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起名

曹张起名(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发表于:2023-10-18 11:19:3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唐宣宗李忱

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怡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因此大家也戏称他为光叔。

由于出身卑微,李怡并不像其他亲王那样荣宠颇多,因此他从小便少言寡语,长大成人之后这样的状况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唐代宴饮图

有一次,文宗皇帝宴请诸王,大家欢声笑语,唯独光王闷声不响,于是文宗说,“谁能让光叔开口,朕重重有赏。”可无论大伙如何戏弄他,他嘴角都不动一下,看他这种逆来顺受的样子,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唯独一人对光王的表现觉得不寒而栗,他认为一个人在如此状况下都能不为外物所动,光王的内心一定深不可测,这个人就是唐武宗李炎。

从此之后,光王遭遇了各种“意外事件”,不是失踪就是跌落台阶,再不然就是酒后跌入冰天雪地之中,但光王每次都能活着回来。唐武宗继位后也不打算煞费苦心地制造“意外”了,他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光王。唐武宗秘密的命人将光王绑了起来,随后扔进厕所任其自生自灭,他身边的宦官仇公武对他说,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不如给他一刀一了百了,唐武宗应允,但令武宗没想到的是仇公武竟趁机将光王救出,并且隐姓埋名逃离了长安。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唐武宗李炎

会昌六年(846年),武宗病危,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认为李怡较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同年,武宗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时年37岁,是为唐宣宗。

登基后的李忱应了唐武宗的对他的猜测,开始展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然,这是好的一面。他神色威严、目光从容,言谈举止沉着有力,决断政务有条不紊,与之前判若两人。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李德裕

登记之初,李忱便罢免了牛李党争中李党首领李德裕,当时牛党官员已被贬至地方,朝堂之上李党独大,李德裕的贬官标志着延续了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落下帷幕。

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仍受到人们的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至此以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敦煌壁画-张议朝归义军出行图

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见时机成熟,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沙州。接着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

大中五年(851年)春,李忱以儒臣右谏议大夫李福为夏绥节度使代替武将安抚党项百姓,由此党项遂安。同年,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河湟地图

自太和以来,每年运江淮米达渭仓的还不到二十万斛。二月,李忱任命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裴休得知其弊端,就任后,立漕法十条,派官员整治漕运,每年运米至渭仓达一百二十万斛。

大中七年(853年)五月,左卫率府仓曹张戣集中法令条文相类似的条目一千二百五十条,分为一百二十一门,取名《刑法统类》(亦称《大中刑法统类》、《大中刑律统类》),献上朝廷。后世五代、宋朝之刑法皆以其为蓝本。

大中十年(856年)十月,安西回纥庞勒可汗遣使入贡。十一月十二日,以卫尉少卿王端章为册回纥可汗使,拟册封庞勒为怀建可汗,但因黑车子拦截而未成。


盘点早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六)

南诏国地图

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忱派王式出任安南都护,王式在任期间平安南、拒南诏,唐西南边陲得以安定。同年,因所任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李忱分命崔铉兼领宣、池、歙三州观察使、温璋任宣州刺史、蔡袭任湖南观察使、李承勋任广州节度使、韦宙任江西观察使,平定了各州叛乱。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起,开创大中之治的李忱开始追求长生之术,沉迷于服用仙丹,身体每况愈下,最后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同年病入膏肓的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

李忱之后唐王朝连续出了两代昏主,自大中之治就像是大唐的回光返照,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陷入黑暗之中,直到五十年后被朱温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