家谱记载,洪武初年,朱元璋实行人口迁移政策,主要将苏州、浙北、江西等地的士绅商贾,强行迁往京师南京、扬州府、淮安府、凤阳府,民间称“洪武赶散”。1376年,卢家由苏州阊门五里十甲迁住高邮州二沟乡大卢马庄,久居于此,繁衍生息。那么,为什么福遂不是出生在马庄而是五里铺?个中缘由,与其祖父卢连山、父亲卢长葆的经历有关。

其祖父卢连山(1856-1912年),字阆仙。1872年,即清同治十一年,他参加科举院试,中秀才,获授黑缎铜顶猩红缨穗“秀才帽”。1878年,即清光绪四年,将大卢马庄中医诊所挂匾“金瓯堂医馆”。1901年底,即光绪二十七年,卢连山生病,病榻前,将“秀才帽”传于卢长葆,嘱好好收存。卢长葆(1886-1951年),字培之,卢连山次子,是块读书的料。他深知其意,内心却不愿走科举这条路。可是,父命难违。从此,他起五更睡半夜,饱读圣贤诗书。谁料,1905年9月2日,即光绪三十一年,一纸帝谕,昭告天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中国自隋、唐开科考试,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画上句号。虽说卢长葆如释重负,毕竟“学而优则仕”的美梦破碎,前途未卜,很是迷茫。无奈之下,他重操祖业,耕田种地,教书学医。

清末民初,多事之秋,里下河地区,灾荒不断,遭水患、飞蝗灾、闹饥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卢长葆教私塾,学生缴不起学费,只能到百家“轮饭”。这口饭,卢长葆是吃不下的。卢长葆行医,远道慕名而来的病人,疑难杂症居多,大都费尽周折,捉襟见肘,囊中羞涩。附近乡亲看病,知根知底,“医者仁术”,十有八九是义诊。可生计总得维持。1917年正月过后,受三垛镇五里铺乡绅刘朝相的邀请,卢长葆当起了家庭教师,搬迁五里铺。

33岁时,卢长葆喜得一子。他思量:卢家传到我们这代,两房,老大家,多有不顺;我这边也多受磕绊、压抑、懊恼。人这一辈子真是苦短,现在看来,颠来倒去,最终还不是归结到争面子、修福气、图顺遂、为子孙。卢长葆做出两个决定:一个是儿子的名字,用不着劳神在《诗经》《论语》里找了,就叫福遂;一个是打回老家,返归大卢马庄,重振家业,厚植福遂。

漫说名医卢筱仙先生名字

再说字筱仙

《周礼》规定,孩子的名和字均由父母起。男子20岁行冠礼,戴帽子,赐字,意味着可以婚娶。但是,“筱仙”的字,不是照这样的礼数获得。

六岁的福遂接受传统启蒙教育。卢长葆为了引导他学中医,还另开“小灶”,诵《汤头歌诀》,读《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福遂聪颖过人,学业精进,十五岁便在村里当起了私塾“小先生”,十七岁至二十岁跟着父亲随堂就诊。开始他“读万卷书,走杏林路”的人生。

福遂医药兼工,钻研书籍。他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学举要》《皇汉医学》;《赵海仙医案》《寓意草》《十药神书》;《本经逢源》《长沙方歌括》等用功颇深,在书中大量眉批,记录心得感悟。蝇头小楷,一丝不苟。

一次,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前来看病。主诉,发热半月,腹胀,口渴,便尿不畅。现症,下肢浮肿,舌质红绛,干而无苔,脉沉滑数有力。诊断,肝肾阴虚,湿热下注,热结肠腑,继发感染。处方,玄参30g、生地30g、麦冬30g、生黄15g、芒硝30g、甘草3g、生姜3片、生晒参3g。福遂接过父亲开出的方子,趁人不注意,悄悄划去一味生晒参,递给病人,不紧不慢地说:首煎20分钟,温热服用,如若有大小便,就停,不要喝了;没有,再服,最多三剂。三天后再来。

其实,卢长葆一切尽收眼底。晚上,煤油灯下,父亲问,胆不小,为何?福遂半天不语。父亲微笑鼓励,但说无妨,我不生气。

福遂卖弄起来。这方子,我见过,叫“新加黄龙汤”,是《温病条辨》在《伤寒论》基础上创制的,功补兼施。考虑到病人年龄大,加之发热时间过长,阴液大伤,适宜急功缓补,暂时不上生晒参,用“增液承气汤”。几天后,看情况,可服“三甲复脉汤”,等舌苔薄白,再用您开的方子。我想,除了方剂当中“君臣佐使”的配伍,还应该根据各人病情,注意剂与剂之间的渐进和配合。

“识用精微过其师”。福遂的医术名声,在四邻八村大有超过乃翁“大先生”之势。外地病人在村口打听,到卢先生家怎么走?村民调侃,你是找“大先生”,还是“小先生”?外地人回应,病重投医,不知大小。村民意会,噢,还是“小先生”。

小小年纪就盖过老子,大面场上过不去,有点尴尬。福遂也不自在,找他的病人多起来,眼瞅父亲一丝失落,怎么办?于是,福遂找父亲商量,成年了,请求取字。这个办法好,别人称字,直呼其名,可避大小先生之讳。父亲想了想道,人家叫你“小先生”,将“生”字拿掉,叫“小先”,稍有进步、不可骄傲的意思。福遂不置可否,说,我读清朝《赵海仙医案》,知赵海仙是我们高邮人,在兴化行医四十多年,善治血吸虫病、霍乱等疑难杂症,循经而不泥古,人称“赵半仙”。当年慈禧太后生病,召天下名医会诊,得两江总督刘坤一举荐。我赞成他的“医为仁术”,想取他的“仙”字。又言,“小仙”的“小”太俗,用竹子头“筱”。“筱仙”寓意清高、向上、作为。父亲笑着点头,补充道,你爹爹字“阆仙”,也有个“仙”,与唐代诗人贾岛同字。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是用“推”好还是“敲”好,成“推敲”典故,意在精益求精。学中医,人命关天,更应如此。爹爹以字自励,我们当共勉。

漫说名医卢筱仙先生名字

最后说别号薜萝轩主

筱仙先生署名“薜萝轩”或“薜萝轩主”是有区别的。1950年,他著书《临床实验》,封面署“庚寅夏,筱仙题于薜萝轩灯下”。1951年中秋节前夜,其父卢长葆去世。此后,在他诗书画作品和藏书的封面、扉页上,常见落款“薜萝轩主”。前者恰指居住之地,后者却是精神家园。

薜萝轩即“南园”。其父卢长葆重返老家后,在大卢马庄河南岸祖屋地基上,雇人罱河,堆高墩,筑“南园”,1921年初夏落成。四合小院,西边池塘、荷叶、芦苇、银杏,东面百草、蔷薇、药材,后院灵璧石、紫斑竹、瓦花墙,门前湖北洞庭红橘、江西白沙枇杷,四周农田麦浪。进宅这天,高朋满座,同乡书法家陆亦奇,借着酒性,为小院题名“南园”二字,并解释道,此南园堪比苏轼开封府邸的彼南园。众目之下,9岁的福遂助兴,用他稚嫩的笔触,写上祖制的大门对联:杏林春暖,橘井秋香。

筱仙先生青少年时代是在南园度过的,读书临帖、吟诗作画、捉虫养鱼,如置身世外桃源。

不期而遇的灾难和战乱,让他目暏经历了人世间现实的苦难。1931年入夏,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霪雨霏霏,省水利厅在高邮龙王庙设立办事处,求龙王爷开恩,在七公殿请下河“杨五班子”唱《锁麟囊》,谢神消灾。8月26日,湖水漫过运河,东堤多处决口,洪水奔腾而下,里下河一片泽国。二沟乡大卢马庄高丈木桥冲垮,桥口被上游漂下的杂物、茅草、人和猪狗尸体堵塞,树杈、屋顶上的灾民呼天喊地,揪心裂肺。洪水刚退,瘟疫又起。每天,卢长葆没日没夜投入抗疫;妻子煮一大锅粥,有讨饭的,就舀上两勺;福遂力所能及,端茶倒水。接二连三,“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丧;“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军机轰炸三垛镇,硝烟弥漫,断垣残壁,血肉横飞,筱仙先生救伤员,济危困,逃兵荒。

故国山河破碎,南园满目疮痍,筱仙先生奋笔疾书,写下斗字“薜萝轩”,跋语云:薜萝,攀缘于山野林木,生存环境愈险恶,生命力愈旺盛,愈奋力向上也。以此铭志。

晚年的筱仙先生,几近隐居,钟情书法。夕阳西下,他时常拄杖南园高坡,鹤发直立,临风远眺。他一站就是半天。树上的喜鹊叫了,他不紧不慢地淡然地回屋。

人生是有暗示有命运有逻辑的,其密码似乎就储存在姓名里。

钱宝祥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