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猴宝宝起名

侯氏起名_南皮名门望族:南皮张,北头刘,桃园一窝猴(侯)儿

发表于:2023-11-20 13:45:06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南皮明清之际人才辈出,大家迭起,有“南皮三大家族” 之说,指东门张氏家族、集北头刘氏家族、桃园侯氏家族。是当地三大名门望族,当地百姓称之为,“南皮张,北头刘,桃园一窝猴(侯)儿。”

(一)南皮张

“南皮张”指东门外张氏家族,即张之洞、张之万家族。

据张氏族谱记载,南皮张氏家族祖籍山西洪洞县,明朝初年,迁徙至河北漷县(今北京市通县东南漷县镇),后徙家天津府南皮县东门印子头村定居,称为“东门张氏”。

南皮张氏家族,为典型的耕读世家、科举世家、文化世家,登科为显官者代不乏人。据民国《南皮县志》的记载所统计,南皮张氏家族成员中,在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者,计有进士24人,举人88人,副贡14人,拔贡16人,优贡3人,恩贡7人,岁贡73人,另有廉贡、附贡、增贡等31人。及科举制度废除后,进入各类学校修学毕业而获得各种学历者,又有百余人。先后入仕为官宦者以百数计,获得明清两朝的官爵封赠者还有70余人,足见张氏望族之兴旺。

代表人物:张淮、张謐、张受长、张端城、张惟寅、张大复、张葆谦、张之万、张之洞等。其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颇大的张之万、张之洞兄弟。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

张之洞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

从同治六年(1867年)起,张之洞先后担任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学官,后又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一生致力办教育、做实业、练新军,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重要创始人,曾创办汉阳铁厂、枪炮厂,开矿务局,广修铁路,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官办钢铁企业。

南皮名门望族:南皮张,北头刘,桃园一窝猴(侯)儿

张之洞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督鄂期间,张之洞致力于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在张之洞的领导下,湖北教育通过由低等向高等、由普通向专业、由省城向州县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其教育规模和质量在当时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张之洞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

张之洞1909年病逝于北京,谥号文襄,其一生著述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万(1811年-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双庙村人,张之洞堂兄。晚清大臣,著名书画家。是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第一名(状元)。光绪二年(1876年),任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八年(1882年),任兵部尚书,后调刑部。光绪十年(1884年),到军机处,兼任吏部尚书。升任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因年迈请辞回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寿终,年八十七岁,赠太保,谥文达,入祀贤良祠 。

(二)

“北头刘”指南皮集北头村刘氏家族。刘氏家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据刘氏宗谱记载,集北头刘氏自明万历年间到近代,中进士者14人,中举人数十人,国民革命军少将、中将8人。代表人物如刘中和、刘生和、刘庆藻、刘果实、刘树鑫、刘之洁、刘云樵等。在近当代,当以刘之洁为最。

刘之洁(1872-1938),字聿新,世居集北头村。刘之洁性聪颖,好读书。到刘之洁成丁之时,投笔从戎。

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小站北洋武备学堂,学成之后又东渡日本,入“日本士官学校”。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到东北任第三镇教官,之后提升为营管带,协助吴禄贞筹办边务。数年后,刘之洁调任东三省总督府督练公所参议官。后,刘之洁南下投奔程德全,任四十五、四十六两协的统带。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刘之随程德宣布独立,江苏军队尽归刘之洁统领。

11月8日,刘之洁为苏州军司令,参加“江浙联军”, 攻克南京。

12月29日,刘之洁代表江苏省参加会议,他支持、推崇孙中山,主张共和。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刘之洁被授将军府鼎威将军。会后任命为江北护军使兼十九师师长,进驻清江(今江苏淮阴市)。

面对南北失和,互相厮杀的局面,刘之洁痛心疾首。南京战后,北京政府采取明升暗降的方法,解除了他的兵权。他辞职做了寓公。

辞职后的刘之洁,先住南京,后回沧县县城住李家花园(今属沧州市区)。他专心读书,不问政事,但热心公益事业。民国十九年他担任《沧县志》协修,出资襄助修志。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大举南侵。刘之洁离开家乡再度南下,流落他乡,抑郁成疾。1938年秋天病逝于湖南常德,享年六十八岁。

刘之洁为中华民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

“桃园侯”指南皮城北桃园村的侯氏家族。

据记载,明初,侯家祖先侯斌由山东莒州迁至河北武邑许堤圈村,后又迁到南皮县境内,城北建村,取名桃园。

侯氏家族重视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自明朝至晚清,桃园侯出了进士2名、举人10名、太学生15人、贡生26人,出过知州、知府等。

南皮侯家有“家住桃园,地耕渤海”之说,可见当时侯家是多么地富甲一方。

关于侯氏家族兴盛发迹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据侯氏后人讲,他们祖上道光、咸丰年间举人,官至四川龙安知府的侯若源曾在家乡桃园置田地100顷(10000亩),分给了四个儿子,这是侯氏发家的真正源泉。另一种说法是,桃园侯与张之万家是姻亲,得益于南皮张的扶植。据说张之万外祖母是桃园侯氏之女,嫁给孟氏大户人家。由于张之万外祖母早亡,张之万母亲孟氏自幼便在桃园外婆家长大,与桃园关系甚密,张之万等晚辈自热也与桃园侯多有往来。因为这种关系,桃园侯氏在官场上多得到南皮张等人的庇护与扶植,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不过,这两种说法都待进一步考证。

桃园侯氏家族较著名的文化人物有:

侯克歧,清乾隆间进士,官至贵州黄平洲知州。诰授奉政大夫。

侯国正,清雍正间进士,敕授文林郎。

侯煦(生卒不详),其事迹不详。著作有《四清堂诗草并续集》3卷、《作述诗集》2卷(与子堪、孙幼铉合著)。

侯堪(生卒不详),字大受。侯煦子。以贡生授邯郸训导。工词章、书法。与父亲侯煦合著有《作述集》。

侯幼铉(生卒不详),侯堪子。明万历间举人,官浙江严州知府。著作有《兰竹居诗草》。

侯楹(1610年前后在世),字子本,号渤海,自谓抱翁子。明万历间举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任教谕,潜心研究理学,学士颇多。后迁黔南司里,不就归隐。著作有《游燕草》,《滹上集》、《抱翁吟》7卷等。

侯日曦(生卒不详),清官员。由贡生官中书,擢刑部主事,升河南司郎中,仕终湖北施南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