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男孩起名

尹氏男宝宝起名(4秦晋演义之1晋国基业)

发表于:2023-10-14 17:32:52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桐叶封唐开基业 曲沃代翼篡旁支》

4秦晋演义之1晋国基业

桐叶封唐

再说晋国,是周朝最大的封国,也是血脉最近的,也是成立相对较晚的,周武王开国分封,都没有赶上。晋国的始祖,是西周二任天王姬诵的弟弟,叫做姬虞。据说当年西周一任天王周武王姬发,也就是姬虞的父亲,碰到姬虞的生母的时候,晚上做了一个梦。姬发梦到上天跟他说:“赐给你一个儿子,你一定要为这个儿子起名叫做虞,我会把唐这个地方送给你。”不久,姬发真的有了这么一个儿子。一看,手掌纹上面是一个虞字,就给他取名叫做虞。

姬发死了以后,姬发的儿子姬诵也就是二任天王周成王即位。当时,姬诵年纪还小,就由鲁国的始祖周公姬旦摄政称王。当时,唐这个地方发生了叛乱,姬旦就把唐给平定了。周成王有一天就跟兄弟姬虞两个人在一起玩,成王姬诵就拿了一片桐树的叶子,用刀把它划成一个玉圭的形状,交给姬虞说:“封你做诸侯。”这个举动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像小朋友学着大人做做饭啊、结结婚啊。。。

姬诵没想到的是,当时旁边正好有一个史官,这个史官马上就问姬诵:“这个分封,什么时候进行呢?我们马上安排仪式。”姬诵一听傻了,本来在过家家么,哪能想到突然有人把这事当真了,他就说:“我只是开玩笑。”可是,史官很严肃的说:“君无戏言。金口一开,这事儿就没办法再反悔了。”姬诵没办法,这不,唐地被平定了吗?于是,就把唐地赐给了姬虞。这个故事被后世传成了一个典故,叫做“桐叶封唐”。指的就是用桐叶刻成玉圭分封了姬虞。姬虞成了唐地的国君,后人称他为唐叔虞。(还是先秦人名,唐叔虞就是姬姓、唐氏、名虞、叔是排行。唐晋不分,唐这个字,和尧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尧帝未登基前,最初的封地是陶国,后来又改封到唐国,所以称“帝尧陶唐氏”。唐叔虞分封的“唐国”,应该就在今天的山西临汾。后来,唐叔虞的儿子姬燮继位,又迁徙到临晋水的地方。于是他改国号唐为“晋”。姬燮也被称为“晋侯燮”。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BC403年,赵、韩、魏三分晋国。《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

这晋国的地盘,就在尧墟,即帝尧早期生活并建都的地方,所以也是文明叠代累积的地方,当然是好地方。(《吕氏春秋》、《毛诗谱》等多种史书均载:“叔虞子燮父以尧墟以南有晋水,改曰晋侯”。)这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地方之一,又是陶唐故地。

到了晋国第九任国君,叫做晋费王(名字叫费王,不是真的王,是晋穆侯)。晋穆侯晋费王娶了姜氏为妻,(齐国为春秋时期最大美女输出国。)姜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出生的时候,刚好是晋费王在攻打条戎,这一仗没打赢,晋费王回来看到生了个儿子,给他取名叫做仇,仇恨的仇,所以他的大儿子叫做晋仇。二儿子出生的时候,晋费王又在外面打千亩之战,打赢了,他回来之后,就给二儿子取名成师,说明打赢了。晋国有一个大夫叫师服,师服说:“国君为儿子取名字好奇怪,人们都说,美好的姻缘叫做妃,不好的姻缘才叫做仇。国君给大儿子取了一个这么不好的名字,岂不是说弟弟要取代哥哥,这不就是国家要发生动乱的征兆吗?”果然,BC785年,晋穆侯死后,其弟殇叔发动短期政变而自立。BC781年公子仇潜回国都杀掉殇叔,推翻了殇叔政权,继位为晋文侯。(但是只应验一次么?未见得。)晋文侯晋仇在位期间正值周幽王之乱,又是一次兄弟夺位之乱。(当时有很多历史的细节,都被“烽火戏诸侯”一句带过了。事后,申侯扶植周平王的用心太明显,以至于部分诸侯不愿被申侯利用,他们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周携惠王,但是主流诸侯晋、郑等都拥立周平王,结果双王并立达二十年。那就打呗,最终拥立周平王的打败了拥立周携惠王,结果晋文侯晋仇亲手杀了周携惠王,这就过分了。大家搞搞政治罢了,何必你死我活,还弄得自己双手沾满鲜血,这就离谱!所以后世一般把“曲沃代翼”的责任套在晋文侯头上。)

到了晋文侯晋仇的儿子,也就是晋国的第十二任国君、晋仇的儿子晋伯即位的时候,BC745年晋伯把他的叔叔晋成师分封在曲沃,于是,晋国乱象出现。晋国的国都在翼,而曲沃这个地方是比翼还要大的一个城市。当初郑国的祭足曾说,一般城市的城墙超过百雉是国家的灾难,(这大概是共叔段的教训。)也就是说,一般的城市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分封之时,晋成师因封在曲沃而称曲沃桓叔,此时已经58岁了,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好德”,很得民心,“晋国之众皆附焉”,在其经营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与都城翼的晋公室展开了长期的夺权斗争。)

可是现在,晋国出现了一个比国都还大的城市,还被分封给了晋成师。晋大夫师服又出来评论这件事情说:“对于国家来说,本家强大,旁支弱小,晋国就可以巩固。可是现在晋国刚好反过来,本家弱小,旁支强大,这样岂能持久呢?”(周代有所谓大宗和小宗的说法。天下最大的大宗莫过于天子,天子生下的嫡子会继承这一支大宗,而嫡子的兄弟会被分封为诸侯,所以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如果生下嫡子,嫡子就会继承诸侯这个大宗,诸侯嫡子的兄弟又会被分封为大夫。所以大夫相对于诸侯来说,就是小宗。大夫的嫡子会继承大夫这一大宗,而嫡子的兄弟会被任命为士。)周代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到士,实际上都是一家。主家就是大宗,旁支都是小宗。对于晋国来说,君主公室一支是大宗。晋伯把晋成师分封在了曲沃,曲沃相对于大宗来说,就是小宗。师服所说的本家也就是晋国的大宗,说的旁支就说曲沃的小宗。可是现在小宗比大宗要强大,支强干弱、必生患乱。

BC739年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并且诛杀了叛党潘父。(史称“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晋公室胜。)BC731年,曲沃桓叔去世,其子曲沃庄伯继位 。

BC724年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又派人到晋都翼城弑了孝侯,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国际援助下,进行反击,庄伯只好再退回曲沃。晋人复立孝侯之弟郤为君,是为鄂侯。此后,双方又进行了连续多年的争斗,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史称“曲沃代翼第二战”,曲沃还是没有成功。)

BC718年鄂侯六年春,曲沃庄伯贿赂周王室,联合郑国、邢国一起讨伐翼都,周桓王也派周大夫尹氏和剐氏出兵相助,为曲沃军壮胆。晋鄂侯战败,逃奔随邑(今山西介休市东南)。但后来曲沃庄伯得意忘形,又背叛了周桓王,于是周桓王反过来支持翼都晋鄂侯,这年秋天,派虢公带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返回曲沃。桓王立鄂侯之子光为君,是为晋哀侯。但是这次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效果。(史称“曲沃代翼第三战”,曲沃败,晋君胜。)但曲沃在此役中大大摧残了晋君的势力。BC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曲沃武公继位。

BC710年哀侯八年,晋哀侯侵其南面的陉廷今山西翼城东南之田。BC709年,陉廷与曲沃武公联合伐晋,这次是翼都与曲沃的一次决战,最终,曲沃武公大获全胜,逐晋哀侯于汾隰今山西襄汾曲沃之间。夜间,晋哀侯所乘车的骖马被树木挂住。曲沃武公俘虏晋哀侯。栾共叔为保晋宗,力战而亡。曲沃武公俘虏了晋哀侯,之后晋国人立了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曲沃武公于是命韩万杀了晋哀侯。(史称“曲沃代翼第四战”,曲沃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在晋国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晋君的号令已经没有什么效力了。

BC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侯并杀之,召之就来,可见此时的曲沃已经成为晋国的中心。随随便便就弑君,周桓王看不过眼,使虢仲率兵伐曲沃武公,武公抵挡不住,又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曲沃代翼第五战”中曲沃已经要走向胜利了,不料周天子从中作梗。)可见当时周天子还有一些号召力的,礼崩乐坏还不到登峰造极。

BC678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又伐晋侯缗,并灭之。为了防止周王室再次出兵干涉,功败垂成,曲沃武公用抢掠来的珍宝器物贿赂新立的周釐王,周釐王一兵不出就得到了丰厚的贿赂,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既然生米煮成熟饭,干脆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故曲沃武公又曰晋武公。武公尽并晋地,正式成为晋国国君。最终,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曲沃武公仍以晋国国都翼为都,以晋国国号为国号,只是把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曲沃武公入主国都翼城,剩下还有不少桓庄之族留守曲沃。)算下来,从曲沃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并代晋为诸侯,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时间不可谓不长,斗争不可谓不曲折残酷。

晋献公继位后,东征西讨,向西占领河西,与秦国接壤,东到河内。可见晋武公给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国力基础。(有称“武公隐霸”的。主要是没有经过周室的确认。晋献公也称“隐霸”。可见晋国几乎代代霸主。)

之后曲沃的桓、庄之族公子们在晋国扩张战争中屡立功勋,多有分封。这一伙人很快就开始做起美梦,想再演一出曲沃代翼的历史剧。桓、庄后裔众多,虽与献公同族,但逼胁君位,献公深为忧虑。晋献公敏感的意识到桓庄之族势大,严重威胁着大宗的统治,唯恐自己成为又一个晋文侯。晋献公于是与大司空士蒍谋划。BC669年,士蒍唆使群公子互杀,又受命建都城聚(即今绛县南城车厢城),集桓、庄群公子居之。同年冬,献公发兵围群公子,兵刃车厢城,桓、庄之族多被杀,残存者逃往虢国。除开极少数如郤氏、栾氏、韩氏等亲己派,其余公族永远消失了。。。(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曲沃代翼”大事件。这件事共杀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个晋君---鄂侯。虽说此前历史上不能说没有篡位事件,但是这么堂而皇之地篡上几十年、篡完后所有人都表示认同、不把他们当成乱臣贼子,这还是第一次。这头一开,后面就收不住了,什么“三家分晋”、“田氏代姜”之类就顺理成章了,至于后世,那莽操懿温之类更是层出不穷了。)